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没有哪一件事会成为灾难的先兆,因为我们早已处在一个漫长的、持续不断的、从前往后都看不到头的灾难过程之中了。我们的生命笼罩在同一种灾难的阴影下,因此,没有什么令人陌生。

是我自己将一部分的心双手捧至人前,被拿捏住也怨不得他人。

我不信有人看到说唱男不想捶死他们

我就知道 放纵自己的情感会变成这样...

朋友们,请开始遵循小猫生活法则:1. 平等地瞧不起任何人;2. 多睡觉;3. 多晒太阳;4. 多散步;5. 只对喜欢的人撒娇;6. 不爽就大叫。 ​​​

今晚说起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们会在课堂上说 “某某同学因为当维权律师被当局抓了、某某老师和某某老师正在全力营救”……

如今仍是这帮老师,尚未退休,他们当中不少人变了一副面孔,咬牙切齿地说唐慧这种人该死,要把她们和援助她们的律师赶尽杀绝。

安利一个chatgpt的prompts网站(英文),里面提供了别人写好的模板供使用
顺手安利一下ios的app:问天(国服好像没有),导入chatGPT的api使用。
是前两天象友安利moon FM时候顺着同一个作者点进去看到的,里面有一些prompts作者已经加了,你也可以用上面安利的网站添加新的助手,全免费。作者大大真是太良心了⬇️

chatgt prompts网址:
prompts.chat/
ios软件:
apps.apple.com/app/id644613561

#长毛象安利大会
@board

不懂呀~到底是你的心选还是消遣呢~

服了win11 找网页控制台 打开了无数的计算器 阴影叠加变成这样子

人就是贱的,怕她没回应,更怕她有回应。

她被弄痛的时候不是惨呼,而是一声稍长的带着深深喘息的呻吟,皱着眉头却并不开口提醒我,让我觉得她分明在闭着眼静静承受那些意外的痛感。那不同于舒服时的快乐呻吟,些微的哑嗓,掺杂着情欲和痛楚,我的大脑在意识到这一点时完全沸腾了起来。

还是这个想法,那些轻飘飘的话语比垃圾还不如。

我悟了 除了我之外的0.5都是弱0(右臂酸痛

习惯了上下滑动式电子阅读后让我用回左右翻动式,比让我回到原始社会更难受...

英国香港电影节第一天,来看了讲香港19年反修例的If we burn 

影院基本上座无虚席,真的很了不起,看过《时代革命》的朋友说比起那一部要更成熟,无论是对激进派和温和派的记述还是对游行和占领活动中示威者讨论反思的表现,都有更多细节,更细腻和复杂。印象很深的细节比如示威者进入了立法会内部,讨论占领时长和要不要离开,有人激愤也有人提出担忧,还有人弱弱地说“明天不是假日,大家要上班的”,真的很香港人,影院里发出低低的善意笑声。一段尤其打动我的细节是街头演讲,密密麻麻的中年人为主的人群坐在下面,活动家呼吁大家支持年轻人的行动,在手中的长布条上写下想说的口号,再与左右的人打结相连,再高高举起。用这个方式具像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和联结,让我很触动。
与此同时我也留意到这部纪录片里失衡的性别叙事。比如片中大多数时候聚焦了前线参与示威和占领的示威者,这些人大多都是男性,而更多在参与演讲、集社、记录、活动组织和提供援助的女性并没有得到很多镜头。虽然女性得到的镜头不多,但那些镜头下的女性形象我都很喜欢,坚强勇敢的记者,聪慧有感染力的女性演说家,向警察高呼的社工……女性在这样的场景下无疑是更vulnerable也更自有其强大的,看的时候私心觉得比任何砸开立法会的门、与警察对峙的场景都要打动我。
我还注意到影片绝大部分的示威游行活动里,反复出现的辱骂只有一句港骂“x你xx”(不想打出来),很容易想到白纸革命里女性示威者呼吁的“操你爹不要操你妈”……总之经历了白纸,参与和看到许多白纸中的女性、社运中的女性,很自然地会去对照其中的不同。不仅如此,对这次香港电影节本身做出宣传和发出邀请的也大多都是女性(quoted by 社运的朋友)。
影片后半大家都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对两位理大围城中的未成年女孩的采访,两个14岁15岁的女孩,声音还带着稚气,逻辑还没有完全成熟,被问到对自由的理解时却清晰地说“如果说什么、学什么都要被管,那还不如不要生存算了” (还吐槽了习近平禁维尼),被问到对香港的未来是否感到乐观,“如果一直是这样,我不觉得香港的未来很乐观”。这样的公民素养和对社会的理解,听得我好触动也好为我的同胞感到遗憾。当别人在讨论如何看待和平示威行动中的冲突升级、暴力机关的权力滥用,和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与政府,我低头看自己,只能看到脚下一片没有公民教育、也不可能有公民精神产生的土壤。

最近过着每天都不用定闹钟的日子。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