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有关翻墙、匿名上网、不记名号码等等等等,很实用,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https://reconsidera.github.io/zh/
豆瓣男用户虐杀女用户,起因是女用户指责对方抄袭外国音乐作品。吸毒还减刑轻判,我真的恶心。 #保命
这件事现在都没人说了,很多豆友大概都不知道。
有豆友查到2019年法院判决2022年出狱,但有多人说18年就出来了,并且多次减刑,杀人减刑到12年。
--
有錢就能殺人減罪,2010年判了15年,2018年就出來了。
法院判决书中提及,“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周文锋的家属已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的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并要求法庭对被告人周文锋从轻处罚的意见,经查属实。”
关于所谓的“取得谅解”,文小猴也在网络上愤怒地说明了来龙去脉:案发后某日,“黑蛇的父母估计穿得破破烂烂,哭哭啼啼的来求KBO爸妈。他们说到黑蛇还有一双小儿女,而黑蛇的妻子早已经离家出走。他们提出希望K-BO父母看在一双儿女与老父母的面子上,少要赔偿金,签个谅解书。K-BO爸爸一时心软,就签了。但是签了过后上庭了,才知道黑蛇真是畜生中的畜生,他到最后也没交代杀人动机,只是一个劲的说KBO活该被他杀。后来K-BO爸爸了解到,原来黑蛇的父亲是做房地产方面生意的。不说巨富,但是经济能力一点都不差。跑在KBO父母面前哭穷,博同情,是啥意思?”
从K-BO父亲的上诉书中,也可见到黑蛇的另一个侧像。K-BO父亲将其直斥为“一个社会渣滓”——由于被酒吧开除DJ职务,成日无所事事,吸毒消愁,在此前已吸食大麻长达三年,杀人前一天还曾经嫖娼。
然而,K-BO父亲的上诉请求最终依然遭到驳回,犯故意杀人罪的黑蛇周文锋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建议使用日本/美国落地的服务器翻墙
2022-10-11 rrryougi
https://www.reddit.com/r/real_China_irl/comments/y18vr9
根据来自一个 GitHub 讨论帖(https://github.com/net4people/bbs/issues/129 )的消息,中国已经具备通过网络流量采集和机器学习来检测绝大部分代理协议(包括 Shadowsocks, Trojan, V2Ray 等)的能力。特别的,由于和新加坡的合作关系,他们能够采集进出 Telegram 新加坡数据中心(DC5)的流量,并获得针对 Telegram 的去匿名化能力。因此建议使用美国/日本的落地服务器,并使用非新加坡 DC5 数据中心的 Telegram 账号。
这一说法已得到了至少两位审查提供方内部人士的验证,并可通过近期的大规模 TLS 代理封锁得到侧面证实。
同时,内部人士提到中国官方大规模采购了 RTX 系列显卡以供审查系统的机器学习使用。这可能是近期美国出口禁令的诱因之一。在一些内部系统截图中可以看到审查系统使用了 NVIDIA 的 RTX 或 A100 系列显卡。
轻状疫情浪潮来临,国内的朋友们可能会经历新一波的精神创伤——身体创伤我倒觉得可能性不大,毛象上年轻人占大多数,不展开说了。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你们,因为我自己经历的创伤也很多。但我一定要告诫自己,提醒大家的是:请大家相信,在被宏大叙事的浪潮埋没的,每个细小的角落里,我们还活着。世上还有许多心智健全的正常人。他们也许被堵了嘴,被炸了号,但心智健全的青年人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我们渴望自由,善良,和平,真诚。我们向往理解,宽容,试图用坦诚拥抱每一个渺小个体的一生。我们依旧保留着理想的生活愿景,我们还在渴望一个没有压榨,构陷,民粹,谎言的世界。我们在乱世中依旧试图坚持自己的本心,明是非,懂善恶。我们依旧在寻找真相和意义。
诚然,谁也没有自信自己将度过什么样的一生。也许事情会越来越坏,很多人会坚持不到最后。但是请不要过度沉浸在无意义的情绪里,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请尽量掌握生命的主动权,尽量延展镣铐下自己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活得长也是一种成功。
如果被关起来了,就请尽量阅读,学习,运动,清洁,做所有你在狭窄空间里能做到的最广阔,最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锻炼自己的思想,强健自己的身体,喝足够多的水。
政治抑郁中的你一定要知道,你从来都不是孤苦无依的。我是你,你也是我。也许很多人会失去勇气和信心,也许好的世界永远不会到来。但那也没关系-----事情永远在不停地运动,也许走向灭亡,也许走向天明。在此之前,希望大家务必各自珍重。
《时代》周刊这篇关于俄乌战争的文章很好,好就好在点明了一个事实:俄罗斯想回到过去。
这也是我从根本上不看好习,更不看好中国的小粉红和新左翼一代青年人的原因:从老到少,他们每一个人实质上都是“既要又要”的贱种——既要当下的“厉害了我的国”物质生活,又要前三十年物质匮乏的红色时代的意识形态统御力。
他们甚至以为,运用国家能力为恶,居然不需要付出超越自己想象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代价——现在仅仅疫情封控就对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造成如此影响,让最支持清零的人也对此装外宾避而不谈,那么,如果真要打破国际秩序,和西方世界正面对线,除了在意识形态上彻底“回到过去”以外,没有任何手段能够说服民众接受到时候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巨大滑落。
总结了一下控制体重的饮食经验,本来是因为友邻的这篇日志写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39256618/ 结果豆瓣又给我锁了。在这边也同步一下吧——
作为一个没胖过,一直被认为很瘦但体能不错的人(174cm,100-110斤,20岁后至今十几年没变过)。我没有啥减肥经验,但的确22岁后因为一些机缘,实践过饮食方面的调整。考虑到即使在我们家族内(排除基因影响)我也算体重最稳定的,所以大概可以分享一些保持体重和体力的经验给友邻们参考:
其实最开始我没有主动调整饮食的意识,减少进食量是因为毕业后去南方工作。离开东北才发现南方人(当时在浙江)每顿饭主食居然吃那么少,饭碗小得像蘸饺子用的那种。女性同事午餐只点二两米饭,我每次要四两还会被打饭阿姨笑,所以即使四两饭都吃不饱,也不好意思要更多。但渐渐就能吃饱了,过年回家时,发现只吃以往一半的饭量就无法再吃。那时就意识到食量的确不是恒定的,所以虽然还不知道“饱腹感”这个概念,也已经开把达到“饱腹感”的饭量调低了。
再后来几年,爸妈过了50岁,熟悉的同事和亲戚有好多人开始患上糖尿病,症状很可怕也很麻烦,他们就有了控制血糖的意识,开始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有一年回家时,我发现他们居然每天只吃两顿饭了,饭碗也变成了南方那种小碗(虽然量仍然不止二两)。结果很搞笑,我又变成了回家时反而吃不饱的状态,因为我仍然习惯吃三餐,而不是两餐。虽然后来吃三餐的习惯我没变过,但偶尔懒得做时也会不吃晚餐了。
开始吃杂粮也是那时受爸妈影响。家里主食被他们换成了各种杂粮饭,甚至杂粮配杂豆,几乎不再做纯白米。也许是电饭锅质量提升的原因,我发现这样的饭也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下口,还更香,于是后来自己也这样做起来了。这样便又进一步调整了主食摄入量和整体热量,并增加了蛋白质摄入。
燕麦片也是因为我爸喜欢吃,我才学着吃的。吃完很惊讶地意识到这东西饱腹感极强,只要那么少就不饿了,特别适合当快手早餐或者懒人晚餐。再后来有了烤箱(几年前换了空气炸锅),我还会自己烤更便携的燕麦饼干(主要成分是鸡蛋和燕麦再加一点点油),外出时带上就可以快速管饱和恢复血糖,所以连外面卖的饼干蛋糕面包都很少吃了。
除此之外,三餐少油,除了巧克力基本不吃别的零食,相对大多数人很少吃水果,也些算是从小就有的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偏好是当护士的老妈培养的,少吃水果有一部分可能是受过敏影响,即使小时候症状轻微几乎什么水果都能吃,也毕竟有不适感,这个可能影响了我对一些水果的兴趣(刚巧包括了大部分高糖分的水果)。再到后来直接严重过敏不能吃了,就甚至连果汁和含果汁的饮料都几乎戒掉了(因为很多饮料配料中有会过敏的苹果汁)。如今在闽南生活,当地水果便宜又好吃,也偶尔会买买,但量都不多,而且如果吃了一些水果,我就会感觉够饱,把它们当成一次正餐而非零食。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从小就非常爱吃肉类,吃的量在一些人看来会很大,甚至多到常有人说“你这么吃居然也不胖”的程度。当然,后来关于营养学的科普多起来,我们也就都知道吃肉不一定就会发胖了,甚至这样反而更有助于增肌减脂。再加上豆制品也是我特别喜欢也能吃很多的,综合来看,这些都刚好保障了我在偏瘦的情况下体能并不弱(最近半年出于环境焦虑也在减少肉食了,但会更多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效果也不错)。
虽然自知长得不好看,但身材和体能确实让我对自己这个外壳还算满意,尤其是人到中年,看到同龄人有不少开始被体重和血糖困扰,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自己的运气多好——的确是运气,因为很多需要改变的节点都不是我主动做到的,只是顺着感觉走,就比较轻易地维持了这样的身体状态。所以我很认同一些友邻的观点:可持续的体重控制一定不是突击的结果,不是疯狂运动和苛刻节食,而是让人养成生活习惯,在自己心理生理都舒适的情况下去实现。吃得开心、运动得开心,而不是什么要拼毅力的折磨,才能长久维持。
所以要说有什么经验,我没有减肥经验,有的只是对“习惯成自然”来控制体重稳定这一点的认知。也是这样,我从来不跑步也不去健身房(这两件事都是我讨厌的),只选择自己轻松愉快可以做到的户外运动(徒步骑行爬山)。再加上调整自己的胃适应更容易饱腹的杂粮和蛋白质,保持自己的舌头一直喜欢少油少糖少盐,然后稳定地进食(时间固定),就一样可以做到在中年时身材也和学生时代没太大变化了。
以上经验应该帮不到想减重的人,但我想这些对希望控制体重的友邻,可能还是有参考意义的。尤其是现在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一些饮食习惯也该开始培养了,这样才能在奔四时少一点中年危机。当然如果更早一点,有孩子的友邻也可以像我老妈那样,从小控制一下孩子三餐油糖盐的摄入,培养相对健康的胃口和喜欢吃的食物,这样的确是会终生受益的。
最后,我也不是啥特别严格地执行,也可能某天狂喝一大盒椰汁,或者连吃大量糯米团(这个我一直超爱),甚至完全不抗拒喝豆浆米糊等等被认为容易快速升糖的食物,心情大好或不好时甚至能嗑掉一大盒巧克力——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里偶尔的小放纵,只要基本节奏是健康的,身体完全可以承受这些波动,心理上也是个释放。所以不跟自己太较劲,但早做打算、多试试,就能不用很麻烦很累也可以当个仍然有体能的中年瘦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