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豆瓣人在点评关露,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问题在墙内永远讨论不清楚,因为有好几层利害关系。1.关露只是个素人,毫无训练却要靠近资深特工头子李士群搞情报,这本来就是被坑了 2.关露当的还是当时的非法、地下政党CCP的间谍 3.因所作所为太令人侧目,关露上了国民政府的锄奸名单,坐实了汉奸之恶名。4.CCP作为在野党跟日伪高官私下勾兑,绝对不是嘴上宣传的“抗日救国”那么伟光正,而是怀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阴暗心理,内有大量不见光的阴私,所以它们不可能积极地给关露“正名”。

所以关露是白白被人利用了一腔抗日救国的真心和热情,被侮辱和损害后又被无情抛弃的一个可怜人。

像郑苹如,她是与国民党中统接触,诱杀丁默邨,虽然功败垂成,壮烈牺牲,好歹很快就被公开嘉奖正名,进了台湾的“忠烈祠”,有了身后名,哦,下令枪决她的正是丁默邨的上司李士群。

但关露青涩地跟李士群周旋破绽百出,李士群却从来没有把她揪出来的想法,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这也是她不会被正名的深层原因之一,还有就是第二段文化汉奸的潜伏经历也彻底将她打入地狱。

另,小说和电影版《色戒》里王佳芝是某种程度上爱易先生的,这跟郑苹如是完全不一样的,郑小姐铁骨铮铮大美人是决计看不上丁默邨这种丑恶老狗的,勿划等号。另外电影版《色戒》里面王佳芝是不是又改成中共间谍了,那更悲催了哦!

说到小说和电影版《色戒》就要说张爱玲和李安这两位大师了,如果是左派作家写这个故事,肯定要写成黑白明确、阵营分明,女主角以身报国,感天动地,倒是跟现实中的郑苹如一样伟光正,但毫无看点。

但张爱玲就能借助郑苹如故事的框架,写出了一个人性极致拉扯,让宏大叙事消解的故事。电影版的前半段尽显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刺杀行动的幼稚“再不杀他就开学了”荒唐到极点,后半段搭上了正牌特务更荒谬,什么家国情怀都要一个女学生来背,特务小领导老吴满嘴大义,一肚子算计,靠年轻无辜的女人身体和性命搏上位,有够无耻的。

而易先生和邝裕民,何尝不是爱国男青年的前世今生,有过理想又堕落,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怪不得他俩都会被王佳芝吸引,而王佳芝是个终极可怜人,爹不疼娘早死,被同学哄骗被组织利用被爱慕者出卖,明知道易先生的“爱”的虚幻还要骗自己信是真的,俩人野兽一样的性爱,额,有点太露骨不过直达人性。

当然我唯一不满的是,电影版相比原小说对易先生美化太多了,小说中易先生是个心狠手辣的真恶魔,王佳芝只不过是他最得意的欢场猎物之一,他骄傲于自己人到中年还有魅力让一个年轻美貌的女特务舍命放走,而他对杀掉王佳芝和同伙也是毫不手软的更没流泪,反而认为无毒不丈夫,这样极端残酷、毫无温情,对比之下,王佳芝的舍命相救更显可悲,而两版本比较起来,李安的立意还是稍逊张爱玲一筹的。

只有这样的故事才会在几十年之后还被人记住和改编吧!其实和关露这样被爱国宏大叙事哄骗、坑害一生的虚妄异曲同工。哦不要把王佳芝和郑苹如画等号,不要混淆艺术创作和真实历史,虽然我觉得郑苹如的牺牲很不值得,还是敬佩其超凡的勇气。

关注

@MulanPurple 我怀疑那个时代这种故事相当普遍,不是因为戏剧性而是因为代表性被才被张爱玲所创作。左派女性的单纯信仰遇到深不见底的乱世江湖,不是成为诱饵就是成为奖品,被骗了身子和命,更早的“湘女下天山”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