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回藏本是稀松平常的放假旅行,回家探亲。但发生了几个吃惊的相遇,值得一笔。本来游山玩水犯懒也不想写,这下,疫情关着每天发疯,那就瞎写两笔。
某个偶然的亲友饭局,在餐桌上见到了张**的儿子张爷爷。张**曾是十八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领导了解放西藏。而我的祖父母也是十八军进藏中的一员,我爷爷参加过的昌都战役,正是他领导的。另外这位爷爷的妹妹是《雪域长歌》的作者。我妈接话说,我也喜欢写东西,我当时没有把脸砸到盘子里去……
包括我在内,这顿饭一共五人,我是唯一的“小孩儿”。老人对我这个年轻人尤其感兴趣。尤其是问到我的职业,回答到曾经是记者。问到曾经任职单位,哇塞,立刻痛批我前单位的创始人。说前司失去媒体牌照不是因为即将发生的事,而是因为过去发生的事——对疫情的系列报道。当时我父母左右坐镇也看着我等我回复,我尴尬地解释半天我只是一个曾经的普通员工,在有限领域内采访写稿为主,并且工作时间并不长,上面神仙打架我一概不知。罢了,他又带着责问的口气考验我对历史的看法——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他眼中的重大的若干次会议,我当然不能熟稔于心,更不敢轻易发表言论。席间西藏往事无人提起,但对现状,他话间有十分不满,但只讲三分缘由。
他主动提到文革,说到正值他在北京四中读书。我答我恰好读过《少年凯歌》,略知当时四中一二。没想到他对陈嗤之以鼻,极为不满,说这本书是为作者个人贴金。而对于文革,他的态度尤其值得玩味,以一种让步的姿态表达了怀念。对此我是很震惊的,因为,我一个隐隐的印象中他父亲张**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后来我自我怀疑了很久,回来查到资料也难以核实,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其父司令员的身份终止于68年夏天。
他身上带着严重的怀旧情结,也不喜欢邓。严厉地批评资本,但不回应我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提问。另一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话是“改革开放没有使我受益。”他质问年轻人现在不读书,向我推荐“毛选”。我说其实我身边不少年轻人主动读毛选,包括华为这样的公司也从战略上崇尚毛选,不少年轻人愿意从商业策略的角度上向主席学习。但他又批评说你们皮毛都学不上。在他的眼里,知识分子完全脱离人民群众,受西方教育荼毒的年轻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饭桶。不知道怎么讲到要读经典,他说圣经也可以看。我说关于西方宗教学,我最近在读一本书《宗教经济学》分析为什么赎罪券是最成功的商业产品。他白了我一眼,牙缝里吐出了一个不屑的语气词。再次强调了“几千年来经典”的重要性。我说经典是谁定义的(西方白人中心主义),经典的标准本身就挺有问题的,和经典的颠覆。我感觉我把他气到了。
反正这顿饭吃得很令我恐惧。另外我感觉老人不应该轻易向年轻人抖历史的包袱。我以前从来没有特地关注过文革期间藏地的情况。这下一搜,kuang kuang kuang 又发现好多内容。哎。放着我们年轻人打游戏挺好的
@DebbieHou 您当时不得夸夸这位爷爷家风好吗?真八旗风范啊!怎么也得镶黄吧!(那就把人都得罪了……也就等于谁都没得罪🐶 )【插一句,我当年在西藏服役的时候也见过这位,不过酒席之上,人多语杂,没啥印象。也可能当年这位的“家风”还没养成。😂 】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