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旗参考快讯(@xhqcankao)
2022-09-04 https://t.me/xhqcankao/3540
有消息称,知乎手机应用客户端和网页版都已添加盲水印。最早发现的版本为安卓版本 8.21.1。(消息来源:世界观察日志频道 https://t.me/WorldObservationLog/1401 )
扩展信息:盲水印可以用来追踪定位发布截图的用户,一般会包含用户的数字ID等信息。
——+——+——+——+——
世界观察日志(@WorldObservationLog)
2022-09-04 https://t.me/WorldObservationLog/1401
知乎客户端在新版本中为回答添加了盲水印(测试版本8.32.0)
----------
据推特消息(https://twitter.com/Hiiragi_yuriko/status/1566237681306046464 ),该特性在8.21.1版本就已存在
——+——+——+——+——
🎀 柊 ゆり子 🎀 (@Hiiragi_yuriko)
2022年9月4日 https://twitter.com/Hiiragi_yuriko/status/1566237681306046464
你乎 APP 最近开始在客户端加盲水印了
安卓版本 8.21.1,OLED 屏切换到夜间模式,点开任意回答调高亮度可以看到
B站那个全程用英文表达自己再也不学英文的博主,蠢不蠢我不知道,但是坏是真的坏。看到别人的一句评价我觉得说得很对——「富庶的人不应该教人安于贫乏。」
这两年简中就不断有新闻说官方在削弱英语学习,不管是英语学科不再成为中、高考的必考科目,还是英语自学APP的下架,英语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已经是个现实。「战狼们」当然拍手称好,赞成取消英语考试,支持「全世界都讲中国话」,殊不知这是最蠢的。他们亲手给自己的牢狱建起了更坚固的墙。
英语有没有用也许因人而异,但是英语很重要却是事实。且不论英语学科退出主流教学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受教育水平的两极分化,于个体而言,主动或被动地抛弃英语学习则会限制自身的视野和学习深度。「知识获取」就是一个最简单,也最直接的例子。
在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时候,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英语母语者在知识获取这件事情上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主角Ron是一名电工,他并非出身于富裕家庭,更不是well-educated的知识分子。在意外患上艾滋病后,通过去公共图书馆自行阅读和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病理知识、研究各种抗艾处方和代替疗法。最终他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药理和疗法,让自己和其他患者得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生命。
看到Ron阅读艾滋病相关书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英语对于获取知识竟然如此重要,特别是在了解某些领域最前沿、最顶尖的研究成果的时候。大部分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多会以英文发布在顶级的学术期刊公布于众,这时「语言」毫无疑问成为非英语母语者在获取信息上的第一道门槛。
要说这是英语国家的「文化霸权」也没办法,很遗憾这就是现实。英语就是使用率最高的国际通用语言,这也是为什么基本上所有的中国高校都会要求研究生必须具备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因为只有懂英语,他们才能与世界各地同学科的研究者们交流研究成果。
那些既得利益者们嘴上说着不要把语言当作武器,但是给语言附上政治性质的、利用语言煽动人心的最甚者就是他们,还有牠。不要听信这样又蠢又坏的犬儒言论。就是要学英语,还要学各种外语!永远不要与世界信息脱轨,永远不要放弃身为人类的自我探索与提升。
布鲁塞尔最近有法语版伊丽莎白,有朋友想下周(9月5日-9月7日任意一天)一起去看么。
希望我们可以白天一起逛vintage store和博物馆,晚上一起看戏回酒店(理想状态是找得到exchange apartment这样连酒店钱也省了,不然旺季还是挺贵的)。
法语伊丽莎白音乐剧官网介绍:https://www.bruxellons.be/XXSpectacle.php?spectacle=320
如有回复,请删除版聊群组和交友群组的at。
@board @friend
最近跟我妈聊了很多她的经历。她跟我诉说她22岁刚生下我时孤立无援的处境。那会儿我爸在南方组乐队创业,我奶对我妈不好。我妈一边全职工作一边独自勉力照看我。她说她当时身体虚到不行,精神十分痛苦。再后来,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家那几年经济很紧张,我妈一直睡不好,白头发和皱纹全是那会儿长出来的(她是大美女)。这两段时期,每次提起,我妈都要掉眼泪。
我俩现在都觉得,她生我的时候,可能有产后抑郁。而失眠那两年,她应该是有焦虑和抑郁的躯体化反应。只不过中国民间会把一些精神上的不适统称为“神经衰弱“,乱吃脑白金之类的补品糊弄过去。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感受,分辨它们,为它们命名,是自我探索和接纳的一部分。当时我妈,和整个社会环境中,没有那样的知识资源去应对。很多未浮出水面的创伤经历,如附骨之蛆,缠绕了她们一生。
我之前在国内的某一份工作跟遗传和认知神经有关。工作内容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都可能有“病”,这些“病”并非矫情的自我发明,也不一定符合医学诊断标准,但它们是你独一无二的地方,是你了解自己独特性的起点。那份工作也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年轻时风光无限的社会主流正常人,却在中晚年时被情绪这个异物击垮。所以,“自我诊断”越早,越会让我们早日找应对策略,成为丰富完整的人。
联合国关于新疆的人权报告在8月31日最后几分钟公布,还是显示出一些无奈。感觉以前联合国还可以做很多事,关注饥饿、贫穷、环境污染,鼓励小朋友关心世界。但现在自己都束手束脚,在政治夹缝中进一步萎缩。
这位米歇尔-巴切莱特女士如约在自己的最后任期内发布了报告,几乎就是一个人的背水一战。又看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说,秘书长既未读新疆人权报告,也没有参与撰写,不想干预或影响报告,这是巴切莱特独立承担的事务。不想理解什么政治上的考量,就觉得人都挺烂的。
看各大媒体转载引用报告,感觉世人也根本不是在等这个内容,而是在等某个人进行一个“发布的动作”,先行承担责任,他们才好蜂拥而上,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地说出他们早已准备好的话,或者更糟糕的,连自己的话都没有准备,只是随意起身附和。
不了解巴切莱特,但就这一点,我认为她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敢。想起以前看过的几位呼吁关注新疆人权的学者,回忆她们的面孔,竟无一例外是女性。很多时候不能忽略性别,对我来说,性别就是在所有议题之前的。
(在这条链接里可以下载报告pdf)
https://toutiaoqushi.com/2022/08/31/7557/
什么反向李佳琦喜剧。
中国人搞了个假pixiv(图片)网站收钱,日本画师们发现在简介放64就不会被搬运,结果5w多转,直接上日本推特趋势。
日本太太们纷纷挣着抢着把64放自己简介祈求不被盗版,现在该网站关闭了。
该事件被“复述搬运”到墙内的时候因为不敢说什么事被放到简介,被概括成“乳华言论(?自己做事乳自己吗)”。
结果爱国大v并不知道说的64,因为搬运的人在QQ对话复述的时候提了荒川弘,他们以为乳的是毛,就说“不装了!他们不过是找了个借口辱华而已!就像卢沟桥的日本兵。”
结果变成:爱国大v直斥原来日本画手每天都在装着憋着提64来乳化,日本人的duty了。
在微博审查人员反应过来真正上日推热搜的是什么并且把这条审查掉之前会有n多人转,所以之后应该很多人炸号。。
从联合国人权高专新疆人权状况评估报告中摘录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受访者发言:
1⃣️ As one person described it, “every neighbour had someone in the camps or ‘taken to study’, as they call it.
2⃣️… told what I was there for and how long I would be there. I was asked to confess a crime, but I did not know what I was supposed to confess to.”
3⃣️ “We were forced to sing patriotic song after patriotic song every day, as loud as possible and until it hurts, until our faces become red and our veins appeared on our face.”
4⃣️ “I haven’t talked to my family because I was told not to contact them or else they would be sent to re-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