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之梦好伤啊……
就算曾在同一首歌里共舞,也抵御不住命运的水流。在细密难捱的分离和漫长的等待中,每一个想念的梦都试图走向同一个目的地。我还记得共享的落日余晖,还记得独立日的烟火,记得上次牵你的手,没有我的四季你如何过?你是否又从我们漫步的街道走过,那个公园呢?在无法相见的日子里,你也拥有了有趣温暖的瞬间吗?你也交了新的朋友吗?你也和我一样,为没有彼此的孤独时刻长久的沉默吗?人生于命运之下辗转腾挪,在陪伴与放手的时候,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是否拥有过已经算难得?我们学会不在新的人身上犯过去的错,如同之前习惯思念,终究也要学会习惯这般的遗憾与意外才是生命的底色。
下次遇见,你会给我一个拥抱吗?
#机器人之梦
“白纸运动“一年后,"李老师不是你老师”付出了高昂的个人代价。
警察经常骚扰他的父母。他在中国的所有银行账号、支付方式甚至游戏账户都被冻结。他失去了在米兰的唯一收入来源他。他几乎每周都会收到死亡威胁。一名男子曾闯入他的住所。为了安全,过去一年里,他搬了四次家。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31212/china-teacher-li-ying/?utm_source=tw-nytimeschines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ur
很多年前读赫塔米勒的短篇集《国王鞠躬,国王杀人》,前言是她的诺贝尔奖演讲。读到图一这两个段落的时候,感到一种尖锐的断裂感。我坚信这两段话之间还有一些文字,于是去找了学院官网的英语译文。
果然,是因为中文版把涉及苏联的强制劳动制度与“再教育”营的字句审查掉了。
此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它的结果确认了我作为读者的强烈的直觉;因为感受到如今审查制度的荒谬,而这又是怎样与赫塔米勒自己的人生经历形成一种互文;因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即使一些句子被删去,文字之间的张力仍然存在于空白之间,等待读者去发现,可以“跨越千山万水,超越庞大的帝国”。
今天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时间线上在聊贵州人民出版社重版出了这本书。我看了一下,和很多年前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是同一个译本,只是把标题从原版换成了《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以及彻底删除了赫塔米勒的诺贝尔奖演讲——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版权原因,但是让我们对自己诚实一点吧,赫塔米勒的原句究竟能在今日的中国印成铅字吗?
#故纸堆
生活在陆地上的海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