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饥饿的女儿》
https://neodb.social/books/3255/
看对历史老师的爱恋让我非常不适,有些过于迷恋象征的段落也让我不适,为何被称颂的女性主义作品一定要如此直白且赤裸地剖析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但整体是好作品,是珍贵史料。这种人与人的相处必须要靠争锋、恶声恶气才能维持下去,一切旖旎与非常细弱的温情都掩盖不住的恶劣环境。我不停想人本可以不必如此生活,与此同时地球另外一端战后重建,不必为无休止的不确定性担惊受怕。最后两章的逃离和活在泡影里的花天酒地,是无望的行乐。
荷兰当然很好,但我这一年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心情低落了很多很多次。我荷兰语很烂,但荷兰人真的明明英语很好也会说荷兰语。我刚来第一个月很想交朋友,结果惨到和八个荷兰人同时吃饭,没有一个人讲英语。他们明明知道我不会啊。这种什么都听不懂的时刻还有很多。我的同龄人爱派对,爱酒,爱很多我并不熟悉的运动,我又完全不喜欢这些东西。找实习的时候挫败感达到顶峰,好多次打开公司网站宣传照上都是荷兰人,我就知道我没有机会。我在他们心里就是很聪明很会考试的人。就这样。然后由于大家都在读书,大家都有很多朋友,我的新朋友分给我的时间就很少,尤其是圣诞节复活节这种假期,人人有家庭,我就基本上一个人。
反正所有这些我都当作我应当承受的,我要离开我的家乡,我的文化,我熟悉的生活方式,就必然承受这些。这么一想,更崩溃了呢
反正当移民就是这样,去哪里都一样。我还年轻,几乎毫无牵挂,我英语很好,我信息搜集能力很好,刚开始投学校找房子都蛮顺利的,我学习能力很好。就是这样,我仍然要时不时觉得怎么(所有事)会这么难,时不时因为格格不入崩溃,完全懂有些人为什么宁愿退回舒适圈。
会有很多猫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