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11/24
≪硝子の塔の殺人≫

这本看简介感觉有点兴趣。

序章就公布了“凶手”的身份,这…………
我已经开始警惕了,该不会又自带叙诡吧。

“名侦探”是一个女孩子。这一点好评。但是这个侦探的性格有点一言难尽。

直接给读者看到了医生杀害馆主的全过程,好奇怪。
虽然医生杀人的动机还挺合理的。他的妹妹有渐冻人症,试用某制药公司即将上市的新药效果非常好。但是那个馆主充满大资本家的傲慢因为讨厌那个制药公司就要搞掉它,医生怕那个新药无法顺利上市,就杀掉了馆主。

管家被不知什么人杀害了,胸口中N刀。桌布上有血字,血字的内容是十几年前附近发生过的连续杀人案的事件名。

十几年前的杀人案就是一开始传是“神隐”事件,总有女性失踪但是无人在意。
事实是一个别墅的主人监禁虐待杀害了十几名来附近滑雪的女性。
后面有一位受害人逃出来了报警,警方找到了这个凶手埋着的十多具遗体,使案件侦破。

十几年前案子的那个滑雪场旧址被全部推翻重建,就是现在的玻璃塔。

十几年前(具体是13年前)的那个真凶并没有被捕而是逃走失踪了。最近又开始接连有女性失踪,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犯人又躲在暗处继续作案。最近的其中一个失踪女性家里在警视厅有关系,所以这次在馆内的那个警官就是来调查的。但他很不耐烦的样子。

但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可能,当年的犯人也有可能改头换面有了新身份,现在也在馆内。

杀了馆主的那个医生,打算自己先一步找出杀害管家的凶手,然后把自己犯的罪也安到对方头上。

馆主本来想要公开一份(已去世的名人的)未发表的原稿,说是公开后会“彻底颠覆整个推理历史”。

医生把这个情报告诉侦探,两人分析下来,觉得要达到“彻底颠覆整个推理历史”这个条件,这个原稿必须是在1841年以前写成的原稿。(如何证明是1841年以前写成的,应该是这位名人在1841年以前就去世了。)这样就可以证明这个原稿早于《莫格街》,成为历史上最早的推理小说。

这本书就像在科普推理小说历史一样,角色对话中提及的推理小说名字多到爆炸。

磨蹭了半天,终于出现第3位死者了。
女仆被杀害了。也是密室。

他们在馆内找到了一处地牢。地牢里有一具已经逐渐要白骨化的女性遗体。身份是最近失踪的女性,也是警官受托寻找的那位。

原来侦探还是高中生的时候,父母被杀了。 

她父母是资产家。
有天早上迟迟没有起床,她去看,但父母的卧室里有血液从门下流出来。门是上锁的,也就是密室。警方开门后,发现她父母双双坐在床上,怀里抱着对方被割下的头颅。
但是案件成了悬案。侦探继承遗产后也花钱找了不少专业的侦探,但他们只有解决出轨离婚纠纷之类是专业的,破杀人案还是不行。
侦探就决定自己训练自己成为名侦探,现在就成了经常帮助警方破案的名侦探,但她父母的案子仍然破不了。

医生因为还要利用侦探一起寻找杀管家和女仆的凶手,所以努力地安慰鼓励了因为没能救下女仆而自责的侦探。
但很快医生在独自下楼时,被不知什么人推下了楼梯。

不知是谁还在原本是被医生毒杀了的馆长的遗体上又重新补了刀。在胸口扎上了刀。

杀了管家和女仆的凶手是 

那位警官。
其实他是在馆内找到遗体的最近失踪的那位年轻女性的生父。

他认罪后就服毒自杀了。

医生的凶手身份也迅速地被侦探识破了。
毕竟警官服毒自杀用的药是医生伺机塞过去的,这很难不被侦探看穿。

反转还是有的。 

馆主的原计划是打造出实景真人秀一样的“玻璃塔杀人事件”,找医生过来也是做过背调的,故意引导医生“毒杀”他(将无毒的粉末谎称是河豚毒素)。
医生“杀死”馆主后,馆主一直躲在暗处观察事件的进展。直到三天后被用刀杀死。
真凶夺走了馆主的计划。最后还将本来是无毒粉末的药盒换成了真正的毒药,导致警官也身亡。

这个真凶就是那位侦探。

真凶的动机 

是因为过于热爱本格推理,觉得那位馆主书写的“玻璃塔杀人事件”太俗气粗劣。

以及这位侦探就是反社会人格。小时候也因为太过热爱本格推理,而杀害了自己的父母。因为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名侦探,就自己去成为名侦探。
之前警官曾说过,侦探也曾拒绝过三个大案的警方协助邀请。侦探当时表示自己无法一人分饰两角。其实这三个大案的真凶就是她自己,她的意思是无法既当侦探又当真凶,所以回绝了。

馆内的其他人都没有死。作家、总编、灵媒都存活了。医生也被救了。而且其他人也很善良地没有对警方说医生曾打算杀馆主,所以医生没有受到惩罚,他妹妹的渐冻症也恢复得很好。

侦探最后是失踪了。给医生寄了一张名信片。
这侦探是逍遥法外了。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