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数据隐私被掌握在是可以导致政治活动家被捕,雅虎就有前科。中国的总部有党支部入驻虽然不能直接说明整个公司所有决策都受党控制,但至少说明这家公司受到党的管理,用户数据在需要的时候对党透明,而tiktok和主公司有联系,光这种似是而非的关系就会给利益相关的用户震慑和恐惧了(比如流亡海外的民权人士)国会的问法是没有问题的,即便是外行人的提问,tiktok数据是不是对党透明,内行人周受资本人完全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现在:傻逼!
讲了半天什么都没讲,什么misunderstood issue,怎么就shame了。点开一看,此人在meta工作过七年,那能讲出这种话也不意外了。领英刷多了会觉得世上都是蠢蛋,看着人模狗样职场上风生水起的人们,替老中政府讲话,吹捧扎克伯格、马斯克之流的商业才能。
还有一个发现就是,虎哥和马哥简直猫中的宠儿()两岁的猫了,基本上每时每刻都有熟悉的人陪,没到别人家寄住过,没换过住所,最多会让他们一个下午自己待着。每顿饭都有人喂,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天五六顿(。)能上沙发和床,出入自由(除了晚上不让他们出去)。
看看别人家的小猫,抱起来都觉得手轻,一天干粮是自助餐 不太确定有没有罐头,但她讨好人的本领太强了,没人在身边就要喵喵,我都跟她不熟就往我身上狠狠蹭蹭,小虎和小马哪里这么讨好过人类
“我认识的一些年轻IT人已失业数年。拉马·钱德里亚在获得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之后,曾经在岗图尔镇经营一家小餐馆。在1999年的IT高潮中,他毅然关掉餐馆,参加了主机技术的培训;但是当他结业的时候,正赶上Y2K热潮退去。他于是转而去钦奈碰运气——试着和劳力行老板们搭话、和培训机构联系、还在美国领事馆的周围毫无目标地闲逛,期待着奇迹出现。奇迹没有等到,拉马于2001年5月来到海得拉巴学习当时的热门技术——Java程序设计,并试图通过一家劳力行前往美国。但是由Java程序的工作前景很快就灰飞烟灭,他的计划也随之自然流产(…)这几年间,拉马主要依靠父母生活,偶尔也从在美国的朋友们那里借点儿钱花。当我在2000年在海得拉巴遇见拉马的时候,他与拉文德尔以及其他四个人合租一套两居室的公寓。那四个人中,一位是私立学校的讲师,正等着分享其兄弟所获得的嫁妆,以便能够出国;一位是正在学习IT技术的建筑包工头(…)尽管只有这五个工人付房租,每天晚上,公寓的地板上都要睡着十个人左右,经常的“睡客”中包括两个失业不久的IT人士(…)打牌和看电视构成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同时他们共享两辆小型摩托车,轮流用来到镇上兜风”
草,我要是碰上这种访谈对象,我怎么忍得住不骂人
“比如我认识一个来自一个热地村的女孩,她刚出生就被许配给了一个表兄。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那位表兄的家境一直不好,但是女孩家的家业颇为兴旺,便一直承担了表兄的大部分教育费用,并将其培养成为一名IT人才。现在他们夫妇两人都在英国伦敦工作。
他在1997年在印度老家拿到了通讯技术的硕士学位,申请了二十多个工作却全无音信。无业的他在婚姻市场上也毫无价值。在他找对象无望之时,他的堂弟阿什汶(Ashwin)却在拿到H—1B签证之后迅速完婚。在乌代所属的巴特那(Patnaik)种姓中,堂弟抢在堂兄之前结婚是很严重的失礼行为,可以被认为是对兄长的羞辱。乌代因此拒绝参加堂弟的婚礼,以示抗议。
乌代一再要求我给他的堂弟回信,以炫耀他现在是一个“来自英格兰”的博士生的房东。[插图]同时他极力要我出席他的婚礼:“如果你来了,我所有的堂兄弟都会被震住的!我也有国际友人!现在我的身份地位可得让他们刮目相看了!”
冈加(Ganga)是一名在沙特阿拉伯工作的泰卢固医生,是我在互联网的聊天室里认识的。他请求我帮他在澳大利亚找个对象结婚,通过婚姻移民来这里。”
昨日看的犯罪纪录片相关黑泥
去市中心见了点友好人类回血。感觉我已经不太适合看犯罪纪录片了——因为它们是真的,而我很受不了凶手对受害者的藐视。
以林俊案为例,作为一个漂泊异国的老中人,我甚至能想象他作为一个没有出柜的gay,去到异国学习生活要花多大的努力,凶手卢卡杀他,甚至没有一个和他相关的理由,只是要完成自己拙劣的模仿秀。林作为一个人类的价值就这样被忽略、被蔑视,他去自由国度追逐自由,然后被当作了一个完成一部电影的道具,连他被谋杀时的场景都是剪辑出来的。
我今天想独裁者杀人能被众多支持者忽视的原因是不是他们借刀杀人,不必亲自参与手刃死者的血腥场景,所以很难直观地让人恐惧。可这有减少他们的恐怖吗?自恋的独裁者视众生如蝼蚁,我们作为个体的人生在他们眼里只是工具。
真实觉得人类很可怕,需要摄入一些天真的善意。
博客更新:我的消灭焦虑的时间/任务管理体系:https://blog.douchi.space/productivity-system/
之前没觉得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喜欢就买不行就分的行事方式是个 feature,直到近几年对 mental health 方面议题稍微了解了一些,发现我根本没有消灭焦虑,而是我本来就不焦虑。各种生产力工具和执行力流程不是我消除焦虑手段,只是我本身没有焦虑的副产品。因此,标题最多只能算个 clickbait。(注:没有焦虑跟不拖延是两回事,我还是拖延的)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常年 CRS(can't remember shit)和在社畜生活中日益精进摸鱼技巧,还是帮我脑袋清空出了一些本来可能会被琐事和各种 logistics 占据的带宽。虽然不能从本质上消灭焦虑,但如果能帮到大家更高效的 delegate and automate 一些小事的话,也算没有白写了。
TLDR:
- 基本原则:能用工具绝不用脑子、工具 friction 尽量小、待办事项要 actionable (可以只是第一步)
- 有固定时间必须赴不去至少要 cancel 约 -> Calendar
- actionable 需要设期望完成时间的待办 -> Todo List (TickTick)
- 如果能完成就算有效率的当天事项 -> Daily Focus (notion)
本文是我 2023 年 2 月 Patreon 的博客选题 https://www.patreon.com/posts/2023-nian-er-yue-77892003 ,3 月的博客选题投票 https://www.patreon.com/posts/79377916 本来按惯例是发前一个月的文章时候顺便发出来让大家去投票的,结果因为过于现充所以这篇 productivity 博客拖了一个月才写出来就非常 ironic 了,选项放在这儿给大家看个响吧。如果下个月想参与投票的话欢迎 subscribe 成为金主到时候投票 https://www.patreon.com/bePatron?u=46962965。
- Boox Leaf 2:比 Kindle Oasis 更开放方便,比墨水屏版更专的电子阅读器
- 一鞋走天下:三款网红 all purpose shoe 横向对比【这个选项胜出了】
- 时隔两年看似无聊的升级:Galaxy S23 Ultra 测评
- Steam Deck:PC 厨游戏玩家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无脑一站式解决方案
会有很多猫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