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跟厌女人士辩论时,我通常不愿意说太多,多说无益,反而容易到处树敌结怨。
我会用一两句话结束战斗:“等男女出生比正常了,再跟我说女人的地位太高了也不迟”或者“等那七把大椅子有三位女性来坐再来跟我说”。
对各位中国恐跨,我要说的其实一样:“等你现实中真的看到中国跨性别者正常生活再来跟我说”
“等有中国籍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奥运比赛再说”
“等有跨性别者担任国内重要公职再说”。
找到一个借口,就群情激奋、花样百出地凌辱一群人,而这些人平时甚至连好好生活的机会都没有。
看你这迫不及待的样子,能挥舞着女权大旗“正义地”践踏别人这件事,可把你高兴坏了吧?
@yun5 @grapedreamer 中国当代中产的普遍焦虑是“阶层不滑落”,所以理直气壮的社达和势利眼大行其道。豆瓣上通行的择偶标准是“农村的一概pass”,流行语是“姐妹,婚姻不是扶贫”。
看了一点象友分享地89年影像素材,惊讶于当时人们的民主素质,不论是学生还是工人,都熟练掌握”权力和义务要对等“,”政权合法性“等概念,口齿清晰,表达流畅有逻辑有论据。三十多年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却要绞尽脑汁翻墙,在学校教育和工作之外主动看书看电影听讲座,自学民主。幸运的人在30岁左右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合法政府。唏嘘。
转述视频47分钟处一个学生的话:”我们不一定就是在五四70周年就能取得民主运动的胜利,有可能这个斗争,和政府的和平请愿斗争,争取民主的斗争,要持续下去,到80周年,90周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经受各种各样的打击,经受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要把这些挫折化成我们斗争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为以后的斗争奠定我们走向胜利的基础。请大家继续鼓足自己的热情,保证以后斗争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影像资料观看方式见上一条转发嘟嘟,强烈建议大家观赏这长达九个多小时的心灵暴击。
远鉴的微博最近像是换了个账号管理员,天天在那发一些站JKR和反zzzq的微博,要不是为了看剧早就取关了,一个做美剧为主的账号都这样其他领域可想而知,简中社交媒体真的已经接近于无法使用的状态,满眼不堪入目,躲都躲不开,打开哪个软件都是一群民族狂热者和纳粹言论,整个环境已经恶化到让你没法将就的地步,所以我就特别烦一些理客中说什么拒绝同温层、拥抱各路观点,大哥了,在言论自由的环境里才能谈海纳百川,在国内这样的环境里有自由派的同温层可言吗?只是仅存的一些正常人之间的相互帮衬勉强苟活罢了,大家都忙着应对政治性抑郁还来不及,拒绝个毛线同温层啊,这就好比在一个满是老虎猛兽的丛林里,你和我一个食物链底端的肉鸡说什么要接纳每一个动物,这不是胡扯吗?到处都是吃人的思想,有什么可接纳的?谈什么拥抱他人?这里有其他观点可言吗?有的只是支味思想,在这个环境下反而有个相互理解的同温层才应该感到万幸,其实整个简中因为信息封闭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中特同温层,反而是我们这种寻求小圈子的人才是真正在试图摆脱这个大的同温层,我们才不是狭隘,我们只是不能接受傻逼而已
本篇较长,含有朋友转述的未经证实的腾讯员工自杀相关信息,请勿以任何形式转出长毛象。
首先进行一些腾讯科普,鹅的事业群中处于鄙视链顶端的是wxg微信和ieg互娱,而ieg中的各个team又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的,比如今年夏天自杀的实习生就是光子的,代表游戏是和平精英和斗地主,刚刚自杀的程序员大佬就是天美的,代表游戏是王者荣耀。
今年夏天实习生跳楼之后,光子抵制996并且周三强制六点下班还上了热搜被疯狂赞美,但好笑的是这件事和同在ieg的天美可以说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们仍然是大小周甚至是996的状态的。
或许大家也听过一些天美巨额年终奖的都市传说,但事实是这些奖励都是给已经上线的游戏团队的,在研的项目是没资格拿到高绩效+高年终的,而大佬所在的3A方向本来就是需要高投入静下心做3-5年甚至更久的,因此这个方向本身就是高压高强度低收益的。
从团队和组织的角度看,政策因素再叠加游戏整体收缩,leader没选择大佬想做的方向而选择把资源投入在已有ip的开放世界游戏研发中,降成本缩减了hc的同时对已有的开发进度表达了不满,腾讯本身组织存在的嫡系内斗和大公司病…很难说这些事哪一件是大佬抑郁或者自杀的导火索,但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是周六从办公楼跳下,谁又不觉得这是带着恨的呢?
或许这有人问,怎么会跳楼呢?技术这么厉害,为什么不辞职/跳槽/etc,因为这不是离职就可以解决的问题,3A本来就是要用钱和资源烧出来的,大佬对行业的理解大于任何一个人,他在腾讯因为他只能在腾讯。
大佬的蓝药丸和红药丸是:换个其他方向或面对行业和体系的内生性问题,不愿意放弃理想和积累就要走入无限的内耗。他选择了红药丸:认识到行业的黑暗与艰难,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和勇气,然后失败了。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一个理性的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你有理想,懂得妥协,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点地位和资源,辛辛苦苦地攀上了一座山,发现山顶空无一物,没有答案,没有成果,什么都没有。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大护法》,在我看来它是我心中最好的国产动画电影,里面的居民花生人被强权统治分出执法者还有举报者互相残杀,对统治者捏造的谎言深信不疑。
我还记得大学课上做展示,我讲了这个动画,台下人都在玩手机,老师笑着和我开玩笑说:你背后有摄像头哦。这是我大学最喜欢的老师,甚至可以称之为crush,是她给我们介绍了监视者这个游戏,她让我们每个人写个新世界观,我写未来因为审查制度太强人们失去了语言,只能用眼神交流,她给我的评语:其实和现在很像。
我和她从未私下交流过,但我知道我们之间有一种无言而喻的默契,其实不止她一个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影视鉴赏老师,她讲着讲着哭了,说她被学生举报过,现在说些话都战战兢兢。我没办法安慰她,就在下面喊了一句:怎么这样!
#毛象转嘟抽奖
半个月倒计时,我来给考试攒攒人品。备考的大半年里一直依赖毛象维持精神稳定,非常感谢各位给了我这样一个赛博容身之地。这条转嘟里抽四位网友,奖品如下:
1⃣️《博尔赫斯全集》一套
2⃣️破碎镜像塔罗牌一幅
3⃣️VIBE胶片机一个(附带电池两块和配套胶卷一卷)
4⃣️半夏小嶋店内手帐百元以内任选+《木星的卫星》by艾丽丝·门罗(感谢小桃倾情加码!)
2022.1.1开奖,感谢每一位参与的朋友,祝大家一切顺利。
@nani_HaiYa 这个我原文里没字数去解释。朋友给我讲了印度人的“爱国”心态之后,我觉得跟中国人的“爱国”很不一样。
至少在他给我的描述当中,确实很多印度人是觉得印度好,也容不得外国人说印度不好。但这个“好与不好”主要围绕着文化、人民、食物、生活等等,跟政治无关。不太可能有人认为印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体制优越于他国。这种“爱国”局限于一种文化上的乡土情怀,我认为是人之常情。他同时也给我解释了虽然很多印度人表面上不容许其他国家的人说印度(文化层面)的不好,但私底下大家都是觉得澳洲(或美国)各方面更好,才会千方百计移民出来的。
而中国的“爱国”大家都很熟悉了,除了文化层面的爱国之外,还附加了一层浓厚的政治爱国:共产党领导有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效、中国迟早是世界第一、西方国家总想搞乱我们、民主就是乱……这种“爱国”都是极难在印度人和其他历史强国的人身上见到的(除了朝鲜)。
我觉得这跟中国长年累月的国耻教育不无关系,也有近年媒体风向引导所致。
另外,少数族裔有一定程度的“民族主义”是很正常的,因为是弱势,尊严就越发重要。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等于就要踩着其他民族的。
中文互联网相较英文互联网在内容质量方面的巨大差距我的想法
对于这个问题,讲一讲我自己的理解。
在正式开始这个话题之前,先谈一谈bgme一系列服务的开销。
- Hetzen 主服务器:每月约20欧元
- wasabi 对象存储:每月约15美元
- DMIT 跳板服务器:每年约110美元
平均下来每月开销大约300RMB。
因此作为业余项目而言,其开销尚且在承受范围之内。
但这是在墙外的情况。
如果是在墙内情况又会是怎么样?
服务器、对象存储费用大概要翻倍。
此外,网站备案少不了(天杀、开恶的网站备案制度)!因为是社交媒体,除了工信部备案之外,还要公安备案。
对了还有实名制,简简单单邮件注册那是不可能的,收发SMS又需要购买相应服务,既增加了技术复杂度,又是额外的一笔开销。
另外,因为是UCG网站,难免有人会发送一些“反动”言论,为了网站不被关掉,一套审查系统那是少不了的,此外还要被相关部门打扰,时不时按指令删贴。相大的维护成本与开发成本。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基本,即使做到仍免不了像豆瓣那样欲加之罪,找借口把你的网站关了。
以上种种,最终的结果便是:大陆境内,个人,非营利性的UCG/论坛不可能存活。
国内的种种制度真的是逼人为恶,人为增加成本,制造一种逆淘汰环境。
比如说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这本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有台计算机,有一个稳定的公网IP,很容易就建好了。但在国内,就没有这么容易了,一个备案制度在一切还没开始之前就给你一个下马威。建好了,还有各种各样的要求。
现在各个聊天工具都开始上E2EE加密了,虽然据说 Whatsapp 之类的给FBI开了后门,但好歹明面上有了E2E,但是在国内,No way!
为了审查方便,明文规定,运营商要保留用户的聊天内容。
即使你注重用户隐私,愿意保护用户隐私,便法律强迫你去做恶。
再比如说,现在又大谈什么隐私保护,真是贼喊捉贼。
没有网络实名制恶法,哪里有现在这么多的隐私泄露问题。
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扼杀私人内容、私人讨论。
没有了私人小众论坛,没有非营利性的个人网站,剩下的自然只有以营利为目的的营销网站。再加之版权保护的缺失,创作高质量内容无利可图,自然没有人去做。
中文互联网内容质量怎么可能高起来。
「媒介素養說了多年,預設是資訊爆炸,假新聞很多,讀者要自己保護自己,學會好好辨識。之前教課時,我一直覺得這個概念太被動,不完全符合真實,也不夠有力。在我們身處的結構裡,讀者並不是被動的,並不是innocent,讀者就是作者,不僅要保護自己的腦子,也要在自己發言之前,珍惜別人的腦子。在無遠弗屆的線上空間,語言就是武器,我們每個人都持槍。一個人人都持槍,可以隨意發射的世界,還有很多人、組織在軍備競賽。一點都不誇張,這就是我們所處的言論環境。每個人的注意力都在失血,防禦機制都在變厚,動作都在變得直覺、猙獰、不經審視。語言如此重,卻又如此輕。語言和人心的距離如此遠,卻又如此近。生命如此虛浮,失落又如此深厚。」——Matters創辦人 張潔平
fr. https://www.facebook.com/581677295/posts/10159070436882296/?d=n
从鹅组关停、女权小组被炸、躺平小组被炸、禁止转发、禁止小组发言到今天宣布豆瓣下架,我逐渐确认豆瓣死期将至。事实上站在当权者的视角,他们的行动已经很迟缓滞后。
豆瓣小组是超大型实时互动社群。一个微信群人数上限为两百人的国家,存在豆瓣小组这种汇聚多则几十万人的社群,可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一个小组的组织影响能力可以很强。小组热门帖子顶上去可以实现一呼百应。基于类似价值观或兴趣,一个被封了还可以开新的。除了机器自动审查关键字外,人工审查据我观察是发出内容后进行的,很多时候内容已经能达到一点传播和反抗的效果。
如果你见过半夜鹅组的愤怒和直白,可能你会觉得作为反贼,自己并没有强力审查下的一片寂静的假象代表得那么孤独。如果你看到躺平小组连环被炸之迅速,你会意识到当权者有多么害怕这种和平温和的抗议形式。
女权思想(不论具体主张如何),在豆瓣已经生根发芽很多年。很多人在豆瓣上第一次接触到了女权思想,找到同盟,意识到婚姻和生育的不公平,并且其中一部分人决定不婚不育。豆瓣也是女性用户连结的港湾,而且确实是中国网上女权最热闹最有传播力的地方。在微博有“女拳”的污名化,在男性用户主导的知乎和虎扑就更不用说了,而在豆瓣我们能找到一点主场的幻觉。
说了这么多我理性上能预见豆瓣的消亡的看法,还是无法抹去真实发生的时候我的难过和无助。最近小组禁言14天的那个凌晨,我在豆瓣看申请信息,获取情感支持。今天听到下架消息的时候,我还在侥幸地想什么时候14天能过去,我就能继续观察豆瓣生态了。
I avoid love to avoid st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