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震撼我的一点是警方试图用限制生理需求来羞辱她时,她直截了当地反击。文明社会的人,尤其是女性,总负担着强烈的羞耻心,这是我们的软肋。然而她很明白,在一个以摧残人性为任务的地方,礼节文明毫无意义。她的反击,完全颠覆了警方对女性的预设,因而他们在后续只能拿着“不知羞耻”来指责她,但警察恰恰是造成了她抛却礼貌的罪魁祸首。
#男权社会被视为器物的女性~
我也是最近才悟出来,男权语境下的【支持一夫一妻】=【支持(男)人手一个老婆】。
所谓【一夫一妻】,其实相对的是中国过去【一夫一妻多妾】。
古代【一妻多妾】,大部分女性被少部分男性占有,势必令很多男人无从结婚生子。【一夫一妻】则在很大程度上令此前无法娶妻的男性能够进入婚姻、繁殖、被妻子服侍、有孩子来养老送终。
无论是【一夫一妻多妾】,还是【一夫一妻】,女性均被视作一种可被男性来分配的资源。否则,你换成【一夫无妻】来宣传一下,必然激起大部分男性的强烈愤怒。
那么显然,男权社会中代表了进步、平等的【一夫一妻】,本质是男人之间相对于过去更为平等,其中根本就没有考虑女性的意志,女人仍然没被当作人,而是被视为一种可被分配的资源。
刚刚在想~中国传统上,父亲讲到自己儿子时一般会谦称其为「犬子」「小犬」。
接着我意识到一个问题,父亲在谈到自己时,可从来不会谦称自己为「本老犬/大狗以为……」
而丈夫谈到妻子时,则会谦称其为「糟糠」「拙荆」「贱内」……同样,丈夫不会相对地称自己为「本贱外如何如何……」
父亲、丈夫,也就是成年男人,传统上在自谦时常用的是:不佞、不才、区区、在下、鄙人、仆……
发现这里面的差异了吗?
妻子、小孩,这个梯队,都被男人当成了物品or动物,大比例不算「人」。
而同样这个男人,在我能想到的所有谦称里,都在「人」的类别里。
中国传统父权社会,男人拿妻子/小孩谦虚时,会将其非人化/物化;男人在自谦时,不会将自己非人化/物化,而确定自己是「人」。这样女人/小孩,直接被男人降格为低劣物品/动物,不算人。而成年男性内部,从谦称看主要讲的是阶级、地位等排序,都在人的范畴内。
(我列出的是常用谦称,估计可能有个别情况,目前没想到。)
看到很对文章开始出来定性:“徐州铁链女事件是里程碑”云云。
就想说一句,我们有浩如烟海又如过眼云烟的里程碑:
想想李文亮逝世当晚和头七的烛光;
想想佳士工人和学生;
想想帮孩子回家和围观改变中国;
想想温州动车事件;
想想邓玉娇;
想想厦门PX散步;
想想汶川地震和劫后天府泪纵横...
还有很多根本没能进入大众视野但千万人真实抗争过的事件。
每一次,爆发出民意和力量,都让人误以为前方有曙光。但最终都如退潮后的沙滩,平寂的进入下一个循环往复。怒火是被死死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
这么说,不是想泼冷水。是想提醒一下,这是一个无比漫长,也许比我们一生还要漫长的持久战。得不到一个合理的结果,是大概率事件。但请不要就此灰心,把世界彻底让渡给麻木和暴政。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个人对调查组的看法
1. 调查组出身也不干净
永远要记得,调查组是党派下来的人。这意味着整个调查组都是经过高层审查,跟党同一战线,有经过党考验的人们。
这意味着,当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党整体的利益的时候,一致对外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这个外界,包括民众。
2. 调查组也是程序的一部分
地方的势力盘根错节,这是写实。地方想要完全瞒住,这确实不可能,但是想要瞒住一部分,轻而易举。至少曾经报道里写的,记住每一个成员的脸,步步明面招待实为监视,并不是玩笑话。那调查组最大的意义在哪呢?在于让背锅的人合理背锅,限制结果的影响范围,得出一个逻辑通顺的结果。
这意味着两件事,其一,地方屁股没擦干净,中央表态+擦屁股。其二,这事儿闹到这里,也就是顶天了,这回出来的结果,不论多么离谱,都不会再有讨论的余地,盖棺定论了。本质还是维稳,至于是不是真相,上头无人在意。
3. 调查组改变不了现有情况
看清楚,他们只是负责党内、行政方面的,调查。他们负责的对象是党和政府的高层,不是百姓。所以他们不是青天大老爷,不负责给民众申冤。他们不可能因为一个事件就撼动一整个区域的官场生态,这是对高层利益和稳定的不负责。
这意味着,不论是官场还是当地被拐的女性们,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因调查组的到来而天翻地覆。甚至于,往不好了说,为了应付调查组的人,当地人的日子暂时会更难过一些,叠加在这些无辜女性头上的恶意也会更大。
4. 党唯一处罚的底线,是忠诚
重申一遍,所有的免职,都只是你不适合这个岗位的意思。一年三载后,换个岗换个省市东山再起的一把又一把,不稀奇。党内的小处分都能抹掉,何况小小的调职呢?
只要最后通告里,没看到明确的党内处分(警告级别以上),意味着被罚的人算是背了个锅,平了个事儿而已,算不得真格的。欢迎去看看以前抓老虎打苍蝇的通报,哪个不是偷了党大笔利益,加上明确写的,对党不忠诚的?封建迷信都只是小惩大诫,这条线应该很清楚了。
5. 有些历史遗留问题,就是没办法
这句话不是给高层开脱,只是描述现实,党就是无能,没这个能耐动它们。就像丰县这件事里能搜到的渠姓一样,动一个就是动一族,加上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天知道会最后牵扯到谁家的谁,然后又会涉及到不知道哪里的利益交换。到时候一件社会问题,就会变成复杂的党派斗争,对高层来说这才是大事情,所以轻易不会动的。
所以指望当地官场震三震的亲们,建议洗洗早点睡,别做梦比较好嗯。
在简中冲浪还存在一种隐性的精神消耗:语言。
简中网络使用的语言越来越低俗化,毫无对美感的追求。中文的语感、韵律、精致的措辞、悠远的意境,已经无法在日常语言里见到了。先不讨论作家们受译文影响多深,社交论坛上的语言,已经难寻庄重文雅。
你去看带货直播,主播在说:“姐妹们我们这边就是给到一个………”,冗长的句子里毫无信息量;你去论坛讨论,别人一口一个“这人能处”、“笑不活”、“就是说”、“玉玉症”;女子大生装点句子的修饰词是“绝绝子”“人间水蜜桃”“星河灿烂”,男子大生成为了满脑子抽象话的史前人类,只能发出无意义的嚎叫;读官方报道,媒体病句连篇,滥用流行词汇,行文逻辑不通。各个圈子里迅速衍生出只有一小拨人能看懂的“行话”,并且在审查中这些词汇被同音字一再替换直至面目全非,这就导致了跟他们吵架时对面发过来一大长串话,除了知道这是在骂你之外,什么都读不懂。
我们建造了自己的巴别塔。简体中文被污染、分割、异化,充斥着大量无意义信息,就像墙内人常用的表情包那样,变得粗俗无比,令人惊诧。稍微对语言存在一点挑剔的人,面对简中的舆论场,如同进入一间空气里含有微量毒素的房间,并不致命,可以忍受,但总会感到不适。直到偶然见到其他中文地区的讨论,才恍忽地意识到,原来人不一定像墙内这样讲话。
看到成立调查组之后,部分网友又开始“他真的有在看,我哭死”,还是不禁感慨有些人真的太不懂拆哪了。
来说一下这背后的操作逻辑哈,主要有两点。
一是用来“堵嘴”的,自此,“都已经成立调查组了你还想怎样?!”便会成为此话题的万用语句。一切在正式结果公布之前的质疑、行动,都会被打为“别有用心”。然后调查再调查个个把月的,等热情和关注度都下去了再发个无关痛痒的公告,把这事一锤定音了就再掀不起风浪了,就和之前千千万万的公众事件一样。
二是用来“发信号”,给整件事定性,顺带捋一下舆论风向。就是在提醒各大媒体、公众人物,别再装死啦,你们现在发表点意见是安全的啦。本质就是授意下来可以开骂了。然后大家再聚在一起,狠狠骂下,发泄下情绪,宣泄完了大部分人没那么生气了这事可能就忘了。
顺带提一下,有心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朋友圈,那些之前安静如鸡的人应该从本日中午之后就会开始转发此事件并附以愤慨之词了。这是生活在此地的人的本能,知道现在安全了。
最后,哪怕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了,撤职了几个地方官什么的,也不要以为是皇恩浩荡,苍天有眼。谨记,在你看到“开除党籍”四个大字出现在通报前,所有的操作都是保护性操作哈。
比较乐观的一面是,女性网友们出于义愤,开始组织互联网请愿、开始曝光更多类似案件,这股舆论的浪潮,有希望帮助到这位在徐州受困的女性。而且对于女性网民而言,也是一次“自发组织集体行动”的演练。参与过这次行动的人,会更深刻地意识到发声的价值,也多多少少学习到一些以舆论倒逼改革的技巧。是宝贵的经验。
但也比较灰心的是。这么声势浩大的女性的民愤,带来的影响最多也只能到某个地步。这种力量原本应该促进一些组织的成立、甚至促成一些法律法规的改革。但是从2015年之后,我们就已经失去了这些希望。而这次网络行动自身,在一个月、甚至一周后,能够遗留下来的动能还有多少?固然,参与者会从中学习,但是高墙和天网同样会从中学习。到底哪一方进步得更快?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无论如何,有这样的发声,仍然是可喜的。
虽然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家民间组织站出来,做一些组织和倡导的工作。
中国的女权行动,彻底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无大台”时代。姐妹爬山,各自努力吧。
born this way🏳️🌈对女权主义性少数平权都有兴趣/一往无前地生活/读书锻炼睡觉是充电的三种方式/可以和平沟通不接受举报和仇恨语言/一个姬佬的碎碎念/偶尔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