@fateGPT 塔罗牌 接下来一个月的接稿情况,收入能维持现状的状况吗
tw有障人士在学校被轮奸求助tw
香油们你们好!原博主的弟弟在学校被同学轮奸3年之久,求助无门。有微博的朋友们帮忙转发一下吧。我在豆瓣看到求助者的主页,发现从今年一月份就已经开始在网上求助了,但是没有受到任何关注。
求助者的微博:https://weibo.com/5261687024/5142615846553074
求助者的小红书:75 【李泽宇徐家齐邢耕易孙涣之卯玉涵庞博远 - x群 | 小红书 - 你的生活指南】 😆 1X220LU92Y29v6Y 😆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7cfa29200000000290340c4?source=webshare&xhsshare=pc_web&xsec_token=CB9RN8kO-XK_Y35y9vEPoaANQ9L_B-1ji9uKEwC6ntWyw=&xsec_source=pc_share
之前看到“这恐惧竟该死的甜美”小组有个帖子说:自己老家是山东东营,那是黄河入海口所在的地方,当年那里有个旅游宣传标语就是“黄河入海,我们回家”,这在本地人看来美丽又亲切的话,后续却导致了很多外地人专门到那里寻短见,甚至最后不得不改掉。
这还真是恐怖又甜蜜的想法,我小时候也对“走入大海”有一种情结。
因为我不是想死,我只是想回家,如果人间的家庭和家乡我无法回去,那么我想走进大海,回到地球的子宫。
拥有这种欲望并不奇怪,加缪把是否选择结束生命的课题叫做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而拉康也认为对“从不存在”的渴望是人类最基本的幻想(fantasme fondamental)之一,而这种幻想所渴望的本质并不是死,或者弗洛伊德所谓的死亡驱力(Death drive, todestrieb),而是“主体存在的消失”(effacement du sujet)。
“Walking into the ocean”在英语中也是对“死亡”的一种雅称,把“死亡”或说生命终结与“大海”这一生命之源结合起来,在人类文明中似乎很常见。
“河川的源流、大海的尽头、生死的界限”,根国,黄泉,冥滩,忘川,任何一个名字都行,有时我想要走入大海。只是想要追根溯源,游到那里,回到出生之前,回到从不存在。
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的文章,点进去已经没了
补充官方链接:https://et.rcees.ac.cn/kydt/202502/t20250228_824739.html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4c12959
@calendar 爻大师 3月的接稿情况
一块泥泞的精神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