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us 转出首页让大家快速拉黑
@adhd 我觉得意识到谱系不是病,并且从非病理性的角度去理解谱系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因为病理性的理解并没有挑战什么是”正常“(而这通常都是”不加思索“不去质疑地被当作真相接受),从而依旧在维护神经典型发育话语的”正常“。而非病理性挑战了这个正常。
我的个人经验是,
在我20-21年得到ADHD的诊断时,彼时我还是以”ADHD是病“来理解的。我理解中的社会与正常依旧是典型型的角度理解的。我以为我自己的格格不入,与其他人的不一样,都是我自我的”可纠正的“病态。是我后天的生长出了问题,是需要改变否则终将是个异类。
这就像是,在顺直normativity下,LGBT是病一样。
而在22年我认识到谱系是非病理性的,
它很直接改变了我对这个何为正常,**何为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跟我的过去和解,让我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理解自己与自己相处,我不是”病态的“,我就是”正常“的。我不需要改变。也让我再次清晰地认知这个社会的结构是机械刻板的并且它是如何无情的作用在人的身上的。(然后,从这个角度看,谱系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似乎也是这个社会在试图规训教化谱系的后果)。
在小紅書上看有關adhd的時候,看到某一條評論:“娱乐化之后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医疗资源的挤兑,本来成人adhd的医疗资源都少的可怜,这些凑热闹的人(小时候没有症状、家族没有遗传的情况)先不排查抑郁焦虑直接去挂adhd的号,那真正需要帮助的adhd怎么办呢,第二个是如果大家形成了“人人都是ADHD”的印象,那ADHD就真成了“意志力不坚定、懒”的代名词了,我知道你们本意是好的,但是没脑子的听话会只听一半,ADHD的确诊决定因素是在成长史上,博主强调的这些点很多是各种精神类问题都会有的,有抑郁这种心理问题的人容易有个心理就是觉得自己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很容易就只听自己想听的…“
啊有被shock到,嗚嗚,怎麼分辨“意志力不堅定、懶” 跟adhd呢?我知道最好的方式是去找可以確診的醫生,但是目前在考試期沒有時間去醫院
並且我從小是留守兒童,很難知道我的“發育史”,所以想來問問大家的看法
(我害怕是自己為了推卸責任而硬代自己是adhd @adhd
这只猫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