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安利一款翻墙软件,Tor浏览器(Tor Browser)。浏览器内使用内置的Snowflake和Meek-azure网桥,大多数时候能直连上国际互联网。软件使用的浏览器来自Mozilla Firefox企业版,经过开发者特殊修改后,只需自己不登录账号告诉网站自己的身份,访问的目标网站几乎无法知晓您的身份信息和地理位置,有效防范指纹攻击(Fingerprint attack)。使用Tor浏览器,既能外面看到自由的世界,又可以躲避现代科技社会的大数据监控。Tor浏览器支持SOCKS5端口代理,也是让其他程序使用上Tor网络的一个途径。
中国政府屏蔽了Tor Project官方网站,未翻墙的用户可以使用官方提供的GetTor镜像获取Tor浏览器。绝大多数情况下,普通中国民众可通过GetTor镜像渠道获取。GetTor镜像在GitHub相对稳定,链接是 https://github.com/torproject/torbrowser-releases/releases/ 。其他URL发出来容易被当局封掉,暂时不转。
期待诸位嘟友多多转发,介绍好东西给亲朋好友,望中国的每个人都能吸上自由的空气。
《南华早报》从一家拥有数十年优秀报道的著名报纸,沦落为一个主要模仿中国官方媒体的有偏见的媒体,这是对香港权利侵蚀的巨大耻辱和影响。
信息现在是敌人。
https://twitter.com/Nrg8000/status/1559740793799118850
@septentrium 特色
今天是江泽民96岁生日,简中互联网蛤丝一年一度的狂欢。
其实大家一开始是为了黑他,他穿着高腰裤,带着眼镜的形象非常像蛤蟆。
江在位的时候很喜欢耍宝,动不动就飙英文,访问母校上海交大还喜欢给学生讲高数,也喜欢吟诗,他常常吟诵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成为了金句。
他英文好,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谈笑风生。
接受香港记者采访,关于香港回归,是否支持特首的问题,他的回答更是非常经典,感兴趣可以去油管搜搜看。很多经典老梗,比如“excited”,“资瓷不资瓷”、“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 naive”、“香港记者跑得快”,都是出自这个视频。
“excited”后来演化为“亦可赛艇”,江的母校上海交大还特地搞了赛艇队来暗搓搓致敬。。
因为称呼他为蛤,所以大家对他的膜拜就成了膜蛤运动。他的粉丝就自称“蛤丝”。
一开始大家对他是黑,因为觉得一个国家领导人不应该这么轻浮造作。
但是全靠现任衬托,黑着黑着大家就发现原来江很可爱,是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曾经是参加过工人运动的进步青年。
他会外语很洋气,可以接受记者采访对答如流,处理香港问题很圆滑也蛮有智慧,渐渐就开始发展为对他个人魅力的推崇。
江时代其实社会问题也不少,但是大家为什么怀念呢?
就像文艺复兴,也不是真想回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更多是借着复兴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对自由宽松环境的追求。
所以每到他的生日,大家都给他庆生续命。
而每到这一天,简中墙内各大社交网站也是如临大敌,加大审核。
但这丝毫不影响各种暗梗层出不穷,所谓的+1s(加一秒),给他续命,希望他活得久一点。发带有黑框大眼镜👓 的图片,也是致敬他标志性的眼镜。
在这一天,大家也喜欢发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祝他生日快乐。
因为他是扬州人,也会说“xx年前,他诞生在扬州”这样的梗。
《0.5 毫升玻尿酸》
八年前,我刚出道,接触到「医美」这概念,
迫不及待缝了个双眼皮。
美容医生告诉我,「医美」还是得靠玻尿酸,
我说那我必须试试,赶紧。
医生在我脸上摸了好一会儿:
「算了吧,也就鼻子能打 0.2 毫升。你要打,最少得买 1 毫升。」
我请求医生,你看看还有哪儿能打,咱尽量凑够 1 毫升。
又在我脸上摸了好一会儿:
「右下颌骨也能打 0.1。」
我的数学天赋启动,请求医生:
不如这个右下颌骨打 0.2,左下颌骨再打 0.1,这不就对称了?
「不是这么打的,得有美学标准。这么着,
我给你整个下面部匀着打,应该能把 0.2 打完,
算下来你就打够 0.5 了,剩下 0.5 可以存着,
这东西 6-8 个月就吸收没了,半年以后你再回来补。」
于是我打了玻尿酸,感觉自己将会非常帅气,
扎了十几个地方,真疼。医生说:
「全楼都听见你嚎了,这么大个儿怎么这么怕疼?」
真他妈疼啊,真他妈怕了啊,此后再不敢打。
而且这玩意也不是 6-8 个月就吸收没了,
八年了,只要我发烧,鼻子就会因为排异反应肿成阿凡达。
妈的!
八年了,
那医院至今存着我 0.5毫升玻尿酸。
"如果用电路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极权主义是一种国家权力“零阻抗”状态。社会阻抗等于零,权力电流无穷大。这当然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政治状态。电流短路,会把电路烧坏;极权肆虐、横行无阻,必然会給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文革”等一系列为祸惨烈的政治运动就是极权体制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极权体制不仅仅造成权力“短路”,而且利用巨大的国家“发电机”对每一个社会个体进行充电、洗脑;这些个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本来是抵制极权戕害自己的“阻抗”,现在却被改造成积极拥护极权、主动接受奴役的“蓄电池”。即便当极权国家的“发电机”趋于枯竭,每一个“蓄电池”仍有可能延续极权寿命。极权国家的本质就是用短路的公权力实现国民大脑的集体短路,而国家权力和国民思维的双重短路互为因果;只要有一个国民保持清醒的独立思考,就是对极权统治的莫大威胁,国家就不可能实现完全的权力“零阻抗”乃至“负阻抗”。"
张千帆《极权主义的解构与建构》
@reading
和各位分享一个昨日卸载微博的情绪:
我已经在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加入了日本这个屏蔽词,此外不限于美国台湾香港韩国外交部。也就是说我有意识主动和强国的民族主义文字政治宣传切割,然而昨天我依然被大规模的仇日新闻爆破了,包括首页转发和服女子被警察抓了喝茶,日本内阁参拜靖国神社。
而就在另一个新闻流,财新的app上分享了日本前央行行长对中国智库的建议,希望中国央行吸取日本过去的教训,不要盲目追求通胀。那一个瞬间我觉得真的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们老爷们面对面交流两国经济决策,底下老百姓就举报老百姓媚日汉奸,在自己根本不知道央行决策的情况下,卷入了所谓的中日对立时代。
贱不贱呐.吴京.jpg
信息的交流是有阶层的,很讽刺的是,底层的信息交流逻辑是真正的零和博弈,而高层信息假装互相操你妈的时候都要问你身体还好吧。
报! 本县更新了免翻墙备用镜像站线路,没有VPN翻墙的县民们可选择冲浪体验最好的镜像登陆本县
“二舅”短视频从被官方推崇爆火到最终曝光作假下架,证明了一个封闭狭隘的文化环境一定是鼓励投机分子大行其道而埋没真正的创作者的,因为只有唯一的一种价值观被允许表达,这对投机分子们来说失败的变数太少,试错的成本太低,只要逢迎顺从总会撞上狗屎运,而投机主义本身又一定是鼓励作假的,因为相较于捕捉真实,作假的成本是最低的,投机主义者们并不渴望真正的表达,他们只会以功利的角度看待创作,甚至可以说他们眼中并没有创作,只有生意,这样的文化环境只会生出恶之果,开出恶之花,这样的文化市场最终也一定会失去生命力,变成谄媚官方的群魔乱舞,迟早有一天不再需要官方主导,民间就会自发的上演一出出像模像样符合官老爷口味的样板戏,那些人经过“二舅”事件并不会学乖,而是会“总结经验教训”精进骗术,下次他们就会生产出漏洞更少更加严谨的“三舅”“四舅”之类了,大众总是愚蠢,一种姿势没骗过还有下一种,只要官老爷还爱看,就总还有机会
谷歌了一下慰安妇。
一,日本政府的确道过谦,不止一次。比如
Sixty one Korean, 13 Taiwanese, 211 Filipino, and 79 Dutch former comfort women were provided with a signed apology from the then prime minister Tomiichi Murayama。为什么没有中国女人?
二,日本设立过the public-private Asian Women's Fund (AWF) to compensate former comfort women。61位韩国女人得到42000美金赔偿和道歉信。该基金07年取消。为什么仍然没有中国女人?On April 28, 1998, the Japanese court ruled that the Government must compensate the women and awarded them US$2,300 (equivalent to $3,824 in 2021) each.
————
(接评论)
@Elaine404 @board 可以用那些代理软件欸,比如shadowrocket、quantumultx之类的,只需要准备一个外区AppStore号码就行,上面两款软件都是一次性付费的,然后自己找节点,这样相比下就比装vpn要稳定一些
@xihuhanbi 在微博上看到这个截图,可以说非常具体,拥有特权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特权的。还有现身说法:这条微博转发里几乎全是在指责男性指责别人看不到自己的特权,但好像没人提到自己对他人来说也拥有特权,城市女性对农村女性来说也有特权。
我一直很想感慨中国人普遍性的爱无能,无法给别人稳定的情感支持。
男性拒绝承认情感的价值,把世界的运行粗暴地简化为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一切。这种感觉非常像一个大脑理解能力只有小学生水平的人,会把所有超出认知水平的东西简化为非黑即白的判断题一样。
但是那些抱怨另一半不关注自己情绪需求的女性,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提供情绪支持的能力。
我早年是个很容易对别人释放善意的人,自然而然会吸引到很多人来和我倒苦水,这些人的通病是只会单方面对你倒垃圾,你如果想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情感支持是不可能的。能感觉到对方很明显是不在意你,或者是想努力理解你但是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最终结果就是像男性一样嗯嗯啊啊敷衍几句或者说点类似“多喝热水”的话。
所以我一直觉得本质上中国男女在这方面都很无能,都缺少对情感的深层次觉知与洞察,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给予他人情感支持。唯一的区别只在表象上,由于社会对男女的规训不同,所以大部分男性显得更加木讷愚直、女性更加多愁善感。只要你观察过的人足够多,就很容易得出结论:普通老中人对他人的冷热苦痛,一概都是不关心也不明白的。
听道长四年前在香港的一场演讲,听到“我的朋友陈健民”这几个字,一声叹息😔
陈健民这个名字对于关心广州公民社会发展的人来说如雷贯耳。在大陆还不懂得什么叫NGO的年代,他身体力行从香港来到内地,推动了很多NGO的建立,帮助许多NGO开展工作。他更是和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建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中大曾经是全广东最具人文气息的大学,在我的心里,它一度是广州公民社会的黄埔军校,你很难想象,在2010年前后,中大还有公民课,学生在课上可以接触到的社会议题包含了劳工、性别、青少年教育、基金会发展等。我认识的一些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早年间都去蹭过公民课,也正是在那里萌生了投身到NGO工作中的想法。
可仅仅几年过去,公民课已不在。在如今许多大陆人的眼里,陈建民也不过是个乱港反贼。没有几个人知道,因为他的工作而建立的一大批NGO服务了多少不幸的人,受他的影响而行动起来的年轻人又为这个国家缓解了多少社会压力。
仅仅不到十年过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