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我们的任何政策,都没有经过不同立场、不同主张的人民的民主辩论,因此政策的变化并不是由“民意”决定的——然而我们的国家会假装政策的变化是由民意决定的。这就导致当政策的剧变导向灾难性事件时,人民之间会互相责怪,仿佛是不同阵营的人导致了这些灾难,而政府的责任屡屡隐身。白纸运动中,人们直指政府的责任,但是政府却用急转弯式的政策变化,佯装自己是在“顺应民意”,在猝不及防、毫无准备的、新的混乱和灾难中,把矛盾又变为了人民与人民的争执。支持防疫的人也并不喜欢做核酸、不喜欢封控、不希望有人得了重病无法就医、不希望家人去世无法回家、不希望有人破产、不希望有人饿死在家、不希望人们跳楼自杀、他们支持防疫,但并不支持这些悲剧。就像支持开放的人并不支持收垃圾的老人最容易被感染、最容易离世、不支持偏远地区的人们药被大城市里的人抢光、不支持症状较重的人们所受的煎熬和痛苦,他们支持开放,但也不支持这些悲剧。那么,是谁让防疫变成了一桩桩悲剧?又是谁让开放也变成了一桩桩悲剧?不是这些互相攻击的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人,因为对于自己能够如何生存,他们从来就没有过投票权,他们只是躺在电车难题的不同轨道上罢了。
前段时间,墙内媒体审核越发严苛,而墙外的推特则被马斯克搞得一团糟,于是有很多朋友前往毛象。
我注意到我最近在朋友圈和在微博看到过很多未打码的毛象截图转载。我去那些象友的主页检查后发现大多数象友介意被这样转载,并且在被提醒之前不知情。
我想有一些新来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中文毛象圈一些心照不宣的规矩;同样,一直玩毛象的朋友则可能过于熟悉这些规矩而觉得理所当然,从而忘记提醒。毛象去中心化的本质使得“出圈”争取陌生人关注、成为kol这件事毫无意义,而中文毛象的人口组成则意味着大多数活跃用户是受够了微博、豆瓣的“赛博难民”,很多人不愿意与它们扯上关系。因此,在毛象有着这样的潜规则:不要把毛象截图发在墙内社交媒体;如果一定希望转载,请至少征得原po的同意,并尽量避免泄露隐私。
@board
急!!求助!!我酷儿群的一名跨女群友在天津!小区被不合理地封掉了,外卖进不来没有东西吃,邻居都是些老年人忍气吞声,她只身一人去买老虎钳撬大门上的铁丝,几个男的路过看到喊了人过来打了她!打完血口喷人说她拿着凶器伤人!!现在的情况就是她报了警,那群人围堵她,喊她小伙子!警察来了也不肯给看监控!请问现在这个状况该怎么办!!
@board 豆瓣、知乎、贴吧前卫音乐恋童大v宋教仁/neferpitou/马冯艳(实名:王震) 疑似曾报考浙江公务员。
王震豆瓣大号:https://www.douban.com/people/57600202
小号:https://www.douban.com/people/158908164/
“希望大家积极转发评论,受害者们也请积极联系我们。这绝不是简单的网络闹剧,据悉wz仍然在其他更隐蔽的平台对抑郁症女孩进行精神控制。
在此我们也呼吁法律援助,(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切实的证据能够证明wz在贩卖未成年少女的隐私照),希望有成熟经验的法律援助团体可以主动联系受害者们,协助进行下一步的救援。”
刚刚看完1000小食报的发起人肖杨在一席的分享,关于自己作为福州人对自家制作食物有哪些回忆,又是如何通过1000小时报和更多人交流彼此的家庭美食制作经验,重建和家人朋友的亲密关系:https://www.yixi.tv/wx/h5/#/speech_detail/1118
我是这个月开始用“竹白”整理散碎文字,才注意到了在那边作为主要推荐的“1000小食报”专栏,但其实也没来得及仔细了解。所以能看到发起人的这个一席分享视频太及时了,看完也觉得好有意思。
估计很多人都会被唤醒对某种家中美食的记忆。比如视频里她提到的“茄子粑粑”。我最近由于非常喜欢清蒸茄子来吃,也特别留意过茄子顶上这个原本是花托的部位。童年记忆里,奶奶也是会保留住这部分给我吃的,但不是裹面粉炸了吃,而是用酱油为底的调味汁把它们泡起来,再当成下饭的小咸菜——但我们东北人对这个部位的称呼是“茄子kù”。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写那个带点儿化音的kù字,也没听人这样说起过。但自己处理茄子时,一定也会小心地完整取下这部分,再放进蒸笼里和茄子一起蒸熟,夹出来蘸着自己调的酱汁吃——如果你吃过茄子的这个部分,一定会明白它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却有多美味,简直能吃出肉的质感又带着点儿茄子香。
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可能都频繁地听人讲到通过学习亲自下厨,熬过了因封闭而压抑的日子。我们与食物的关系改变了,食物匮乏的风险让我焦虑,能够饮食如常时带来的抚慰也更深刻。也是由于经历了这个转变,我不再轻视下厨做饭这么貌似简单的事,开始懂得了它是多么重要,直接攸关生命的尊严、快乐和希望——仍然还能好好吃饭的人,就仍然还可以撑住,可以行动,可以彼此建立连结。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曾说到,进食的愉悦近似于获得自由的感受,这的确不是幻觉,它就是最最基础的自由。
也不是推荐大家去看1000小食报,我自己也没来得及去订阅深入了解,只是想感慨一下这三年来压抑中支撑了我的日常下厨这件事。对于这个过程的记录和食谱的分享我也一直在做( #简单厨艺
) ,有时自己回头翻翻,都能从当时的记录里受益。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不放弃尝试、记录和分享吧,不要低估这件事,这也是我们留在这个地方的人所能做的最微小的抵抗之一种。
梦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