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教授:
基础的生理知识。除了现有教科书的生物学内容和生理知识读本,还可以了解怎么吃能维持健康,不同种类的运动(有氧/无氧/力量训练/间歇高强度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性教育也非常重要。
基础的心理知识。学会自我探索、与他人相处、尊重理解少数群体,能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做出贡献。
基础的逻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道世界大致是怎样运转的,知道简单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
探索内心的世界。如文学、哲学和艺术领域。单纯欣赏,并不强行赋予意义,也不要求学生有所感悟。
探索外部的世界。如人类学、民族学和外语等。让学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如野外生存、紧急避险和急救知识。
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如简单家常菜、简单家务。
锦上添花的社会技能。
所在地相关的知识。熟悉当地的气候和物产,能辨认当地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当地的文化,会基础的方言,不会说也至少能听懂。
这样的学校教出来的人也许:
大部分时间处于一个相对舒服的状态。能认可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缺点,能积极探索自己和世界。在人际交往方面不会侵犯别人的边界,也不容易被别人侵犯。有爱人的能力,也有接受爱的能力。会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财务健康。会科学饮食也会科学护肤。会记得理财也会记得买保险。出门在外游刃有余,就算出身地不在本地,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陌生人。遇到特殊情况不容易死,没准还能救人一命。
现阶段人类社会的学校根本不是为了育人。王朔写过一段,大意是学校不过是为了防止年轻人到街头闹事。深以为然。
不过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呢?
虽然精神疲惫,但我决定还是鼓足力气,分享总结一下刚刚在播客里听到的关于“心理效能”的知识。
心理效能是崔庆龙老师在他的微博里分享的一个概念,通过学习我开始理解,之前我那个在跨国公司管理层做事的ex为什么下班后总喜欢刷快手抖音,看一些垃圾网文,做很多让我难以忍受大翻白眼的行为……因为主导这些举动背后成因就是:心里效能。
当一份繁重的,冗杂的,甚至996的,不能时常实现自我价值的垃圾工作占据了人们的太多心耗时、他们便没有办法再去消费那些需要动用心智,才能消耗掉的精神产品了(尽管他知道它对他是有益的)但是被工作拖垮的成年人是处在,甚至长期处在负能,颓靡的精神状况中的,他只能通过一些替代性方案,进入低效能的行为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沉迷于碎片化信息、娱乐化消费、不需要费大脑思考的东西……如同手机进入飞行模式,电脑进入低电量的待机状态。
人在疲惫/创伤的时候,不仅是心理,生理上也同样是缺乏能量的,这不是单靠什么意志力,打鸡血可以解决的问题。当人心力不足时,就像一位囊中羞涩的消费者,在文艺精神产品的选择上必定会要消费降级。因为,去理解消耗那些风格很强烈,改编很狠心,内容很挑战的话题往往需要非常充沛的心理耗能,而那些古早的,经典的,熟悉的文艺作品相对而言就显得温和、友好了许多。(难怪我半天都不敢打开《爱死机3》)
只有经过足够的心里效能的储蓄,人才能够有精力让思考和行动保持在良好的运转水平/效能里。给精神赋能(心里效能储蓄)的行为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同所以因人而异。
例如,
吃得很好又不运动
看无脑甜剧狗血网文
看刺激漫画色情捞女bot等都可以达到充电目的
(这些可以赋能但同时也是替代行为,容易成瘾且陷入低效能低档位循环的模式,此处可参考《贫穷的本质》二者原理一致)
还比如
一些日常之事(打扫房间,做面膜)
轻运动(游泳,拉伸,瑜伽,旅行)
正念练习调整呼吸面对内心回到当下(写日记,写作就是一个回到当下,将混乱的思绪变成有序东西铺展开来的,很好的正念练习。写作可以帮助人把漂浮的心神给收回来)
听课、聊天,种花,做手工,做阅读播客等都是很好的回血行为
比起急功近利的带着目的去摄取,沉浸在自己感兴趣或可以沉静的事物里体会当下……不要评判自己的好或坏,总是给自己鼓励,告诉自己没关系和好棒棒,在内心相信自己,给自己鼓掌,抚摸自己。总之,人生已多艰难,取悦自己,回撤很可能是前进,用松弛的态度对待一切。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整理之:三栏法
推荐给所有心情不好的🐘友,我觉得这是全书最重要最好用的一个方法。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告诉我们许多并不是事实的话语,而正是这些其实是扭曲了的想法让我们的坏心情超出了它应该有的程度。
比如,当我有一件小事没做成,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此时的我没有想到我许多做成了的事!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给自己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我本来只需要反省没做成的这一件事,争取下次做好,现在却下意识地加倍责怪自己。
三栏法通过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下意识思维中的思维扭曲,用更客观理性的思维来改写自己的叙述,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此刻的负面情绪。
具体的方法请看图,书中推荐用纸笔写下来,比光在脑海里思考要有效得多!
我也做了电子的notion模版,里面包含一些额外信息和Feeling Good Handbook的英文电子书pdf,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https://sobremesa7.notion.site/b58cb182c8954b549de1cfbdc85f8e84
祝大家都有越来越棒的一天!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这一招越用越顺手了。
爸:我的孩子怎么会是个同性恋?我好想死。
我:小孩是同性恋你就想死?精神这么脆弱?根本不是小孩同性恋让你想死,我看你这样脆弱的心灵遇到任何打击,就受不住了,就想死。
现在经济全球倒退,万一以后还有很多比小孩同性恋更大的打击,那你怎么办?说这种话的人就是精神不适应这个世间,今天不因为小孩同性恋寻死,明天也会因为别的事郁郁而终。你赶紧去运动吧,少想这些有的没的。
爸:女同性恋以后要怎么办?怎么结婚?
我:我找个没房子的女的一起住,我有工作有房子,领养的小孩不就和我姓了吗?我一个女的,嫁出去你家就没人了,我找女的过了,你多一个女儿养老,多一个姓x的小孩,不会绝了后还不用给嫁妆,不是比我和男的结婚更好吗?你自己算一下是不是赚了。
爸:天呐,好有道理。
有种用屎做出武器和屎搏斗得有来有回的屎感。
#抑郁自救
抛砖引玉得到了象友们的分享!
这是加拿大卫生署和BC省出的“Antidepressant Skills Workbook”:
https://psychhealthandsafety.org/asw/
这是抑郁自我护理手册
患者指南(简体中文版):https://d3mh72llnfrpe6.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18/02/09210508/asw-chinese-simplified.pdf
我看了,比较简洁,只有42页,可以无障碍阅读。我写的很抠细节,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写完,《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好用但厚到吓人,所以这份pdf推荐大家先用起来!
这是一个线上朋辈互助的平台:
https://ebony-period-ad6.notion.site/AUCE-b47bcbdf82de49ffb55b00f11b038c3e
长期招募疗愈员,现在也在招募小组带领人。感觉理念不错,和我构想的比较接近,但更正式一些。(我想写门槛更低的抑郁陪护指南,最好低到只要能识字就能看懂并实践。)
我自己没有时间精力参加ta们……没有体验过所以无法评价,不过感兴趣的象友可以看看!
如果还有推荐我就添加到这条嘟里。
分享一篇昨天读到的,感觉在象上会引起共鸣的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MaIxGRsFlep5RXWkGDGkFg
我的感受:
身边有两个这样的好朋友诶。写作主题预定!(一天天的来不及写……希望简单心理多写点儿。)
以下是摘录:
◍ 你是一个情绪强烈、高度敏感的人吗?
◍ 你是一个快速学习者吗?
◍ 你会经常感觉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吗?
◍ 你是否很容易感到兴奋,你的创造性灵感会让你难以入睡吗?
◍ 你是否会因为“吸收”了太多他人的感受和能量,以至于所处的人群和社交环境让你感到有些过载?
◍ 你会为自己设定极高的标准吗?你会被你身边的人看作是完美主义者吗?你会挑战权威吗?
◍ 你是否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和独立工作的需求?
◍ 你会因为目睹世间的不公平或堕落的而感到沮丧吗?在忍受他人对世界的冷漠和无知时感到挣扎?
◍ 你是否会低调地展示自己的成绩和能力,让自己看起来很“普通”,以避免他人的攻击?
如果你对以上某些问题产生了共鸣,虽然你不知道,但你很可能是一个“有天赋的人”。
群里有人发了一个事情,大概是防疫期间未婚妻多次出轨男同事,他悲愤不堪,到处曝光,放了自己和未婚妻对质的录音,有人听了说录音里此男追问了很多出轨的细节。
这种社会新闻实在是懒得看懒得听。
我说她不过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他不就是带个绿帽子,家没破人没亡,何必这样哭哭啼啼的闹上网。
哇,群友1可吃惊了,问我:你不是认真的吧?
我想:我……是认真的啊。
群友2很生气,说出轨女连妓女都不如。
哇,这里就运用到了我最近看的《厌女》。
首先,群友2的类比就有问题,他先是认定妓女轻贱,所以才会发出“连妓女都不如”的论断。
我脑子里的骂人类比也就是“畜生不如”,每次还会想下这种说法不太对,畜生其实没干啥坏事,这个类比侮辱了畜生。
而歧视妓女,按照《厌女》的观点,是因为在男权社会,女性的基本价值就是要从属于一个男人,不得享有身体自主权。否则这个女性就为文化所不容,不被认可。
然后,出轨为什么比妓女更让群友2生气呢?是因为她跟情夫睡没收钱?还是因为她拿了未婚夫提供的物质?妓女是拿谁的钱就跟谁睡,而她是拿未婚夫的钱跟情夫睡?
当然群里懒得扯这么多。
就发了一句:为什么男人出轨就不会被人骂连男妓都不如?
边骂《隐入尘烟》丑化农村迎合西方审美,边抱怨“除了中产阶级文化,看不着别的文化”,也许根本是一体两面。
这几年“西方刻板印象”之所以随处可见,动不动就辱华,因为它首先预设了西方对中国充满敌意,顺理成章把西方作品里历年来出现过所有跟中国有关的形象,自动等同歧视和贬损。这样中国作品只要稍有重合,就是跪舔辱华。
这除了妄想被迫害,最大的问题在于,把作品中每个人每个场景,都当成国家形象代言人来审视:
眯眯眼、皮肤黝黑的演员不是她自己,从走进镜头开始就自动代表14亿“中国人”的群体特写,不完美就是递刀子。但讽刺的是,国人心中的“完美”恰恰是“大眼睛白皮肤”的欧美白人模板。
所以中国作品的黄金标准大概是:必须演绎国人心中的“中国人”,但绝对不能真像个中国人,这难道不是最刻板的刻板印象吗?
从这意义上来说,骂“中产文化垄断”和“丑化农村”的人,要求其实是同一回事儿:
别再拍中产都市题材,赶紧展现中国农村面貌,但前提是,必须加上光鲜奢华的滤镜,最好把西北农村拍出德国高科技种植基地的既视感,让世界看看我国底层“低端人口”也过上了中产的生活。
用“北韩模范村”式审美向幻想中的“西方”观众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这才有病!
born this way🏳️🌈对女权主义性少数平权都有兴趣/一往无前地生活/读书锻炼睡觉是充电的三种方式/可以和平沟通不接受举报和仇恨语言/一个姬佬的碎碎念/偶尔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