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友们好!我的一个朋友用区块链做了一个赛博墓园的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给自己被封禁或者主动注销的社交网络账号建立墓碑,为那个账号撰写讣告。以及这个墓碑是需要maintenance的,即赛博扫墓,如果一年内没有人访问过你的墓碑,这个墓碑上的讣告和信息就会逐渐模糊最终流逝。
我很喜欢赛博扫墓这个想法,我认为网站不该作为仅存储信息的地方,那种虚假的信息永久性很容易让人更加健忘。而maintenance的labor因此重要,因为保持这些记忆是需要通过collective effort的,也是在这种集体的努力中某种社群/共同体才能被建立。
如果你有被炸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主动封禁的社交网络账号并且想要建立这样的赛博墓碑,可以看我的下一条嘟文,里面我会附上我朋友写的描述和网页地址,网站截图等。在这条嘟文下我也会附上网站地址:
前往《百物语》:
www.hundredstories.net
前往以太坊查看项目:
https://rinkeby.etherscan.io/token/0x6b40d3e1e6779c8615b051f16ffae794110b1db7/
这个project还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跟进:
ins & twi: @baiwuyu_
微博: @百物语_HundredStories
找工抱怨
@trolofvenimig 加油呜呜!!
2. 表达的语言不止一种,而我需要找到最适合用“视觉艺术”作为语言的项目。
文学、绘画、音乐,还有很多其他的学科对于创作来说都是表达的“语言”。有时一个灵感引发出来的作品雏形,它的最佳语言可能不是绘画,而是文学或音乐。每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这个项目在我这里就算废了,因为我除了绘画之外其他的表达都不太行。偶尔写东西也只能给自己看看,上不了台面。但是如果我绘画文学音乐三项全能,我就更自由了!我就能重新拿起由于这个原因被废弃的项目了。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事情,就是美院的老师在指导学生的作品时会说“这里感觉不对”,“这股气没出来”,“气韵不生动”这种玄之又玄的修改意见,这让学生怎么改?大部分人可能当笑话听,但是真正作为学生感受很不一样。这就像是一个不懂德语的人,看了中文译本英文译本研究来研究去,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神秘的山》就是消失了。就像是不懂中文的人也无法像懂中文的人那样get到《红楼梦》。所以说,人懂越多创作语言,人的创作就越自由吧。达芬奇真是个自由的巨人(?
今天和同学吃火锅,这家还挺正宗的,流泪。谈论到了两个有意义的点,记录一下:
1. 从编制里竟然发现了真正的自由?!
今天的coop由于另一个老师参加了罢工,所以我们的老师今天打两份工,把另一个老师的学生也聚集起来上课了。交流作品的时候发现,另一个老师的学生们的作品有很明显的共性,就是尽管画风各不相同但是都很商业,适合杂志封面、网红咖啡厅的墙壁等等。一共8个人,只有一个人的作品让我觉得有点意思,能够想到爱德华蒙克。我这才意识到我本coop的同学们作品真是多么五花八门的自由,最商业的也不会商业到典中典的地步。我友友打趣说会不会就是因为我本coop里有至少一半的人以后工作计划是进编制,不会靠画商业插画吃饭,所以作品才那么自由那么有意思,无拘无束想画什么画什么。而另一个coop可能大家都想做商业插画师,所以就必须随大流画点商业东西。我觉得友友说的有道理啊!!!我恍然大悟。
@trolofvenimig ?!马克!
快画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