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观察中国的动漫行业,行业中有几种有趣的倾向。
一种是缅怀宫崎骏追捧的上海美术制片厂的时代。但是这种缅怀没有意义,本质上是国家退场后没人买单动画了。
一种是比较论和怀疑论,问为什么美日有动画产业,中国没有。又问其实没几个国家有动画产业,难道中国就非要有吗?当然这种论调在《大鱼海棠》后基本消失了。
一种是产业补贴与反产业补贴论。2006年电视台渠道限制非国产动画播出,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产业补贴。以至于骗动画制作补贴本身就是一种生意,形成了完全劣质驱逐良币的状态。产业在这段时间实质是空心化了。在2014年左右这种补贴逐渐退出。动画产业才算是开始起步。现在这一代动画人,很大程度上是2006年之前培养的。
一种是网络动画与院线动画的区分。前者门槛极低,但是成本也极低,工作室容易苟活。小疯动画、好传动画、艾尔平方都是这样。院线动画在当年院线整体高涨的情况下逐渐成为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大鱼海棠》和《大圣归来》为标志,这条路最终走通。
(1/6)
@Rwby 比较看制作公司,不过编剧差其实是影视行业的普遍问题了。最后很容易做得又不像原作,但改也没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