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突发话多大概是因为和直男朋友聊天聊得很不爽,一旦我表达了和某些网络舆论相似的观点,之后永远要花很多口舌自证我没有人云亦云落入窠臼,不是“那种”feminist,不是“那种”什么什么人。大哥拜托,认识快二十年了我到现在还没跟你绝交我怎么可能是你口中这样那样的人?!那种人根本看不上你更不可能跟你做朋友好吗🙄️
虽然这人能占掉我的三个好直男名额之一,但是,男的,不行!

以及至今还没看Barbie的人lay back参与tl上关于粉色的大讨论。我大概初中之后就没怎么穿过粉色衣服了,前几天在zara试了一下Barbie合作款,感想是实在无法跟随这个潮流,baby pink和Barbie pink都会把我的肤色衬成病态的蜡黄色……就算想要基于粉色衣服当下的“意义”去穿它,审美偏好也不允许我这样做。
但另一方面我相当喜欢芭比娃娃,拥有好几个娃娃且热情购买过许多Barbie电影光碟且沉迷全粉色UI的Barbie小游戏网站,那么,我到底厌不厌女呢?
个人觉得battle不喜欢粉红色是不是被男权社会毒害厌女之类的蛮没意思的,就像很多“xxx就是擦边媚男不女权”的讨论一样,如果沉迷争辩本身就很像只是在比谁更进步欸,那如果人人看了几本书几条短视频参与了一些网络讨论就能“进步”到话语最前沿,还要女权运动干嘛?

因为tl有香油推荐看完了pink,终于看完一部冈崎京子的漫画了可喜可贺。
非常泡沫经济的氛围,想要的东西立刻就要得到(就算卖淫也可以反正工作都是卖淫),人物的情绪都像嗑了药一样快速强烈又上头,随之而来的overdose也很快。
“普通”崩坏的女主梦想的南方小岛大概是泡沫经济时代流行宣传品中的“生活方式”(想到《青い珊瑚礁》……),为了养鳄鱼白天当OL晚上卖淫,很像用秘密喂养秘密。
都市丛林中的鳄鱼总有种微妙的违和感,女主总想去南方小岛定居,在繁华涩谷内心反而产生漫无目标不知去处的“解离”,也很像一条身处都市的鳄鱼。作者说pink是关于某个女孩爱与资本主义的冒险诚不欺我!
顺便:虽然漫画正篇是黑白的也完全没提女主的打扮但莫名觉得女主的装束是粉红粉蓝类似IWGP里加藤爱的配色 :ablobdundundun:

根据我有限的AO3使用经历,一对比就有点好笑……
同样是语言的巴别塔,一位美国网友在我的文底下评论:“你能把这篇翻成英语吗?我好想看但看不懂。”
另一位俄语母语用户直接给我写了热情的感想,然后在我问她是怎么读中文的时候回答“我用谷歌翻译!”

我的人生理想:单机搞同人,但有饭吃,有互关互相点赞的两三个同担

在看网飞yyyy的新剧,高清镜头下铃木京香的皱纹和yyyy的皮肤纹路都非常吸引人 :ablobaww: 有种说不出是什么道理的美丽,不过度磨皮最棒了www

#2023Reading

Imogen, Obviously

- 核心故事是一个一直以为自己是直的女生意识到自己是双性恋的过程;
- 作者是电影Love, Simon原作小说的作者,在电影火了以后遭受到了攻击因为“你一个直女写男同性恋是appropriation是straight gaze”,结果被迫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出柜自己是bi(具体心路历程可以看这里:medium.com/@rebecca.albertalli
- 之所以提及这个背景是因为故事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围绕community gatekeeping的:主角的一个好友,同样是双的Gretchen一直在跟主角强调她是直的、否认她的感受,同时在很多事情上发表很多其实蛮典型的gatekeeping言论;
- 另一方面围绕一些双性恋独有的经历:主角对男性和女性的crush感觉很不一样,这是她困惑的原因之一;主角总担心自己是不是“感觉错误”只是搞错了而不是真的是双(yeah attraction can be like that);
- 很重要的一个点(也是作为aroace我非常共鸣的点)是,一个人有多queer,是不是queer不是由ta经历的和queer相关的创伤决定的,因为可以“pass as straight“就说这个身份和经历不queer是不对的。你的创伤是由这个顺直男权的社会造成的,而你正在伤害你的同伴,一个和你一样的人;
- 感情线到最后一点的时候我有点烦了但那是我的问题;
- 主要角色都是queer:主角是双,好友Lili是pan,Gretchen是双,对象是les;
- 虽然我对于作者对于出柜的态度仍旧持保留意见(这本里还是有一点“应该要出柜”的潜台词和剧情),但整体我觉得不错,尤其是对于gatekeeping的拷问。

2023年7月版 - 整理:如何入门英格兰早期现代剧场历史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用得上这份资料,但哪怕有一个人用得上,也是我的荣幸了。
莎士比亚在剧场活跃的年代大约是1591-1611这二十年。英格兰早期现代(文艺复兴)剧场历史(Early Modern Theatre History - England),一般是用来指代1550-1700之间的英国剧场史的,当然也就包括了莎士比亚活跃的时期。
莎士比亚并不像传统课本常常宣称的那样,是个独立创作的天才型人物,相反,他的创作和他所依靠的剧场行业紧密相连。不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剧场历史,就一定会误解莎士比亚的许多事情。
并且,很多和莎士比亚同时期的作品,其实超级有趣。
学术上讲,一般这个研究方向会挂靠在英语文学(English Literature)下面,也会参考早期现代历史(Early Modern History)的一些资料。
我没有读过很多领域的学术论文,但在我读过的领域里面,我觉得早期现代剧场史的学者经常把论文写得超有趣(
------------------------------
关于读剧:我建议可以从一些比较热门的作品开始读,然后读和它们有关联的作品。同时,可以参考这些作品现代复排的现场录像,或者自己去现场看,会对理解作品有莫大帮助。
莎士比亚的话,推荐从《无事生非》或者《哈姆雷特》或者《罗密欧与朱丽叶》开始,b站有高清中英双语全场录像。
除了莎士比亚之外,和他同时期的剧作家,在现当代比较知名的还有:Christopher Marlowe(马洛),Ben Jonson(本琼森),Thomas Middleton(米德尔顿)。
马洛推荐从浮士德博士(Doctor Faustus)开始看起。
本琼森推荐从Epicoene开始看起。
米德尔顿推荐从Women Beware Women(悲剧)或者他与Dekker合写的The Roaring Girl(喜剧)开始看起。
这几位作家都对后来的作家影响巨大,比如T.S.艾略特,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W.B.叶芝,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里也就有10001个马洛Jonson和Middleton的梗吧(
另外比较主流的early modern剧作家包括:Aphra Behn, John Fletcher, Francis Beaumont, John Webster, Thomas Dekker,John Marston,George Chapman,John Lyly,Thomas Kyd,Phillip Massinger,John Ford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作家。
大家都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好看,他们会做很多莎士比亚做不到的事情。很多人看非莎early modern剧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原来莎同时代的人,文风和莎这么不一样。
-------------------------------------------
论文&专著推荐。
入门推荐这个章节:
Tiffany Stern, ‘Text, Playhouse and London’, in Making Shakespeare: From Page to
Stage (London: Routledge, 2004), pp. 7-33
(我之后应该会在这个帖子里面更新一下这个的pdf文件)
读完以后可以读这些书:
Tiffany Stern, Making Shakespeare: From Stage to Page (London: Routledge, 2004).
Andrew Gurr, The Shakespearean Stage, 1574–164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Farah Karim-Cooper and Tiffany Stern (eds), Shakespeare’s Theatres and the Effects of
Performance (London: Bloomsbury [The Arden Shakespeare], 2014).
Ayanna Thompson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hakespeare and Ra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
Lucy Munro, Shakespeare in the Theatre: The King’s Men (London: Bloomsbury [The Arden
Shakespeare], 2020).
Stuart Hampton-Reeves and Bridget Escombe, eds., Shakespeare and the Making of Theatre (Basingstoke: Palgrave, 2012).
Peter Holland and Stephen Orgel, eds., From Script to Stage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Basingstoke: Palgrave, 2004).
------------------------------------
去哪里看早期现代剧场八卦:
In Our Time播客,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播客,里面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关于莎士比亚的
本琼森相关,推荐Ian Donaldson撰写的传记Ben Jonson: A Life,以及一份当年的谈话录Conversation with Drummond,在这份谈话里本琼森骂遍了他同时代所有的作家。
这个应该不是我粉丝滤镜。如果你想知道早期现代剧场八卦,本琼森绝对是第一个你应该探索的作家,因为他这辈子实在太精彩了,而且许多大事件都和他有些关联。是个很好的探索出发点。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Official Website,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些莎士比亚生平的简介,里面也有一些很不错的关于他同时代剧场历史的内容。
----------------------------------------
哪里能看到更多的学术资料。
提供一些我知道的渠道:
1. 去推特上关注人,把自己喜欢的论文作者关注一遍,再把和他们互动的人关注一遍,有什么资料活动就很清楚了。
2. 推荐关注三个系列活动。Researching the Rose,Mapping Early Modern Inns of Court,Shakespeare's Globe相关。前两个是线上的,第三个是线下的。前两个是这个领域比较前沿的学者定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三个有一些合家欢活动但也有一些比较严肃的研究向活动。这些都没有门槛都可以去参加。
3. 推荐关注一些学者最近在干嘛。这个领域里我觉得敬佩的学者是(不完全名单):Andrew Gurr, Tiffany Stern, Lucy Munro, Eoin Price, Tracey Hill, Clare McManus,Darren Freebury-Jones,Laurie Johnson
我自己做的细分领域是boy actor(男孩演员)。
4. 自己比较喜欢,被引量也比较高的期刊文章,可以追踪这些期刊,看看最近大家都在干嘛。
5. 可以从喜欢的作家,时期,或者剧团入手切入,一步步了解早期现代剧场历史。比如,如果想了解Admiral's Men这个剧团,就一定要读Andrew Gurr的相关专著。
多交流!欢迎补充!

年纪大了就觉得自己的性取向就像内裤,没必要昭告天下内裤是什么颜色。
(但是不介意看到别人的内裤颜色也不介意别人给我展示内裤)(仅代表我个人的情况和个人经历带来的ptsd不是为了judge任何人也不是在嘲讽pride month或任意游行)(就我打这么多防杠而言看来LGBTQIA在我的同温层是一种不能被拿来开玩笑的东西)(可喜可贺)

台湾女同:“彩虹旗是象征多元包容,不是代表我的鸡鸡也很重要大家让让的意思。”
太犀利了。
台湾男在网上自觉聪明的:“希望你们女人只专注女性主义就好,不要过多干涉政治搞不团结。”
台女:“你讲笑什么?林北我跟你讲厚,女性主义本身就是政治好不好?你是不是投胎没投好理解不了?”

台男里的理中客:“我不理解,你们为什么非要搞到这种血流成河的局面?你们究竟想要怎样啊?”
台女:“想要你死哦谢谢,你要是能自动轻生继而减少地球资源消耗,那就再好不过了。”

你情我愿就是爱情故事,一方不同意就是性骚扰案件,在这个之间的一方不同意但慢慢被巨大的权力经验差异降维打击到屈服就还是爱情故事,三种展开的相同点在于外人看来都有点不解跟恶心。

「女巫一直是敢于做勇敢、积极、聪明、不循规蹈矩、好奇、独立、性自由、革命的女人······女巫在每个女人身上生活、欢笑。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自由的那部分·····只要你是桀骜不驯、愤怒、快乐、不朽的女性,那么你就是女巫。」

和父母亲戚长辈相处的时候,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莫名其妙地在今天看到了Dykes to Watch out for,一部来自近四十年前但依旧看起来时髦得要命的有趣漫画,很适合pride month,在图书馆一边翻字典一边看一边笑得想死(我为什么不做正经事……
dykestowatchoutfor.com/strip-a

五月病姗姗来迟,我emo足整整后半个五月,日日做流泪猫头鹰😢
心情糟糕的时候又回到台湾indie歌手温暖的怀抱,也不嫌魏如萱矫情了也不嫌陈珊妮抖S了,大家都刚刚好🥹

很俗套甚至我自己一年前还在嘲笑这种说法但是半性恋这个性取向拯救了我的自我认知,知道这个概念才恍然大悟,原来对朋友动心不是因为我道德底线有待加强😅

跟风去听《春泥》,“漫天的话语纷乱落在耳际/你我沉默不回应”写得真好,内向的浪漫心事(我永远搞不懂双鱼座……),敏感多思少女的一语成谶。
深究起来,2003年伊能静已经35了,和庾澄庆恋爱15年结婚3年还在“路途漫长无止尽”,也许是已经隐隐嗅出这段感情变质腐败的味道。
比起伊能静(大概会)喜爱的那种“被人妥帖收藏好免我四下流离无枝可依”的叙事,其实“我会提起勇气好好地呵护你/不让你受委屈/苦也愿意”更像江湖女子对世家子(巨)弟(婴)的告白,而“泪滴滋养大地开出花季”这种真善美俗磕,怕不是伊想让自己相信却又根本相信不了的吧。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