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友军隐藏很深
原址: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306937180,4770122067870802.html?
@ 伍玲玲律师
我觉得面临的危机主要是什么?
1、第一个危机是老百姓真的没钱了,经济两大支柱汽车和地产都在跌,今年开始一茬茬买房子利好纷至沓来,但房地产依然没有起色,房贷15年来还首次负增长,老百姓口袋越来越空,市场开始反应了[允悲]
2、第二个危机是来自地方政府的综合性债务。根据财政部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30.47万亿元。更可怕的是,政府违规举债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经有云南玉溪市、四川平昌县、广西田东县、甘肃兰州高新区七里河园区管委会等有关单位和人员,因违法违规举债等被问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因复杂,规模庞大,收益较低,监测困难,目前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集聚之一
3、第三个危机,中国财政供养人估计超过8000万。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府机构进一步扩张,财政供养人口范围不断扩大,加上离退休人员,按20%老龄化计算,整体差不多1个亿,吃财政饭的,相当于14个人养一个。 压力不可谓不大啊。
4、第四个危机,制造业企业和小微企业很多倒闭。4月份PMI创下2020年后新低,只有47.4,说明制造业收缩真的很厉害,去年开始,原材料成本价格集体上涨,让很多制造业工厂步履艰难,尤其是下游制造企业只得宣布破产。而小微企业创造了我国大概90%的就业岗位,疫情之下,如果中小微企业没有办法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5、第五个危机了——失业人员增多。2022年4月官方数据显示,就业出现明显恶化,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2%。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随着6、7月份毕业季马上到来,青年人口失业率预计还将会继续上升。
危机感有蛮重的,但一定要有信心,认识危机是为了更好的面对明天,一些困难,终究会过去。而即使有反复和波折,但长远来看,历史的潮水一定往前的,加油,为明天打call。
唉,发小家两只猫其中一只这两天蔫了,趴地上不挪窝,平时翻江倒海的。昨天她带去医院查了一圈没查出来啥,怀疑是腰椎有问题,说明天骨科医生在,让她再带去瞧瞧。昨天临睡她鬼使神差想起该不会是猫粮有问题吧,一搜果然中招,两只猫吃了两个多礼拜的猫粮被爆了是毒猫粮,已经死了200多只猫,肝损伤。可是这个猫昨天去查转氨酶不是太高,而且她家另一只猫吃一样的粮,没什么反常,所以一直没往这上面想……发小一晚上没睡着,这会儿跟我说观察猫好像呼吸也急促了,赶紧去急诊了。北京新冠封锁,没几家医院开着,她要一个人凌晨带猫去个老远的医院……
真揪心啊。那两个宝宝算我的干女儿干儿子了,我跟它们一起住过挺久。
猫粮叫信元发育宝,国内的大家避雷……
阿尔祖古丽·艾散,Arzugul Hesen,关押原因:“应收尽收”。
应收尽收,在2018年新疆的档案里出现,而2022年的上海人对这个词已经无比熟悉。之前在tl无数次看到“集权政府终将会把新疆模式扩展至全国”的论述,而这四个字就是现实。
[厚労省 専門家会合「10歳未満の感染者が顕著に増加」]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対策について助言する、厚生労働省の専門家会合が開かれ、全国の感染者数は一部の地域を除いて減少傾向が続いている一方、多くの地域で10歳未満の感染者が顕著に増加しているほか、夜間の人出の増加傾向が見られるとして、引き続き基本的な感染対策や体調管理を徹底するよう呼びかけました。
http://www3.nhk.or.jp/news/html/20220525/k10013643541000.html
分享有关《李锋:论“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社会权力机制》的文章笔记。
文章以泰勒主义、福特主义、管理型社会为视角,对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社会类型和权力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读罢真的有一种2500+年前的商君书在当今现代社会中的再应用感。
“乌托邦式极权主义”政府
🔷手段:
通过复杂精细的社会权力机制,将社会权利和资源高度集中
将一切社会行为量化、标准化和自动/自发化,
并置于最大限度扩张的政府职能范围下的监控机制里,且令这种监控变为人自我监督和规范的内化机制
🔷目的:
维持统治现状(维稳控制),控制国民思想束缚批判思维和想象力,实现公民的奴役之路。这样一台高效运转的国家机器,无论谁来行驶,都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至于人的变通,自由闲暇和国民心理健康则不在考虑范围内,尤其变通带来不可预见性,闲暇带来科技的不稳定因素与艺术的批判性都会造成动荡。人民的舒适与集权统治利益是根本矛盾,会对统治造成威胁,这些都不符合人类改造原则。最终高科技但人却思想扭曲,机械化的整齐划一。
🔷表现:
无论是欠发达国家因为政经动荡和战争以及没有宪政传统而导致的独裁极权统治还是发达国家由于大规模高技术生产造成的资源集中带来的精英寡头政治,都是可能的社会表现。
无论目的是资本主义功利主义的增益原则,还是执着于权力本身的毁损型社会,都为高度集权的统治集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主宰和集体剥削权。前者通过消费消耗最新社会产品维持经济繁荣稳定后者通过战争转嫁矛盾和消耗产品。继而继续维护现状,支持新统治阶级的极权和特权。
🔵原文总结
无论《我们》中的"大一统王国",《美丽新世界》中的"世界国",还是《一九八四》中的"大洋国",都是这种【高度集权的寡头政体】
这三部小说的作者都相信【政府以"服务大众利益"为由, 干预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甚至消灭私有财产),从而将社会资源集中到少数统治者手中,这些权力精英凭借对政治决策权和产品分配权的掌握,牢牢控制着社会大众;而处在被统治地位的民众,或者忙子标准化的流水线劳作,或者在野外运动中不断消耗着工业品,或者在竭力为对外战争生产和补充物资,根本没有精力学习知识、独立思考,更不可能产生批判性的异端思想从而疎胁当局统治】
💊因此,在这三位作者看来,只有最大程度地限制政府的职能范围,才能保证公民在经济和政治上拥有足够自由的选择,避免走上通往奴役之路 #人间观察室 #秦制两千年
@satodiya 我只以游客身份去过青海,当时在西宁的感觉就挺难以言说的——红色大标语“贴身紧逼”在大清真寺周围,还是装了电子灯珠的,保证这标语24小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清真寺大门口台阶下来就有一个快速报警亭,氛围太窒息了。当时和同游的几个朋友交流了一下,还说不清楚我们内心的那种怪异又难受的感觉是什么,就是感觉真的非常压抑,难以想象日复一日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这事真正折射出的恐怖在于,这其实并非真的是出于某种民族仇恨的清洗,是的,我认为这和纳粹之于犹太人的性质并不相同,“务实”中国统治者们没有那么多“高尚”的民族信仰和血统洁癖,这是单纯的权力对于挑战自身秩序的团体或个人所呈现出最无节制最疯狂的样貌而已,或者说,这是一个独裁政权撕下面具后最真实的样子,它一直是如此,只是我们被它日常带着面具的样子欺骗了,“种族清洗”是西方人基于对过去独裁者的经验所形成的判断,这种判断用在新时代的独裁者身上有一点想象力匮乏了,从长远来看,这些迫害的经验和技术反而是为了“同族”的我们而准备的,现在只是在小规模的预演,只要他们需要,他们不会吝于把这些用在同民族的被统治者身上,因为这里面最关键的身份对立从来都不是民族,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至上的权力和卑贱的奴仆之间的关系,我们还没有遭受这些是因为这层脸皮还没有被彻底撕破,等真到了内忧外患退无可退的那天,他们还在不在乎这层皮就很难说了
封控第54天。这是最后一篇上海封控日记了。我顺利逃离上海。
在上海有各种松动迹象的时候选择离开,我也犹豫许久,而且回福州还要隔离7+7。但是想到上海动辄一人阳性整楼拉走的做法短期不会有太大改变,想到两周后我大概率还是不能泡咖啡馆去博物馆和朋友们约饭,我觉得我还是走吧。
昨天早上做核酸,结果一直没出来,让我有点忐忑。今早一看,凌晨三点多出来的。
八点多小哥来用电瓶车接我去车站,而且因为要绕一些关卡,还有一些地方因为有关卡要下来走,一个小时才到火车站。中间路过三个关卡,其中有两个查了我的离沪证明(或返乡证明也行,不过福州那边说不需要,就没有开)。
火车站人极多,虽然车次很少,但大家都提前很长时间就到。小哥说之前公共交通没开的时候,有人从南汇金山一路走过来,要走两天,路上就随便找个地方窝一夜。昨天还有人从外滩那边一路走到车站。
一路上小哥跟我说他听到的一些奇葩事。说有个和他同行的小哥,饿死在家里,发现时候人都臭了。我大惊,问他怎么没吃的也不求救吗,他说那个小哥是因为吃得太少了,加上抽烟、熬夜打游戏,猝死的。法医来解剖,说他至少三天没吃饭了。他死后几天,他买的食物到了。
还有一个小哥,原来在青浦奥特莱斯工作。居委会发现他两三天没出来做核酸,敲门没人答应,就报警了,找了警察来,刚把门撬开,他出来了,虚弱得不行。问他为什么不答应,他说饿得没力气,三天没吃饭了。问他为什么不买,他说没钱。居委会和警察赶紧给他拿吃的,又给他送了好几天吃的。后来警察看看觉得不行,干脆建议他去做志愿者,不一定有钱,但至少管饭。小伙子居然干得挺好,居委会决定一天付他两百块……
在车站等了很久,因为到得太早了。幸好携程有贵宾休息厅的服务,换了一个免费的两小时休息,可以有地方坐坐。这次抢票也是多亏了携程抢票功能,我甚至都没有加价。
车站人多到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很多时候都不可能。只能尽量不喝水,不吃东西。还有好多人自己买了防护服穿着。大家的行李都多得出奇,想来都是说不准要离开多久,而且毕竟大多要隔离。我的箱子里1/4都是吃的。车站里商店大多都不开,好多人席地而坐甚至而躺,感觉真的像逃难啊。
之前联系好了我妈小区的网格员,她态度很好。不知道福州的自费酒店条件如何,我只希望它干净。我连隔离需要的咖啡都带够了。当然,还要祈祷福州一直没有疫情,否则哪里都是一样的。
早上读一个公众号的新闻,说开放二胎以后,因为怀有生孩子热情的都是中年夫妇,导致孕产妇2016还是2018年来死亡率翻了三倍,达到18.3 per 100000人。
https://www.who.int/china/health-topics/maternal-health
(WHO有2018年的数据)
https://bmcpublichealth.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9-021-11557-3
上面是BMC的论文,统计1990到2019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的论文,从这篇论文来看,公众号文章的说法不是很准确,2016-2017年的时候死亡率确实有所上升,但是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https://gh.bmj.com/content/5/2/e002157
这篇BMJ的论文更加接近公众号的本意,即:2孩开放后,高危产妇的比例大幅升高,在部分东部发达省份甚至超过50%的孕妇都是高危产妇。
如果按照NYC的统计数据来推测的话,18-44岁的女性新冠死亡率在17.8 per 100000人左右,是低于孕产妇死亡率的(in fact美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是在23.8 每十万人左右)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coronavirus-age-sex-demographics/
由此看来生孩子是比新冠更加危险的事情。
我支持生育率清零
毛象也存一份名单…
2021.5.22——2022.5.22,甘肃白银景泰县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事故一周年。
该案的事后调查可以用愤怒到可笑来形容。除了第一责任人在事发后同年6月9日自杀,其他全部涉事人员都是开除、记过等各种“不痛不痒”的后续,几乎无一人判重刑。就跟去年东三省大停电,造成近二十人一氧化碳中毒,甚至出现死亡的大案…如今也被“看得见的手”有意识地轻轻揭过,荒谬至极。
在名单里又看到了张凤莲……操,内心太难受了。她的命运真的太过坎坷,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因为意外怀孕,她超生了二胎,被迫丢了体制内的工作,不得不跑马拉松糊口。结果又在她本人被辞退再就业成比赛选手的时候…国家又陆续开放了二胎、甚至三胎政策。
国家犯了一个错误,一个人的一生就这么没了;国家要改一个错误,一个人的一生也这么没了。
如今还有谁会记得她的悲剧…再为她的不平鸣冤呢?
我想转发朋友圈一个朋友的记录,悲伤的记录,可是应该被记住。
写一点流水账式的记录吧,以防忘记。
有同事这两个月一直住公司。她租的地方很早就出现了病例,房东不让她回去,我不理解这是为什么。无奈她只能跟老板商量在公司住一段时间,顺便照顾一下酵母。虽然比起普通办公楼,我们公司已经算吃喝不愁了,不过她还是偶尔会去研究一下门口小院子里的植物怎么吃,是在这个春天里疯长的各种香草和可食用装饰植物。
有一次,园区阿姨挖竹笋,很热情地分给了她。她说她作为北方人第一次见到这个,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吃,也听不懂阿姨的方言介绍。我们就远程提供了竹笋的3种吃法。
住着住着,同事有一天看到,对面小区保安不让从方舱回来的人进小区。售价14万/㎡的高档小区,整租55000元,不让人回去。那人无处可去,拖着行李箱徘徊了很久,坐到了我们园区警戒线边。同事拿了点吃的给他,夜里他就睡在马路上。第二天早上再看,人已经不见了。
园区一家金融机构一直闭环上班。由于人少了,野猫缺食物变得很凶,抓池塘里的锦鲤吃,有一天还抓伤了该金融机构的两名员工。他们要去打狂犬疫苗,因为要反复多次出去打针,所以公司也暂时不让他们进了,给他们另找了小黑屋住,后来不知怎样了。
这两个月来,称得上“悲惨”的事情,光是发生在我附近的就有好几件。
同学小区初期物资极缺,有小宝宝没有母乳没有奶粉,父母只能在小区里求助,有邻居援助了自家的冷冻母乳。
附近一小区有志愿者帮居民配药,回小区途中意外去世,隔了好几个小时才被人发现。这种在路上长时间无人发现、无人救援的事,平时是不会发生的。附近几个小区组织给她家人捐了点钱,聊做安慰。
我丈夫单位里有个职级不低的同事,住在公司闭环上班。一天晚上突发胃出血,直到次日清晨才被发现。40多岁,本该有很多贡献与作为的年纪,就这样英年早逝。
另一个同事住的小区里,有94岁高龄老人因检测阳性,从5楼一跃而下。
无独有偶,就在隔壁小区,我每天都能从窗口看到的那个小区,有60余岁阳性独居老人在小区角落树下自缢身亡。遗体在草坪上躺了很久,深夜才被运送走。第二天下起了倾盆大雨,还好是在下雨之前走的。
相比起来,被猫挠到已经算是能轻松说出来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