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抗议中,不少故事的主角是女性,手持白纸的,毫不畏惧喊出自己名字的,拿着喇叭对着群众喊的——好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我觉得见到“女王行为”就差不多了,因为它似乎没有很明确的那种目光,男与女都可能会成为女王,因为力量本身。但可别再说什么“女神”“好美”之类的了,都做到这份上怎么还不能摆脱,说点别的。至于为什么这样,我现在还不想讨论。

有人提到抗争中女性声音被掩盖、因女性经验而受到歧视、书写历史时将会被有意无意地抹除,被剥夺权利,被迫成为“享受果实的漠视者”。我很认同这种说法,之前就提出了抗议以来部分对女性的称赞是不合时宜的,比如“她真美”,仿佛女性的斗争所呈现出来的就只是一种观赏价值,与消费社会将女体变为供凝视的商品那一套无异。这是语言的潜移默化,下意识之举,却投射出一种巨大的不公。

也不需要等将来回看这件事才能验证这一点,从彭载舟的“中华大地有男儿”似乎就已经预告了。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女性传播最广的是当街被绑示众的年轻女子,呼喊不公者竟也称她为“羊城维纳斯”,多么可怕的语言。重庆人站出来保护的那个孕妇,最后的声音落在“重庆人真有血性”。超人背包男子的故事也流传甚广,街头讲话鼓励大家走出封控的大妈却昙花一现,包括在窗口喊喇叭的女大学生、乌鲁木齐市政府门前发表诉求的女子、北京带领业主要求解封发表讲话的女子、上海将年轻人接进店里庇护的老阿婆……或者同样是搞笑,那位围着封锁大门来回跑的北京男子不断被追问姓名被称颂,而乌鲁木齐自行解封脚踹方舱、从大白手中带回两位男性同伴的大妈却被笑完就过了。(接下条)

我举的例子或许各有偏颇,但你还是可以找到很多,那些被隐藏的,你要刨开人们有意或无意盖在上面的层板,看到最底下,那个原初的事实就会显露这一切。你或许会反驳我,传播广泛的有关于南传学生表达哀悼抗议的视频,不就被指出一开始是一名女生站在那里吗,是啊,但是然后呢,她被嵌进了一整个群体里,她的性别将不再重要,人们不会再单独提出这个事实,像是大费周章、故作姿态——但我坚持认为理应如此,几位朋友也都专门指出了抗争中女子的声音(并非抽象的,而是根据现场进行的判断),要对女子致以敬意。

不用觉得这是有意区分,反而是对女性的不平等看待,男子统治世界至今,不都依靠这种“高看”得以绵延下去吗。女性需要这样的历史,需要“名人传”,当她们的后代开始自己的生命时,前辈的故事会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女性该如何生存,而更多的书写和记录可以证明这些声音真正来自女性、利于女性。

“当道德只为男权社会主体拥有时,这里的任何抗议中就不会有女性的声音,那么这种抗议就是不完整的,就是以压制实现的解放。”(接下条)

“当这个国家的抗议者正关注着民族的文化/资源事务,应该也必须重新考虑这种话语的总体结构,延迟性别差异的道德基础,将是脆弱的基础。其破碎和女权主义的破碎一样,都是悲剧性的。 ”

你我都知道,我们亲爱的东方,“没收女性宝库中的梦想,封锁女性的情感,用锋利的刀刃和女性对话,屠杀渴望、春天和乌黑的发辫,用女性的头骨打造一顶高高在上的桂冠,将男人奉为先知,将女人埋进污泥,亲爱的先生,请不要为我的话发怒,如果我打碎了数个时代的密封瓶,摘下嵌在良心上的铅环,从宫殿的地窖中逃走,如果我反叛我的死亡、坟墓和大屠杀,请不要生气。”

在推特上看到有抗争的当事人说,“为了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此刻没有男女”,是的,站出来抗争的时候不分男女,但是被如何对待就有男女之分了。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开始抓人时,看到先抓的是几名女生,可能是认为女性比较“好抓”,而抓捕过程中甚至有意侵犯了女性抗争者。被带走经历审问的女生提到,警察问她为自保而死死抱住的那名男生是不是他男朋友,“你们居然真的不认识?你抱你男朋友有这么紧吗?你爸妈知道你抱一个陌生男人这么紧会怎么想?”说她又懒又宅怎么找男朋友,你头怎么这么油?几天没洗了。再有伦敦街头声援的当事人提到,当两名女性发表自己的讲话时,被嘲讽被打断,甚至被自己的女性同胞议论和蔑视。

我相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抗争中的女性遭到这样的对待,我们还能在人群中抹除自己的性别,说“此刻没有男女”吗。我的想法是,如果遇到晦暗不明的表述,应当主动将“她”本该存在的形象描刻出来,千千万万次,直到不能被抹除为止。

“重庆超人哥”、“上海鲜花男孩”都一一有了可以被传扬的名字,而女性同胞还没有。就算是南传那位高高举起白纸的女学生,也是因为站得笔直,不能被挑出什么“错处”,所以偶尔在各处描写中见到,而更多的反而是其中一位不做核酸被威胁打电话叫家长的女生,讲述者无意识地渲染她的恐惧,以此来表达对镇压者的愤恨。

抗争中还有众多女性的形象被掩埋,她们是清华大学站出来演讲的女生、上海乌鲁木齐中路勇敢救下自己同胞却被带走的女生、是北京带领业主围攻居委会的中年女性、鼓励大家走出小区自行解除封控的老年女性、是抗争的人群中谈论女性经验被嘲讽的女同性恋者——你哪怕指出什么女同性恋者、红旗女、喊喇叭女、睡衣女,我都能一一接受,然后再修正成我心中所想。

当这些称号被大声喊出来,哪怕一开始不那么好听,也恰恰是对抗网络群嘲的“女大”、“小红书女”等带有侮辱性称谓的最佳反击,因为它是带着敬意的。哪怕出现了批评的声音,说这个称呼不合适,那我们再换,总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希望今后女性被赋予姓名时就像男子被赋予“超人哥”那样自然。

关注

@lola 南传擎纸女孩、北京口罩阿姨(向大家大声科普了口罩对人体的危害,说奥密克戎现在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普及了正确的健康认识)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