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今上把关税战当成宣扬民族主义、重启战时状态的契机,大概率要直接把大清国搞翻车。
用“一致对外”团结本国民众,不是不可以,但这种战时叙事,对己方阵营的管理层要求很高:1,己方阵营的权力运作是否清明公正。2,因为战争而陷入不利处境的绝望人群,是否能得到兜底救助。而这两项,你大清都很成问题,而且随着朝廷越来越缺钱,会越来越成问题。
当屁民奴才们发现,因为“战时”所导致的大萧条状态下,朝廷只给体制内兜底,无论是发钱还是“好工作”都只给体制内留着,而把体制外的他们当成炮灰食材,那么,“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团结一心对抗美帝”这种说辞,立马就会破产。甚至于,这种“外敌”叙事,没准还要演变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PS:有些爱说风凉话的海外高华缓则,动辄用“你国人被封三年也没造反”说事。但在我看来,三年封锁暴政,恰恰是个转折点,它把你国用改开经济发展堆积出来的“国家凝聚力”假象,都透支殆尽、嚯嚯完了。
个人认为,大封锁之所以居然能死撑三年之久,原因一方面是朝廷挟“防疫”之政治正确(所以皇上瞎说大实话“算政治账”,后果非常严重),另一方面则是,那时你国屁民还有点家底,对自己的前途未来还有点不切实际的期待,所以不那么愿意违抗官府,宁愿咬牙忍忍。
而现在的贸易战,这俩前提都没了:因为缺钱,官府做事越来越没底线(远洋捕捞);因为存款已经快消耗完了,高失业率下对个人未来前途也不乐观,所以屁民的忍耐力也在大大下降。官民双方都以这种状态进入贸易战,我要是皇上我得吓得睡不着觉。然而皇上本人,恐怕还没有此等自觉……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