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了一下这本《尼采诗歌选》,封面竟然真放的是译者照片,他翻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更是在开篇写道:

“如果我们承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而应该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那这些译者的大名也就应该明明白白地标示在文学作品的封面上,而不仅仅是扭扭捏捏地掩面在内封里。”

好像之前那不勒斯四部曲在中国获得广泛受众后,译者陈英也出现在了大众视野里,会出席活动、上播客节目,聊女性主义、聊翻译。不知谁问了她一个什么问题,大概是关于翻译的“度”在哪里,她说她遇到那种很不尊重女性的词语和句子,也会进行“改写”。当时有一部分人感到哗然,但今天再搜也已经找不到具体细节了。

看到这位叫孙更俊的译者堂而皇之将自己的照片放在自己翻译的(更准确来说是“改写”)诗集封面上,还在其他译作里表示文学翻译是文学的再创作,确实让人感觉无话可说了。

语言运作是如此的虚伪,什么诠释与再诠释,创作与再创作,不就是这帮人喜欢卖弄的东西吗,恨不得主张作者的创作过程应该开放让译者介入共同创作(事实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多么下流没出息的东西。

关注

@lola 这是他们的下流时代。去你妈的下流时代!👎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