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好像是用第三人称视觉来生活的,而不是“我”。
虽然每天都在洗漱吃饭工作做家务玩手机和家里人交谈睡觉,也有在写日记画画做各种手工收集各种物品看书看电影追剧看新闻去公园踩单车逗猫玩找好吃的餐厅买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也会笑会哭会闹脾气,尝试爱别人也不断确认自己在被爱,但即使做了这些,一个普通正常人的日常生活,只有很少的时候它们是有效的,让我的感受和行动是同步的,其他大部分时间我感受不到自己和周遭的联系,周围的一切经常离我好远仿佛和我没任何的关系,我可以在原地一直不动看着时间流逝也可以随时消失。
我拍下照片写下日记试图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过一阵再看就会想,这真的是我在做我在经历的吗?不是指我忘记自己做过这些事,我知道自己做过这些事却还是觉得很陌生。
我看到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鲜活,但轮到我的时候,行动的确实实在在发生了,意识却在飘着,做什么都有一种出窍感。我体会不到此时此刻,我分辨不出这些情绪和行为到底是由我自己产生的还是我在模仿别人。什么是“我”的,“我”是什么。
@sinolethe 我很隐晦地跟朋友提了一句新闻,都没有聊开,如果不是朋友看到前后句不通顺问我是不是有信息没发出去,我都没意识到
看到最近象里很多号召进行行动的嘟,我还是劝各位在做任何事之前想清楚,你面对的是世界上最严密庞大的监控和保安系统。如果你暴露身份行动,在民主政体愿意庇护你之前,你要么出不了境要么你的家人变成人质。香港人能够走上街头,是因为知道有这个城市里的大多数人支持,而中国现在有多少比例的人愿意哪怕同情异见抗争者。个人的行动固然伟大,终归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最后,我不认为哪个人生来就对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国家)负有义务,我们感到伤痛,渴望改变,是因为土地上与我们有情感连结的人。维护在地社群的民主价值,向身边的人普及相关知识,乃至帮助希望逃脱的人,行动的方式有很多种,不是必须要上街集会或是贴宣传品或是在互联网责备一番“岁静”才算是“做了什么”。
@yun5s 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