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档脱口秀节目我都看了一些。脱口秀和他的朋友们,喜剧之王单口季。

我个人的感受,都不好看,特别是喜剧之王单口季,更差。

我觉得差的点是,一很多段子本身写得不行,二强上价值太煽情,三客套太墨迹。很多我都快进过去了。

但是吧,这里面有一个我有点纠结的问题。那就是,今年毫无疑问,女性话题太多了,而我呢,作为一个男性,当我说她们说的不好的时候,我是否是中立的?我是否骨子里有一些连我都没意识到的男性立场在作怪呢?毕竟,谁又能真正的了解自己呢?

你们觉得呢?好看吗?特别是,女性观众觉得怎么样呢?

补充一点,昨晚看了一个叫陈艾的女选手,她说的她的精神病的话题,我觉得说的挺好的。

@kurt2715 先说结论:因为我也没有全部都看,只看了一些刷到的切片,从我看到的部分来说,我觉得以“挺好”为中轴在“一般”和“好”的两端摇摆。

颜怡颜悦刚红的时候上过一个播客聊自己收到的批评,当时两姐妹说的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大意是:我们(作为内容创作者)并不在意被骂,但我们(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我很在意对方骂得好不好笑——问题是男的骂得并不好笑。由此我觉得,“基于内容的文本和结构的批评”和“从男性视角出发对女性创作者表达的恶评打压”实际上并不是很难分清。

回应你提出的第一点:段子本身写得不行。我觉得这个批评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也同时觉得今年的节目总体比前两年的要好一些,也许因为视角更多元的缘故,因为有来自不同背景的女性带着她们的人生经历走上了这个舞台。

脱口秀最早兴起于十九世纪晚期的美国时并不是一种政治表达的媒介,更像是一种只聊日常琐碎的单人喜剧的表演形式,到二十世纪中期才逐渐加入了对政治、宗教和性这种争议性话题的讨论。如果你看过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话应该有印象,在当时讲脱口秀,即使是在地下酒吧这种相对私密的公共场合都是会被破门而入的警察带走的。真正发展到黄金时代可以相对自由地批判当时的社会现状已经是二十世纪末了,那之后一直到当代才逐渐走向商业化变成更为成熟的文化产业。也就是说,脱口秀这类表演形式演变至今,在其发源地的美国走过了相当一段长的历史,而脱口秀演员最终在舞台上呈现的作品也和个人生活以及当时社会背景高度相关。这种喜剧表演形式被引入中国只是近十年的事,中国有足够多地狱笑话的土壤但却没有与其相匹配的宽松的言论审查制度,坦白讲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写成这样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走到台前的这些女性脱口秀演员值得更多善意的鼓励和更建设性的批评。

其次回应你提出的第二点:强上价值太煽情。我不知道你看过多少脱口秀(for the record 这里没有说看得不够多就不能表达看法的意思,但我想表达的是)当代很多公认高分优秀的脱口秀作品恐怕都有煽情和上价值的问题,比如Hannah Gadsby 2018年的告别秀Nanette,还有我个人很喜欢的印度脱口秀演员Vir Das的专场。一方面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个人风格,另一方面我觉得脱口秀本身就有公共演讲的性质在,叠加其喜剧形式本身就意在在观众中煽动起夸张的情绪起伏,以及表达演员自身的政治诉求。我相信单口喜剧尽管是发生在剧场中,但刀锋是意在舞台之外的。“强”上价值与“太”煽情的确是个创作内容与结构上的问题,有改进的空间。但“上价值”和“煽情”个人认为并不是,至于什么算“强”什么算“太”,我觉得值得讨论。

你提到的第三点我不是太理解具体是指什么,如果能展开举例聊一下的话也许我们可以讨论。

最后作为一个男性,当你说她们说的不好的时候,你是否是中立的?我觉得你不是。就像当我说她们说的好的时候,我也清楚地意识到我并不是中立的。我会天然更愿意献上一些溢美之词尽管在打分的时候我可能更愿意让我相对客观的鉴赏能力占上风打个及格分,但我不觉得这是自相矛盾的事情。

关注

@aliceouterspace @kurt2715 观众不需要中立,你get到了演员的点他就是好的,反之get不到在你这就是不好。什么天花板周奇墨在我这他就是地板,厌女梗令人反感不适。何广智的舔狗段子我也只觉得莫名其妙,哪怕他确实火。男脱演员里我觉得他们还不如江梓浩,至少听他的段子比较舒服。

@Rwby @kurt2715 如果你是在谈个人对文艺作品的感受的话这么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你在表达你作为一个在表演中追求共鸣体验的观众特定的审美偏好。但你如果在评价文艺作品的好坏的话,你需要知道,get到一个演员的点,只能说明你和他或她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但不能推出‘就是好的’。这只说明在你眼里是好的,而不是他或她‘本身’就好。混淆这两个层次,是逻辑上的错误。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