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89年十世班禅圆寂后,有关转世灵童的确认与十一世班禅册封的争议。由达赖喇嘛认定的班禅转世灵童更登确吉尼玛自六岁起就失踪再未有外界消息,每年他的生日都会有藏族人纪念。据说藏地寺院里大都秘密藏有他的画像做供奉,我从未亲眼见过。但19年我去瓦伦纳西时,在鹿野苑见到。这个佛教圣中之圣地,有一棵菩提树,佛祖顿悟的那棵菩提树插枝而活的第三代,也有佛教传统国家都在此地建有本国的寺庙并有本国僧人在其中,日本、韩国的寺庙每天都会定时有本国传统的佛教仪式举办。唯独汉地佛教的寺庙、亦称中华寺,是民国时福建一位李姓人修建,后来再没有汉人佛教徒驻锡,我去时看管那座寺庙的是一位印度人,而我是整座寺庙里唯一的中国人,引来几十位印度游客与我合影。在藏传佛教寺庙里,遇到了一位藏族僧人,我俩只能用简单的英语沟通,他说他生于昌都,离开后再没有回去过,他让我随便看,走到后面,看到了案台上供奉的十世班禅与藏传佛教徒认定的十一世班禅的照片,隔了这么多年,他们也只有且依然在用更登确吉尼玛六岁时的照片。临走时,那位僧人赠与我一个袋子,袋中有几粒石榴石做护身平安符。

@xiaoyaoshui 作为长春人其实很久以前就知道刘晓波,可以确定的是高中时就已经知道他了,但我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知道的,可是毫无疑问这肯定和我也在长春出生成长有关。所以我想这或许也是“留下来”会产生的影响之一?离得近,的确可以让自己发出的力量更大一些?如果他离开,走和那些海外民运者一样的路,十几岁时的我肯定不可能知道他的,也不会因为知道他,开始思考他行动的意义,并逐渐把成长过程中被灌的狼奶吐掉……
而且的确,即使我后来学会“翻墙”(也短暂出国过),可以获取更多海外民运者传递的消息了,我却发现那些在海外高呼的人都给我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和刘晓波或者其他在国内进行抵抗的人完全不同。即使我不怀疑海外民运者中也有感情上很真诚的,可是他们几乎都是悬在空中,我从未感到他们和生活在大陆的能我真正共情,因为我遇到的那些痛苦中那些幽微的部分,他们几乎不会触及,这些也的确是无法通过新闻和他人的转述理解的,所以当他们拿二手信息做出一些判断时(他们都格外热衷转发这些),都甚至让我有种被利用感。尤其是一些人的呼喊变得那么形式化,仿佛是一场又一场的表演。我不是没对他们抱有希望过,但结果就是完全失望,没有一个值得信任,尤其反感他们居然还自命在“拯救”、在“唤醒”,事实上我确实认为逃跑者没有这个资格。
我完全支持人们为了活命离开这个烂地方,但是在别处活得轻松和抵抗这里的暴政,二者注定不可能兼顾。距离的确会消解人们行动的意义,减弱影响力,如果自己试过,这种感受可能会更真切,因为肯定会发现离开大陆后面对那些被转述的消息,自己会失去判断真实程度的参考标准——这就是不在场的代价。
后来我读哈维尔文集,发现他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到为什么不选择流亡时,就早已经从类似的角度做了解释,包括对流亡者的“海外运动”做了很尖锐的批评,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查看。他的那段访谈让我特别特别感动的是,他是在几次被捕入狱,失去原本经济来源,被严密监控的状态下,仍然努力“好好活着”进行抵抗的。他为了谋生可以去啤酒厂当滚酒桶的工人,并为了这个工作还能在忙碌一天后和工人们在下班前喝到作为福利的一杯啤酒而快乐,他不会因此就看轻自己,觉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居然沦落到了底层”。而且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还不断在结交各种朋友,和他们在物资极其有限的状况下,互相支撑着维持一种作为人活着的日常乐趣,比如一起做点儿好吃的。这些看似非常平庸、琐碎,可是其实这恰恰是一种最真实的抵抗,是一种真正的尊严……
真的特别建议各位去读读哈维尔文集,尤其是因为各种原因目前仍然不会选择离开中国的人。我觉得他的作品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虽然我也认为如今的中国和当年的捷克不是一样的气氛,可能留在这里面对的诱惑和遭受的打击都更大得多,但是哈维尔所说所做的,仍然能成为我们进行抵抗的重要参考。

每年今天都想到一個入行不久就開始跟相關新聞的學姐,採訪過議員、志願者、定期回訪的骨科醫生。她說香港人去臥龍大熊貓基地可以免票,那一段的高速隧道入口刻了洋紫荊花標誌,裡面竟有些像紅隧。

川震十年的時候,她去採訪追責校舍質量的家長。時間過去太久,很多家長已經放棄,領了一筆賠償,有了新的小孩。她一路被跟蹤攔截,終於聯繫到願意說話的人。他們約在一家小旅館的房間,距離約定時間十分鐘,手機收到陌生號碼的短信:「你們快走,他們來了。」

他們來了。

说出那句“这是我们最后一代”的男生,在那个当下的勇气当然是值得敬佩的。只是任何情境下人说出的话语,都不可能完完全全脱离性别身份,更何况是用“自绝繁衍”这样与性别息息相关的话语来作为抵抗。有人说假如换成女生,也同样会激起这么大的浪花。这种假设也忽略了男女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的压迫并不等同。在生育议题上,男性受父权的压制,女性受父权和男权双重压制,这本就是严重不对等的,男女两性在拒绝生育上付出的代价是不对等的,甚至于,直到今天,有些女性仍然在被强迫生育。所以从性别角度重新审视这句话、认为把他捧到伟大高度对付出了更大代价的女性不公、认为这呈现了男性话语权更大的集体无意识,这种讨论是有意义的。

我感到非常能理解的一点是,当舆论把这位男生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比如史诗、甘地这样的词汇),很自然就会激发一些情绪的反弹,因为当下就是一个女性反婚育的言论频繁被举报/网暴的时代,女性一直在承受代价。前段时间有女教师评论不愿生三胎(这甚至不是反生育),立刻引来一群要举报她让她丢工作的(男)人。这方面,女性面对的压力甚至超过面对一个站在你面前说“影响三代”的警察。种种现状,伴随而来的情绪,我完全理解,这跟男生本人值得尊敬不矛盾。

”非必要出境活动“那份通知看得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年可以说是中文被污染的高峰时段了。摘抄一段两年前剩余价值和罗新对话那一期里罗老师对军事化用语激增的现象的看法:
“军事术语侵入日常生活语言的情况,当然由来已久,这恐怕是20世纪的特点。另外也和中国在民族国家建设的过程当中,始终处在对内对外的战争状态有关。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无论是国民革命还是后来的共产主义革命,军事所占的比重都非常高,对军事文化的崇拜也变得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军事语言,而军事语言的侵入对整个文化的伤害或者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我们觉得应该改变我们的文化的话,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从自我做起,少说这种军事性语言。我们有足够的语言和足够的词汇来表达我们的思想,用不着使用这些斩钉截铁的、非此即彼的排他性的军事语言。至于体制如何使用这些语言,它有自己的惯性,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普通人应该这种自觉意识。 过去我们没有这种自觉意识。我在好几个场合说过这个话题,但是没有人有反应。可这次反应特别强烈,所以这可能是一个机会,让人们意识到这种语言的空洞和危害。”

「汶川地震后,中国公民张晓辉起诉地震局发布虚假信息、隐瞒地震预测,而因非具体行政行为为由被拒绝受理。此外,异见人士黄琦由于帮助四川大地震死难者家长调查,于2009年11月23日被法院以“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文件罪”宣判,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而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郭泉撰文批评四川灾区学校“豆腐渣工程”﹐亦被控“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runrunrun 给大家一个欧盟国家申研申博关于居留的小提示,就是善用移民局投诉窗口,永居基本都是1+2+2之后换五年卡,一般来讲一年卡都是没有工作许可的,两年卡有,轮到你拿两年卡了如果移民局给你的卡不是两年或者卡面没有工作许可,直接向移民局邮箱/柜台主管投诉要求换卡。不要懒或者将错就错噢

呵呵,这个微博ID提醒大家何韵诗为汶川救灾做过什么,就炸号了。何韵诗只能是那个”勾结境外势力破坏中国安定团结的港独分子“。

暴力发生在人来人往中,人像物品一样被点燃。

看橙橙的新视频和评论区,会发现反驳他的人很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可是新疆不这样管的话你要那些会被恐怖主义伤害的人怎么办呢”
这套说法虽然经不起摔打但其实是很能蒙骗人的,说实在话我原来也被这样糊弄过,会觉得是哦,不这样做的话那我们该拿恐怖主义怎么办呢?但是经历过上海之后我觉得很多人都应该能看的更明白一点,上海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新冠的关系,就是新疆过去十年发生的事情和恐怖主义的关系。也就是说并没有多大关系。

这篇文章,一开始读以为是法治在线,但是越看会越觉得对整个文化感到无力。
女人,从头到尾都是阴道和子宫的载体,11岁生下的孩子是性犯罪的“证据”,到了19岁生下的孩子又成为了换取彩礼的筹码。
这个救助系统的目的是让受害者的生活重回“正轨”,正轨在我们国家等于什么呢?读书,念大学,不玩手机不交男朋友,不自残不自杀,起码不在课堂上自慰,做一个温文有礼心理积极健康的完美受害者。
你不是人,你只是救助系统的标本,按照世俗的标准被揉捏,而这个标准就是你不幸的根源。女孩子为什么一直偷偷交男朋友?因为人有情感,需要慰藉,需要寻求安全感,需要感受到自己是个人,家社会学校都没有办法给的东西,偶尔能从陌生男人身上得到(他们的目的依然是性!),当然会抱着稻草不放。
对男的规训太少,对女的要求太多。那个性侵女孩的牲畜,在她刚成年就可以被放出来了。

显示全部对话

好像很多人都还不知道长毛象有免翻墙的域名?建议大家以后给墙内人安利长毛象的时候都直接推荐免翻墙的网址,把门槛降低一些,让更多人加入。

免翻墙地址 1:cmx.pp.ua (CN2 GIA)
免翻墙地址 2:cmx-im.work (CF)
免翻墙地址列表:unblockcmx.netlify.app

很难描述第一次知道兄弟城市这个中文词汇在英语里面是sister city的那种震惊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也不算太熟的朋友,只是以前在上海工作的关系打过交道。我和她最大的共同点,可能只是都在上海生活过。这段描述还是挺触动我的,私聊问了下,可以转发到其他平台。

我也没有太多可以评论的,通过她的描述,大家应该都能各自体会出不同的情绪来,我只是觉得,这也只是冰山一角。

这不过是我一个人在上海生活、工作过的人,所结识的,依然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另一个人,所遭遇的一个普通周三的夜晚罢了。

為師者犯法,禽獸不如。《南開的那些「老師」們》,這篇文章除了揭露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李文韜副教授的獸行,還有另一位南開的博士生導師尹滄海在兩年前侵害北大女碩士,還有南開的藝術與美學研究院教師陳泰鎖在2012-2013年的高考培訓期間猥褻高三女生,幾件事情的經過看得都讓人難過、憤怒!而這些被暴露出來的事還只是冰山一角。
mp.weixin.qq.com/s/d_K9ANVT9NL

感觉简中每次看到家暴的新闻或是求助都有非常多的人指责受害者不离开,但是其实离虐待者并没有那么简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创伤纽带”(Traumatic bonds) 

与爱不同,产生纽带(bonding)既是生理过程,也是情感过程。纽带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相反通过时间的推移,这个过程会使人对彼此越来越重要。你不能像摆脱爱情那样摆脱它,纽带只会不断累积增加。感情关系中美好的时光(比如住在一起,一起做爱、吃饭等等)和糟糕的时光(生活有压力、苦难等)都能将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后者会使人联系得更紧密。
它让人在关系中很难划分界限,因为人们很难与跟自己产生了纽带的人保持距离,受害者往往无法离开这些关系,或者只能在极大的胁迫和困难下才能离开。即使在那些设法离开的人中,许多人最后还是会回到虐待关系中。
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受到这类事情的影响,正是以前遭受过的创伤促成了创伤纽带。因为创伤(且发育性创伤和早期关系性创伤具有传染性)会造成对亲密关系的许多方面的麻木,受到创伤的人通常对危险的人或状况做出积极的反应,因为这能让他们产生感觉。 这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不理性的。
创伤和不安会导致皮质醇等激素释放到体内。关系中的蜜月部分——一切都是美丽的——会导致更多的荷尔蒙,如多巴胺被释放。在受害者接触这种模式多年后,ta的身体和大脑开始认为它应该是这样的。所以ta们无法和其他人建立“常规”的、“正常”的联系(即使是和家人朋友),感觉只有回到虐待者身边才能平息内心的孤独和空虚。
最重要的是理解这种情绪和渴望,然后戒绝,最终回到正常的人际联系当中,当然这个过程必然很痛苦。

深夜,似乎有个团购微信群在吵嚷些什么,点进去一看,一边是团长辗转各个楼栋送货和拍照,一边是一个又一个居民催促和询问「送到xx号楼了吗」,哪怕十秒钟前团长刚刚到达这栋楼下。团长在配送蔬菜,居民则不断地问「那水呢?」「肉什么时候送?」团长正忙,没能答复,居民抱怨的声音一浪接一浪。后来,团长说「一会儿零度可乐全部退款,商家坐地起价,不团了。」居民又紧接着催促团款。一男性居民甚至说「不行就别开啊,买的东西全退了」,又见团长发群公告称「蔬菜我没赚你们的钱,一会儿给你们看交易记录!」

我看在眼里,前几日的团长经历在脑中重演,疲惫心酸涌上心头。忿忿不平,又不便直言,忍不住通过发送好友请求的方式告诉团长「团长辛苦,我前几天也当了团长,深知其中不易,有些话你别太往心里去。请勿通过,只是安慰一下。」

不料,团长一下子通过了。看到「xxx已通过你的好友请求」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僵住了。兴许团长太过委屈,竟连发几张付款截图和几大段语音,说自己「血亏」。我不知所措,暗暗痛骂自己多管闲事。已有些瞌睡的我,只好打起精神听团长诉苦,才知道他是厨师出身,小区被封后赋闲在家。原指望团购饮料挣钱,但商家坐地起价,只好退回。蔬菜套餐则利润微薄,扣除雇人配送、防护服、打点门口保安等费用后,反而亏本。

团长谈着他如何每次都会多下单一定数量的蔬菜、饮料、桶装水用于打点门口保安:「为什么我想弄什么东西进来都弄得进来?我会做人嘛,与人为善。东西来了,我说你们一人分一点。他们也挺识趣的,笑嘻嘻的,还借给我三辆三轮车。你不给人家一点好处,人家凭什么给你方便呀?」

这是我第一次明确得知门口保安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此前只是风言风语。再典型不过的权力寻租,再典型不过的中式生存智慧,我难以苟同。看到团长也不全然委屈,心态颇为开放,我便草草结束交谈。

早在三月团购桶装水被门口粗暴扣留,有团购居民提出给点钱了事时,我便严词拒绝:「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岂不是不塞钱,团购便进不来了?」终于还是落得我最厌恶的下场,这一天早就来了。

我从小憎恨游离于正当程序之外的暗箱操作,还经常因此被指责为「不会做人」,我极其厌恶这个以破坏规则为正道的中国社会,最不希望自己沦落的模样便是圆滑世故。如今,这一切又压向我,还事关我的吃喝用度。

2/2

显示全部对话

朋友圈有个在上海的人转了一个微信视频,里面是两个警察当着孩子的面扭打妈妈、把妈妈按倒在地上要带走,小孩和妈妈撕心裂肺大哭。

现场的人说妈妈带孩子在小区锻炼/玩耍,因没有戴口罩被小区男邻居批评/说教。妈妈打男人,男人报警,妈妈被警察带走,孩子没事。不是病例转运。

开始这个人发视频是在指责警察粗暴执法。没想到下面一圈评论下来,他的态度发生了如下转变:

​难道是境外势力摆拍?
⬇️
粗暴执法不可以,这是我朴素的观点。
⬇️
经过朋友圈内亲友师长的教育,我认识到视频内妈妈是泼妇,而且存心破坏防疫,应该被抓走;对于儿子而言,这次抓捕行动也是一次很好的普法教育,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警察的行为合法,如此操作是因为妈妈撒泼打滚、抗拒抓捕,换位思考一下,其实人民警察也很无奈。大家的同情心不要像我一样滥用!此帖不删,作为我的教训,不经调查妄加评论是要不得的!

操了。不仅把责任全怪给女性,还要由着防疫继续打压、暴力、诋毁女性。真是白瞎了。“泼妇”这个词就能让女性如此生存吗?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