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今天被一个怪核视频击中了,脑了一下恐怖向的小故事 

①角色带主角来到家里之后,家中的怪像一直不止。
一开始是带来的伴手礼莫名找不到在哪,之后是信号变差,再之后是停电了几分钟,等电再来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电器都变得不好用了,睡前接水的时候水管也会吱吱呀呀滴水,液晶电视变成了彩色电视机(文章上前后提及名词变了,不刻意提出),睡了一觉半夜醒来腰酸背痛,才发现自己睡得不是厚床垫,是木板床,太硬了。打开灯发现家已经变成了21世纪初的老家的样子,这个时候就应该是崩溃和san-时刻

新起一章,名字就叫我在家里失踪了,从标题营造怪奇气氛。
然后随便怎么写总之在全家福上发现:
“可以拜托你找找我吗
就在下水道里”
客厅上的日记本里写着:
“妈妈,我不见了
爸爸,我不见了
奶奶,我不见了
爷爷,我不见了”
厕所窗户上张贴着旅游海报;
“你喜欢大海吗?
我亲爱的朋友”

纠结,结局以“否定”的方式强行去掉恐怖因素,显得很没意义,比如说,日记本内容解读为是失忆/性格大变的投射。这样说也有点意思,但就显得之前咋咋呼呼的,感情基调也转变的太快了
可惜我就是爱这样安排的人。

今天被一个怪核视频击中了,脑了一下恐怖向的小故事 

⚠️以下涉及没知识依据且捏造病症不尊重因素

②之后是解密,发现做这些的是玩偶,怎么发现的没想出来,角色想起来但是“小时候我很喜欢那个玩偶,但是那天拍全家福的时候摄像师说把我放下去,然后我就没有和家人们一起拍照”(这种主语错乱的怪异感不错,但如果是“玩具被赋予人情”后被抛弃的执念/怨念,感觉又很烂大街)
幼儿园没有玩偶就睡不着,但是小学了还要带玩偶去上课被同学笑话老师大骂,父母羞愧勃然大怒,所以玩偶就被冲掉了,就没有能和自己说话的人了(错乱一下)。

主角应该要推理出是认知上的问题,小时候喜欢的玩具被父母冲下了下水道里,而角色共情了并认为那是有生命力的自己的一部分。
因为其实刚刚一切改变都是从角色的视角看到的,主角并没有看到这种变化,前文应该再写一点主角对角色叙述的疑惑态度,也就是说之前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到这里的时候,因为解释过于平淡,所以要再造一点炉灶。

今天被一个怪核视频击中了,脑了一下恐怖向的小故事 

⚠️以下涉及没知识依据且捏造病症不尊重因素

一开始想用之前看到的的“奇美拉现象”解密,所谓母亲怀上异卵双胞胎的时候,胚胎发育前期其中一个胎儿死去,另一个胎儿吸收了胎儿一部分的细胞,于是胎儿体内拥有两种基因类型的细胞
比如孩子小时候看到过相关纸质证明有双胞胎/家中老人念叨名字都取了两个了其中一个是角色,另一个是玩偶的名字,主角模糊拥有了自己是有伙伴的逻辑,并投射到了从出生一直陪伴自己的玩偶身上,这里可以插入回忆,“我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那(举起玩偶)也是吗”这里不能直接喊玩偶名字不然容易暴露啦?还是说暴露之后去治疗所以角色才逐渐长大遗忘了相关的事情。
不知道奇美拉现象在怀孕早期能不能被发现,如果不能的话就当是老人求神问神婆问到的吧,和传统结合一下(。)

今天被一个怪核视频击中了,脑了一下恐怖向的小故事 

⚠️以下涉及没知识依据且捏造病症不尊重因素

另一种解释就说就是双胞胎吧,觉得就像是照镜子同一个人永不分离,后来其中一个生病走掉了//不,这样改烂大街,那就其中一个被拐卖了,连同玩偶一起“为什么偏偏是祂不是我呢,明明我们长的一模一样,那天祂还拿了我的玩偶玩。爸爸妈妈都以为被拐的是我,其实是祂。不过话说回来,说不定那就是我呢,因为我和祂就是一个个体,”
最后一章病房里,躺在病床上休息的角色,房间外听叔叔阿姨娓娓道来的主角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