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怀疑国内老一辈哲学教授的逻辑学水平是不是真不行。记得当初刚学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听的是赵林的西方哲学史课。老爷子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反复念叨第一实体是“既不诉说、也不被诉说的事物“并举了一堆例子,结果越讲越乱。今天才知道原来就是 fourfold division,按照 said of or not 和 present in or not 画一个四宫格,5 分钟就能说明白了。又是被中国教育浪费生命的一个小时,唉。

@duringthatnight hhh我学数学也是尽量不看国内课程,甚至到了听人用汉文讲理论就不舒服的程度

关注

@duringthatnight 我觉得中文很适合诗歌,适合散文诗,很多诗翻译成中文都给我一种神性洋溢金光熠熠的质感,比如拜伦那首《 西拿基立的覆灭》。但是那种比较纠结的理论思考,比如数学和经院哲学,就很不适合用中文 :blobcatmeltcry:

@Mys_hyperbola 没文化,诗歌了解的比较少其实,不太有观点TAT 不过有关理论思考,你说这个的确启发我了:不仅仅是国内外教授水平问题或者是翻译问题。同样一句话,用英文说就是会比中文逻辑性更明显。我觉得有两点:1. 英语语法更公式化一些,一些 which、that 引导的从句,很容易建立清晰的逻辑关系。公式化的好处是清晰,坏处就是诗歌上少了些“韵味”吧;2. 英语可以大写概念词汇,和论述词汇做区分。中文的话没有对应的很好的处理方式,或者用引号,或者干翻译成一个比较生僻的词,都不是很直观。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