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bylla 我艹啊
@puppyplane 真的有点离谱……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但是我还有一句话要吐槽,戴锦华真的有种不合时宜的天真,问她怎么看待年轻人中流行的颓丧无力感,她说“他们为什么不去尝试改变结构性的不公呢?”
我都给气笑了,不是,30多年前我没出声你还没出生吗?你不知道那些真正尝试了的年轻人们的下场吗?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首先要去了解前面的女性解放的实践史。我们现在的讨论很多都是失忆式的,也就是不关注也不大了解前面有过的实践做出的理论积累……难以判断造就性别问题的社会原因,无法在前人基础上继续推进,更别说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进而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做出新的突破了。”(贺桂梅)
深以为然,但读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意识到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如果现在这场被后人定义为21世纪15年代展开的女权“运动”,又会以什么样的面貌收场呢?十多年以后,我们是否也注定被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呢?是否这永远只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一代又一代的女儿忘记先辈,像孤儿一样在可怕的包围下生长起来。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访谈接近尾声时,戴锦华和邓小南两位学者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女性要更强,更厉害”这种非常典型的思维。
我理解她们因立场、职业等原因,也不可能真正剑指体制,我也由衷欣慰于戴锦华公开发表“每隔三天都会庆幸一次,自己没做母亲。”邓小南所表现出来的对家庭妇女的包容和理解。
我每次看到这样孜孜不倦的“鼓励”:”你更努力就会被好好对待的“,真的觉得太累了。
《奥本海默》里被消失的女性科学家们,是因为她们的成就还不够出色,所以没有人给她们拍电影吗?
我想要的不是附加题测试,是同一张卷子上公正的评价。
我想,我会牢记这种疲惫,在那些粗暴指责女性的漩涡面前保持警惕,不够愤慨的姿态不该成为罪名。
《开场》中展现出来各位女学者无畏、进取的学术精神,仍然极具启发性:既然我们全副武装,那就应该去挑战更难的事情。
@ziwendong 狠狠点了!!!!!我们家欢聚一堂还真不如四散天涯
哪种月饼是你的取向?
@Neydasliva 哈哈哈哈哈哈有道理,不过我问过讨厌它的朋友,说是无法接受肉是甜的
@KateSourire 我也超爱鲜肉!!!谁懂那种满足感啊!!!而且苏式月饼的饼皮真的很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