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和妈发微信,妈都要说今天初八了今天初九了,马上七月半了。七月半是个大节,过十三十四十五,外婆和奶奶会提前做过节吃的粑粑,各种节都有自己专属的粑粑,要用当下季节才有的叶子来包或者舂碎拿来做粑粑。
在家的时候和祭奠和鬼魂和死去的人有关的节都过得很盛大很开心,有祭拜活动又有好吃的,小时候最喜欢。我妈还会讲一些民俗鬼故事(讲到我二十多了每年都还有新的),或者家里长辈生前的事,在我爸五岁的时候就意外去世的奶奶,在我几岁就去世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我初中的时候去世的姑爹我爸堂姐的丈夫,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妈妈的爷爷奶奶,会大概知道他们的生平,会觉得熟悉和亲密。这就是我们祭奠的方式。
其实我只在家待到17岁就去上大学了,我再在外面待一段时间就会超过在家乡生活的时间,只有去年辞职在家的时候才又把所有的节都过了一遍。我的民族和自然和动物植物都很亲密,我也觉得自己天生喜爱自然和动物,但我既不会照顾植物也不会照顾动物,小时候养过千奇百怪的宠物,鱼乌龟狗蚕鸭子小鸟兔子螳螂,都是家人在帮我照顾,外公到处去给我找桑叶,帮我养兔子。这些连结都是家庭和那个环境提供给我的,离开这个环境我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不会,一个人也不知道要怎么过节
过节除了要杀鸡鸭上香拜土地庙,还要家里有老人在才行。长辈用季节和节日来计算时间,过完年和元宵初春第一个大节是三月初三,然后是端午,年中有鬼节和中秋,中间有一些六月六九月九的小节,冬至过完又快过年了。外公记得每一个子女和孙子孙女的农历生日,会在我们过生日的时候点香供花公花婆(我们在天上的父母),每个人在家有一颗小树,出生的时候种的或者认的。
长到好大了才隐约感觉到这些大概是一种文化,在高度城市化和汉化下夹缝生存的一些东西。也和我妈养育小孩的方式有关,她勤劳独立自洽又虔诚的热爱这些,我很幸运。不过还是时常感觉到一种无法形容的真空,课本里讲的封建迷信,电视上对少数民族常年的景观化(当然啦现在习狗已经不搞景观了他希望大家都死),北方文化霸权,大家都离开了家乡,入时的价值观……最终进入张嘴却没有言语的真空
我小时候听过的牛郎织女故事,根本没有“偷衣服”之类的猥琐情节。
我听到的故事版本: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见人间衣着粗陋,遂决心把天上的纺织技术带到人间。约等于中国版的女普罗米修斯。
(我猜她可能是发明丝绸的人,被神话之后的形象。)
织女爱上了勤劳的凡人男青年牛郎(可能是推广牛耕技术的一个形象),两人自由恋爱。
天帝一方面震怒于织女将天上的技术送给凡间,一方面反对这桩地位悬殊的婚姻,于是棒打鸳鸯,把织女与牛郎分隔在银河两岸。
牛郎成为单亲爸爸,挑着扁担,两头的萝筐里是他和织女的一儿一女。
凡间的人感激牛郎织女教会他们牛耕与丝质,日夜祈祷,感动鸟儿,鸟儿们在七夕搭起鹊桥,使夫妻和儿女在那一天能团聚。
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也要拜织女,乞求赐予巧艺,织出巧夺天工的作品。
在我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儿童读物一直用它来宣传织女无私传授技术、青年男女勇于追求婚姻自由、批判封建家长和独裁的天帝。
.
.
.
而那个偷衣服的情节,则出自《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董永偷走了七仙女中七妹的衣服,她无法变回仙鹤,被迫嫁给董永。
婚后育有一子,七妹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到了懂事的年纪,帮母亲找到了董永藏起的羽衣,七妹化作仙鹤逃走。
一年后,七只仙鹤飞来董家,带来一件新羽衣,给儿子穿上,儿子也化作仙鹤一起飞走了。剩下董永一无所有。
有的版本中,七仙女带儿子走之前,还诅咒了董家村,全村被山洪吞没。
“Hi,我之前给朋友画了一组耶耶的动态表情包,她很喜欢。但是她昨天去了天上,她一直很喜欢耶耶,可能是去耶耶星球了,想了想还是把这个当初是给她画着玩上架的表情包分享出来,希望她在耶耶星球开心,大家都能开开心心每一天”
https://weibo.com/7394892032/LFijZwrdl
@happydeer 生日快乐🎂🥳
喜欢大家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