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代,“疯批”角色似乎屡见不鲜,甚至泛滥成灾,但当我们试图收束“疯批”的概念,却往往被混沌所俘,淹没于愚人船上下的张力。“疯批”角色,从何而来?由何鉴定?又为何盛行?TA们是否与尼采的超人同源,魅力与其癫狂的个性一同进攻,俘虏作品内外的常人?福柯制度化的疯癫研究,为何在此种流行文化现象中效用不大?分散于纯爱小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疯批”角色又有何差异?而这类文本里的“疯批”究竟是规范的反向,还是只是一种包裹在规范之下的另类叙述方式?
本期《词与物》为“当精神疾病成为一种审美景观”系列第一期,锤头鲨、跛足马与肤浅棘,心怀对“疯批”泛滥的庞杂情绪,试图一探此种审美景观的起承转合。
《词与物》VOL08.疯批考:规范的反向叙述方式 [ 当精神疾病成为审美景观I ]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c7c406531dadd2b14fcc8e
邮箱:[email protected]
提问箱:https://box.n3ko.co/_/lesmotschoses
微信:lesmotsetchoses
这种级别的好文晋江千千万文里一年最多就两三篇。除了莲鹤夫人自己的新文,去年我觉得能媲美的只有《不见上仙三百年》。大手写文厉害,但越来越多人停更,被网暴被锁文还有抑郁的,我蛮喜欢的言情作者扶华最近也不写了。写文这种事我体会过一半的痛苦,一天爆更三千字,不断更,比全职工作还苦,再加上要跟审查机制周旋,绞尽脑汁在有限条件下创造一个尽善尽美的虚拟世界(几十万字的文世界观都很完整),希望有一个更好的环境让她们永远写下去(这样我很evil ,但是谁不想看太太产粮呢!)
@pinata 怀疑是跟耳老师打了一晚上,系统觉得我们应该配上深度玩家(
有一位玩家玩一个俄罗斯方块游戏玩了450个小时。七七也对这个游戏上瘾过,我:你玩了多久。她:最多50个小时,我从早打到玩。
我一看——15个小时。
算了!今天碰到那么多深度宅佬,不愧是深度的一天!
@pinata 我掐指一算这是活在动森里的程度
@Adwen 发邮件跟老师沟通一下?就说你不擅长这方面,问ta能不能给你反馈之类的,或者给你换一种方式。想开点啦,这都是需要练习的能力,你没有锻炼的机会不是你的错,及时跟老师/学校里别的人沟通,尽量去寻求帮助吧
@beagleking (撤回
会有很多猫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