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会对你有帮助:如果深陷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可以考虑参考这些方法
我是十年以上的抑郁史,没能长期吃药,最后是靠自己把脑子给修好的,这期间也陆续给一些朋友提供过陪伴和帮助。这样久下来,在这些自救和助人的过程中逐渐整合出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和经验,所以尽可能地写在这里,希望能给任何人帮上一点忙。
首先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情绪问题上不要那么自责,要能想得起来提醒自己“我是生病了,这不是我有问题”。
如果一个人有肢体上的缺损,大家能看得到,就都会知道ta在相应的场景下需要帮助,也能理解ta因此会更加敏感暴躁等。但作用于大脑和精神的疾病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看见,他们不能及时意识到“你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甚至你本人有时候也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那么,当你遇到一些生活问题的时候,比如拖延了很久没办法开始做一件事情、抗拒洗脸刷牙洗澡、没办法规律地吃饭喝水、房间杂乱却提不起力气收拾……
在这些时刻,人难免会有自我厌弃的情绪产生,但希望你在“我怎么这样”之后尽可能地想起来补充一句:“这都是因为我现在病了,我状态不好”。
想象一下这是一场游戏,你的头上顶着一个“状态-90%”的负面效果,根本不足以完成周围的每个交互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玩家不会硬撑着要完成每个待办事项,而是找地方休息,等到负面效果的倒计时结束了,再去做任务。但是放在现实生活中,人看着那些没有精力去做的事情,难免会怪罪自己,“我太懒了”“我好差劲”“我脏兮兮的”。其实不是这样,你只是状态栏缩水了,你完全可以坦然地往床上一躺,心想:“等我过段时间状态好了,再来料理这些”。
对于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这些心理和精神问题的人,他们没有相处的经验,也没有“你需要被照顾”的认知,因此言行经常会trigger到你。【如果你有余力】,也可以尽量这样提醒别人,你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但这种沟通的前提是对方有意愿改变自己来帮你更好地恢复。如果你感觉到这种沟通反而可能进一步伤害到你,就不要去做,反而需要【尽快拉开和这些人的社交距离】,优先确保自己能够不受打扰地慢慢痊愈。
我家里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坐在那里莫名其妙就能哭”的时候,我这样解释过,因为我的状态实际上就和失去了两条腿差不多,我没有办法做这些那些事情,因为我每天都像是在残疾的前提下负重醒来,我展开任何行动的压力都远远大于你们做这些事情的压力。我没有办法克服这些障碍去“多出门晒太阳锻炼跑步就好了”,也不能时刻忘记这些“不去想不就开心起来了吗”。
我运气不错,我妈妈愿意试图去了解我在经历什么,也能够尽力改正自己和我说话的习惯,否则的话,我是没有办法把家当成一个安静的疗养院慢慢休整的。
关于创伤和应激:
我对它们的感觉是,这像是一种炎症。如果你已经受伤了,创口还暴露着没有结痂,却没有办法处理掉污染源,就一定要尽量远离它。这不是你的伤口“太脆弱”,也不是你没有能力去免疫它,而是污染源和伤口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同一个场合里。
如果你觉得你的家庭成员、舍友、同事、伴侣……任何人,任何事,在接近你的时候会给你带来不好的刺激,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拉开距离,尽可能减少这种精神细菌进入你思路的机会。我们可以不用一次性做得特别彻底(比如什么断绝关系、拉黑再也不见之类的),因为这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你只需要设置一个更长的缓冲带,就像从健身房的淋浴间到泳池的路上会有的那种消毒池一样。
把这个缓冲带拉得无限长,在对方找你互动之后,你不需要立即给出回应,放一会儿,放一晚上,放一天,哪怕不回,都是一种降低负面反应、避免激化矛盾的方法,也有助于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应对,能不能再心平气和地回复。
比如我可以每个星期都想念我爸爸,但我已经一年没跟他说过话了,因为我就是没办法跟他谈任何不那么日常的话题,经过两三年的反复调整,最后我觉得把他当成已经死了来考虑我们之间的关系会让我舒服很多。
拉开距离绝对不是你懦弱逃避,也不是你没办法解决问题,这只是成本最低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和污染源拉开了距离,创口不再被反复摩擦反复感染了,你才能有余裕去考虑别的事情。
不要去想过去的事情,【绝对不要批评自己曾经的决策和行为】,如果很难做到这一点,请把过去的自己当作一个第三人来看待。
我非常痛苦的那几年里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绝对不要用你今天得到的智慧,去苛责过去的自己。
因为过去那个你,受限于当时的认知、视角和经验,只能做出ta当时认为最合适的反应。Ta那个时候可能觉得,必须要很快地回答,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调动大脑;可能觉得,一定要马上退出项目,因为压力已经变得无法承担,可能觉得,再不选择,就要错失良机……
不管当时是什么样的,你站在“以后”的时间点去遥望过去的自己,就好像一个穿越者,你已经见过了其中一种选择会带来的后续,也知道了更多的信息,经历了更久的人生,也远离了当时的危机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再去指责之前的你做得不对、做得不好了,当时的每一个选择和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你在那一刻综合来说,有能力作出的最好的选择。
实在无法释怀的话,可以假设过去的那个你其实是一位年轻的新朋友,时不时发布自己的日常,当你点开主页一看,发现对方最近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你不会想要责备ta,那么为什么要对过去的自己这么严厉?
关于秩序和习惯:
你可以尝试观察自己状态较好的时候,把那种生活秩序描述一遍,用于在状态不佳的时候参考,看自己当前是处在什么样的情况里。
假设我在观察完自己的生活规律后,可以总结出这些:我在偶尔非常好的状态里,会保持一切都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地进行整理和清洁;良好但不兴奋的日常生活中,桌面开始杂乱;平淡状态下,不打扫地面,有碎屑和灰尘;偶尔不太开心,储物格里到处乱放东西,衣服乱丢不挂起来;短期沮丧的时候不想写每日记录,可能隔夜才洗碗;整个月都消沉,每天抗拒洗澡;长期抑郁……
稍微归纳一下,自己习惯于在什么样的心情指数下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这样当你意识到自己今天的某项行为符合这个规律时,就可以知道“原来我在这一阶段里!”。比如我发现我的碗已经堆了两天了,会豁然开朗,“哦,原来我现在的行动力已经降到警戒值了”。游戏里的生命值掉到一定程度会变黄或者变红,但是生活不会,所以要尽可能地【给自己创造一套信号系统】。
这套信号系统甚至可以完全是你编的(如果你暂时没有足够的力气去观察和总结的话),因为它的意义是把情绪和状态简单翻译成可以量化、可以跨越的指标。你看,当我定义自己不洗碗的行为是处在“短期沮丧”状态下,其实已经是在对自己施加暗示和引导了:只要我起来把这个碗给洗了,我的表现就跳到上一级了,也就是我摆脱了“短期沮丧”,升级到了更好一些的阶段里。调整情绪不容易,但是完成任务相对就更简单些,将这两件事进行关联,你就可以慢慢地,像武侠小说里那种“左脚踩右脚轻功”,借自己的力,把自己从泥坑里拔出来一点点。
生活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建立新的标准,主动给自己放宽生存空间。
比如我曾经是一个对“整齐干净”有很高标准的人,当我状态变差的时候,每一天都在触犯自己曾经的下限,我的桌子、床、衣柜、手机相册……全都不及格。每天睁眼就崩溃,又没有力气去收拾,睡觉的时候还被这种焦虑和拖延影响。
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修正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让日子变得好过一点。于是我决定放低标准,综合抑郁期间的表现,干脆认为自己其实生来就是个臭猪,每天窝在一个杂物堆里睡觉,醒来去另一个杂物堆里玩,玩到尽兴了就再回到杂物堆睡觉。
这样真的好多了,从那以后但凡每天过得不那么猪,我都感到一种强烈的“我进化了!”的喜悦(……)。今天洗脸了吗,洗了;今天吃饭了吗,吃了;今天扫地了吗,天哪我怎么连床单都换了,我是不是要白日飞升了!
失去胳膊、失去腿、失去指节,身体产生物理的缺损后,人不可避免地要抛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习惯。这个时候原本的设施就不再适用了,但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设施的问题,人也能理解自己不应当固守之前那些没法继续沿用的习惯。
换算到精神上,也是一样的,你可以尝试着不再考虑你“之前”是什么样的人,是怎么做的,而是重新开始和这个世界进行磨合,怎么样说话,怎么样生活,都可以不必和前人保持一致,也不用非得作对比。不存在“我变暴躁了”“我卫生习惯变差了”,因为【没有足够行动力的你是一个新的你,而不是旧人的残缺版】,请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当你状态好一些之后,可以试着给自己找一些新的事情做,来人工投放成就感。
我给自己放低标准后,规定自己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算胜利,即使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一天也绝不处理两个任务。比如今天我收拾了桌面,就不会再刷鞋了。
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建立“我可以做,我只是不打算做”的认知,因为我当时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感觉第二件事可以做,第三件事可以做……那么我力竭的时候,就会想“我果然还是没办法搞定这些”“又要拖到明天了”。
在这个基础上,第一天晚上,我会给自己发布一个任务,作为第二天的待办。只要这件事完成了,我就会判定这是成功的一天。
一开始,这些任务往往比较简单,比如“给花浇一次水”“泡一杯茶”。在稳定完成了两三个星期后,我开始给自己设陷阱,比如“去买一个小蛋糕”(伴随着一趟出门),或是“抖动一下被子”(抖完就会忍不住把床铺好),用这些可重复的日常任务来构建主线任务,也就是帮助自己重建生活秩序。
最后我做到了,也希望大家都能好起来,但是暂时做不到是完全没关系的,有一部分做不到也完全没关系的,我曾经浸泡在那种状态里很久,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我拖了几个月,今天才终于开始动手写,也是因为残留的负面状态还在时不时影响一下我的生活。
实际上,能点开并一直看到这里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证明我们都有想要变得更好的希望,有想要帮助别人的希望,并且还在保持思考,没有放弃。
这是一篇写来分享给所有人的生日礼物,所以,祝大家能更快乐一点,希望大家也祝我生日快乐!
或许会对你有帮助:如果深陷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可以考虑参考这些方法
@ShrimpZhou 谢谢你,生日快乐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