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說電影《好東西》有一條暗線:「小孩」出生那年發生了什麼。
主角王铁梅曾经是调查记者,两家前东家都倒了,片中就职于前下属的自媒体公司。
影片末尾的闪回高潮是母女讨论小孩写的作文,铁梅问你怎么总写悲剧,小孩说:“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所以我们可以直面悲剧”——“这是你在我出生那年写的”。
故事发生的时间,根据片中的事件(taylor巡演、入职日期)推断,是2023-2024年,片中也反复提到“小孩”的设定是9岁,出生于2014-2015年。
(以下部分摘自吴婧2015年的旧文《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
2013年,永载史册的南周事件,中国调查报导从初冬转向严寒,从此开启调查记者离职潮。曾在《南方周末》工作的50多名编辑记者连署发表公开信,要求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庹震引咎辞职。
2014年跨年夜,上海外滩发生致36人死亡的踩踏事件,媒体被禁止将踩踏事件放在头条。
2015年,庹震升任中宣部副部长。这一年,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关押记者最多的国家。
#在看在读在听
我不否认好东西悬浮,并且没有给出答案,但对我来说它又太真实了,找不到第二个这么精准地描述我们这种人(哪种)生活的现代场景的电影了,这个精准度本身对我来说就已经是值得惊叹的。铁梅带着小孩去看小叶乐队的演出,mqcyc说怎么是我歌单里的歌啊,我说怎么是育音堂啊;看完演出铁梅背着小孩回来,路过一群人唱明天会更好,这是我全片看得最伤心的地方,我跟mqcyc说没记错的话22年疫情时上海人也是在这个地方唱这首歌,mqcyc说看到小叶不做饭但在家里囤菜的时候就大概想到了。除了这些,为什么小孩上网课,为什么前夫去开网约车,为什么公众号会被炸,我觉得能够去描述,对一部要在本土上映的中国电影,就已经很够很够了,即便是偷偷地描述,即便说不出口那个答案
一块泥泞的精神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