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都在讨论那个被丈夫用铁链锁在小屋,一共生了八个孩子的女人,这个事情唤醒了我埋在心底很多年的记忆,说忘记其实也从未忘,但每次想起又太压抑,从没和人提及(很长,但还是整理出来吧)
那时我刚毕业,还和某一任ex在一起,第一次和他趁春节前的假期回他家乡。他家是农村的(避免地域歧视具体位置就不说了,但的确是会被猜到的几个省份之一),虽然还没到讨论结婚的阶段,可我也不介意去他家看看,因为想知道真正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很久了,那之前我却从未有机会在任何一个村子住过。我一直觉得自己肯定很喜欢乡村生活,更何况是他家乡。
我对物质条件很随便,所以刚开始时完全没有不适应。何况他父母家房子是新盖的,虽然是一层平房,但朴素干净,有小院子,房间不多,可也足够两个儿子回家时一起住,还有空房,平常放一些农具和粮食之类。冬天很冷,但他妈妈买了电热毯给我,白天在户外多穿几层衣服,加上每天阳光很好,也就都没问题了。最开始觉得好开心,除了要吃完他妈妈夹给我的太多肉菜,可以说毫无苦恼。
这样过了一周左右,有一天他和我说,要带我去看看奶奶,因为轮到他们给奶奶送饭了。奶奶还住在老房子里,离得不远,于是我们就带着饭菜穿过村子去老房子。路上遇到邻居打招呼,还以为我和他已经结婚了呢,他也没解释。
老房子院子更大,但很破败,记忆里好像还是土坯房。走进去院里没人,他带着我一直走到角落的一个小房间,掏出钥匙打开了一把挂锁,推开门,里面黑黑的,不知道内部的样子,因为紧接着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巨大的骚臭味,熏得我在原地站住了。他也没有进屋,而是先用手拦住我,再歪着身子对着屋里喊道“奶奶,吃东西了!”
然后这时,一个头发全白蓬乱披在肩头的老人的上半身从黑暗里浮现出来,她沿着靠在门边的炕沿,慢慢挪动到门口。我完全不记得她的脸,也不记得胖瘦,印象中只是黑乎乎的一团,或者也许她从未抬头。而我那时脑子一瞬间也几乎空白,能清晰记住的只有声音,她轻轻的呻吟,以及“哗啦 哗啦 哗啦”——是锁链的声音。紧接着看到一个灰色的桶——但也许不是灰色的,只是用太久太脏,所以才是那样的颜色,被从屋里的地面上推到门口阳光下。ex走过去,把带来的饭菜直接倒进了那个桶……
我不记得他后来和他奶奶说什么了,他们用方言对话时本来我就很难听懂。我只是站在那扇门对面,僵在那里,说不出话,就是看,看他又把饭盒盖好,把那个灰桶推回屋,“哗啦哗啦哗啦”,白色的头发没入暗处,然后是锁头的“咚”……
他转过身走向我时,表情有点儿严肃,但没有任何特别的情绪,说:“我奶已经糊涂了,得给她锁起来…不锁上她就乱走… 她又跟我说吃不饱,说我婶不给她饭吃,其实她都记不住吃过…她总想着要吃,能吃能拉… ”
我说“嗯”,他自顾自继续讲着他们家和他大伯家的矛盾,以及奶奶只能留在老房子里轮流送饭的情况,其他我都记不住了,好像也听不太懂,只是非常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一种真实的恐怖,恐惧让我把嘴闭得严严的,什么也不问,就仿佛可以“理解”一样,我也几乎努力去理解了,可还是不行,恐惧一旦出现就无法消除…
我又在他家住了两天,一切都和之前一样和睦平静。可是那两天里我开始怀疑我完全不懂这个人,即使他打了热水端着盆来让我洗脚。同样我也完全不懂他的爸爸妈妈,即使他们对我笑得很热情。他哥哥回家了带来了小女儿,还可爱,所有人欢声笑语聚在一起,小康的乡村家庭,什么都很不错的样子… 但是我知道自己再没办法像刚来时那么投入了,因为我总会想到那团白色的乱发,灰色的桶,哗啦哗啦… 那里没有端上桌的饭菜,估计也没有灯?而且当然更没有热洗脚水、电热毯,没有我们在吃的糖果,没有孩子的笑声,新年时没有其他人。
在他家用链子拴着的,还有另一样东西,是狗。那是一条灰色夹杂白毛的狗,不仅系着一条铁链,还关在一个铁笼子里。我刚进门时原本很开心,因为以为有狗玩,可是我逗狗时他却忽然说“不要理它,没什么好玩的,就是拴这里看个门”,我有些困惑,因为平日里他明明很喜欢逗猫猫狗狗,但以为是乡下狗没打疫苗吧,就算了。但每次进出,我还是会和狗打打招呼,逗几下,但发现它不再对我叫之后,也就一直不太理人了,只是趴着。
后来ex说,他们那边经常有狗肉贩子来偷狗,都是些混混,有时直接对着门里喊“把你家狗带走了啊,别出来,老实在屋里坐着就没你们的事”… 所以后来就用链子把狗拴起来,这样抢不走。在我住在他家的一个多星期里,狗连笼子都没出来过,一直在里面,旁边一个饭盆,吃喝拉撒都在笼子里,除了我没有人多看他一眼。
离开他家时,在长途大巴上本来一切都很正常,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忽然发现自己开始流泪,是那种自己都震惊的止不住的流泪。他当然很快发现了,觉得奇怪,也有点儿责备的意思,问“怎么了,你不是一直都挺开心吗?” 我说“我的确觉得挺好,不知道… 可能是因为那个电影吧(当时大巴车在放电影)… 但是好像忽然想到,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那和我从小想的不同… 可是好像只能那样生活了是不是…”他说“你在想什么啊?别人不也都这么活吗?” 我说“可是我以前想的活法不是这样的…你别担心,让我哭一下可能就好了…”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当然会飞快地意识到那样的人、那样的的生活,都原本是我应该远离的(要澄清的是,我不是说乡村,而是那样的为人,并不是所有乡村的人都如此)。所以不必再向我指出ex有多少“国蝻”特征。但是在刚刚大学毕业完全没有阅历的那个年纪,我确实无法马上看清楚,甚至连本能地感到的恐惧和痛苦,我都曾极力压制、自欺欺人,更不要说直接回一句“这很可怕”。
是和他彻底分手后(又过了一年),我才意识到曾经有过多么糟糕的事摆在眼前,自己却只是看着什么都没说……
之后这些年我一个人旅行时,总会试着再回到乡村看看。想做一点和乡村有关的事,也隐隐与此有关。只不过必须承认,我虽然试过,最后还是发现自己做不了什么。改变不了自己外人的身份,连某个人的准家人都不算,以路人身份看到和介入的只会更少,太多事根本没有人会跟我讲实话。
记得那一年春节过去后不久,ex忽然又说:“你记得你去我家时,那个特地跑来看你的邻居吗?就是也挺高的那个老太太?” 我说我有印象。他说“我妈和我说她死了。自杀,在家里上吊了。因为罚超生的查到她家,她儿子早躲了,但没想到大过年的还把她家电视拉走了,她老头被关起来,不交钱不放人。然后大过年的,她就上吊了,第二天才被人发现… ”
这就是目前为止我“最深入乡村”的一段经历,如果我可以用这么“客气”的词来总结的话。
所以,为什么人们看到那么多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有时人要成为彼此的地狱,即使是对自己的母亲、奶奶,也可以用链子拴在黑屋子里,用桶喂食?为什么人会在大过年的时候去死?又为什么有人非要生?
我不知道。或者我只是没资格回答。所以我也无法诅咒完那些人转头就安然入睡。我只是感到痛苦和耻辱,为所有泥潭中的人,包括站在边上的自己,可是我只哭过那一次,如今眼泪已经干了很久了。
我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维护的一些记录
disclaimer:
老早以前就想写一写,又觉得自己的经历比起很多朋友来说无非是小打小闹,无法构成参考,当时每次会话的笔记也七零八落找不到了;最近又总在想这些,姑且还是稍微写了一点。
以下基本是总结了之前我的therapist与我完成谈话疗程之后,过了很久还种在我脑袋里、让我回忆起来能打起精神的一些零碎想法,是非常specific的一家之言,可能比较适用于工作学业受挫而被负面情绪痛击,感到自己unworthy的朋友。此外这位therapist和我的情况都适用于一种相对challenging的医患(?)关系,我这个人性格非常粘糊,有些不必要的纤细,行文也冗长啰嗦,绝不适用于所有人。此外对需要服用精神类药物或者经历巨大外界创痛的朋友,不一定够参考。
-检视负面情绪比如挫败感的来源
做某件事感到痛苦,正是因为在追求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很难维持或达到的。在感到挫折的时候,可以试着重新检视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坚持做这件事的原因和事到如今继续坚持的必要性,肯定自己的坚持,肯定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客观承认自己在做的东西很了不起、同时也很难,出点岔子也很正常。自我肯定之后,余下做事的具体细节就更像单纯的解数学题了(李大猫,2020)。
-和负面情绪共存
承认和分析自己的负面情绪,了解自己的痛苦是因为什么,然后(高亮)live with it。很多时候人确实感到很痛苦,但可以带着这样的痛苦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的时候,就继续坚持做下去。实在做不下去了,那就立刻找健康的出口。
【不是说让大家崩溃了再去找情绪出口!】况且能不能坚持下去的分界线也是很微妙的,只是对多数人来说,生活、工作、学业上的具体困难正是你痛苦的来源,在你承认和正视这种原因之后,最高效的方法当然是把这个困难直接解决,其他的出口只是一种辅助(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但绝对不是全部)。
-健康的出口
一般基于个人情况。对我的咨询师来说他的出口是一个人散步一小时,对我来说一小时可能不够,肯定也有很多朋友讨厌散步的,其他还有大家都知道的音乐、冥想、摸猫猫、艺术闯作、勾毛线…
多数社会人遇到的实际困难都可以通过(和同事同学同行导师老板等)沟通交流变得轻松,这是最有效的出口,当然心理困扰到这种程度肯定是做不来这件事的。比如我原本朋友就少,还到了一种无法和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痛苦的、绝不可能和线下朋友们敞开心扉的程度。这种情况我的想法是不妨从不认识的人开始一步步来,独自参加一些和引发苦恼的本职无关的社交活动,比如什么烹饪workshop,跳舞,zumba课,激烈的对抗运动比如拳击壁球,跟陌生网友联机打游戏。能从交流中得到快乐之后,再去硬着头皮做别的交流。
-helpful thinking 与 unhelpful thinking
在我自陈自己多年来持续beat up自己的时候,我的咨询师说了这么一段话:对有些人来说抽打自己是有用的,但是对你来说看来这个方法没有用,毕竟你已经抽了这么多年了,如果真的有用那目标早就达成了。
给自己的想法贴上helpful和unhelpful的标签,而不是判定自己的想法很负面很坏从而二阶beat up自己。从沉溺于某种无帮助的想法“妈生我不如生叉烧”,或者苦恼“我怎么又有'坏'想法了居然觉得自己不如叉烧”,转变到思考这种想法是有用还是没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帮你“无害化”这些想法。将叉烧想法归为无帮助之后,就像一脚把它踢进医疗废物的垃圾桶里。可能一开始没有这么爽快,但久了心里的负担也会被卸下一些;更重要的是把helpful当作标准之后,不知不觉间行为和思考方式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怎样算是有进步?Frequency, intensity, duration
放在一起搜索这几个词,能看到它们在和人的行为相关的许多领域都能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我的therapist试着让我用它们衡量一切helpful行为和unhelpful行为——主要是细致地查看并及时嘉奖自己的进步。做出helpful行为(哪怕就是看1页书,做1小时的工)之后,比对和记录,从每天看1页书进步到每8小时看1页书,这就是frequency的大提升。
关于提升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法可以去参考一些讲productivity的书,我不是很懂,再具体就不展开讲了。
-进一步的进步:rigidity or flexibility
心理学上rigidity可能更多指无法与人共情的人格障碍性格?也能看出来我的咨询师是一位挪用大师,我们的对谈很多时候就是他提一个心理学概念然后胡乱发散…他主要是把rigid和flexible的概念用在对待自身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方面。
这个应当建立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是一种有点难描述的状态。在你摆脱了惊恐、僵直的爬虫脑控制阶段之后,会感到活力和智慧慢慢回到你的身上,它们也不是枯竭了,只是被暂时封住了;除了放大的负面情绪让你无暇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之外,病理学上,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也会让你的海马体萎缩变弱。在这个阶段尽量把be flexible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任何想法的时候下意识多问问"So what?""What if...?" 检视之前的rigid阶段有没有忽视生活的新方向和新可能,自己的志趣目标是否有变化,不仅能帮助康复,甚至还有可能找到人生的新阶段。
-心理问题可能像山谷回音
反反复复,而且很可能永远不会消失,对我来说这是自己的心理问题最本质的特点,我在面对同样情境时以同样的方式跌倒兜圈子的时间甚至长过不少网友的年龄。对熟悉的困扰感到厌烦,也对一再困扰的好像很无能的自己感到厌烦,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多数人都要撞个两三次墙,少数要撞四五次,也没有关系,有我给大家兜底。找到对的目标然后坚持,如果总出问题,仔细检查目标是不是有问题,没问题的话调整心情和方法再继续坚持。开始痛苦抽打自己的时候再回去走全套流程,像坚持健身一样坚持调整和呵护自己,总是能比一条路走到黑少撞几次墙的。
@Orika @board 如果是完全小白的话是不是常见概念也不太清楚?基于这种情况,从最最基础的开始理解比较好,比如服务器是什么,代码运行原理,网页是如何呈现的,终端之间怎样交互信息……有了这些才能去理解编程语言,不同语言有什么作用,如何按照自己需求来学习之类,像python是面向数据整合,学了可以爬虫,css JavaScript是面向网页前端设计,学了可以搭博客,javaphp是面向后网页端服务器程序,学了可以搭数据库……我个人完全不懂这方面,才刚开始我接触,但必须是要根据你的需求来从部分知识切入,决定到底需不需要学习编程,学什么,而不是先大框架再部分,那样是反常识的
针对这种情况推荐【【计算机科学速成课】[40集全/精校] - Crash Course Computer Science-哔哩哔哩】https://b23.tv/PIZEEj
这个网站可以测试你的阅读能力的等级,而且还可推荐对应的推荐书目。
http://macmillanreaders.com/level-test/
这个测试,结束之后可以看一下推荐书目,然后配合推荐书目的蓝思值,可以成为一套很好的帮助英文学习者找到适合难度书的系统。
https://hub.lexile.com
《精神病学史: 从收容院到百忧解》
作者:爱德华·肖特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8
下載:https://libgen.is/book/index.php?md5=B6530149F711F14580C20ED60BCED0CC
《徐梵澄文集: 全16册》
作者:徐梵澄
上海三联书店 2006
下載:https://libgen.is/book/index.php?md5=DA679CB045A85AF513D6C7A8527EFC70
《幻灭三部曲》
作者:马沙多·德·阿西斯
漓江出版社 1992.6
下載:https://libgen.is/book/index.php?md5=B7F052B6EE3BDA4BEF13F3FD193E1B53
《日本人的“真面目”》
作者:卞毓方
漓江出版社 2016
下載:https://libgen.is/book/index.php?md5=7BB9E3526F183959217DA2619E8E7A0F
《捡史: 郭论》
作者:郭德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下載:https://libgen.is/book/index.php?md5=D04470FD136C0C5C8E2AC84FF77E496E
《寻隐日本》
作者:白洲正子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下載:https://libgen.is/book/index.php?md5=E023148DF4269518A02BF0B32DB726A5
《成年人简易钢琴教程》
作者:李妍冰
湖南文艺 2008
下載:https://libgen.is/book/index.php?md5=39C4B4558101DD39C4E9F61BFACE6B56
#抑郁自救
和拍照一样,如果对焦在一个点上,画面中其它东西会变得模糊。
敏感→痛苦
镜头对焦在敏感上,你可能只看得见敏感和痛苦两样东西。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清晰地展现在你眼前。因为敏感而痛苦,因无法改变刻在基因里的敏感而更痛苦,你以为自己在死循环里。
不。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请把镜头拉远些。
敏感→哪里不对劲→痛苦
这才是镜头里全部的东西,请把焦点对准不对劲的地方,它才是痛苦的直接原因。痛苦是由它带来的,敏感只是放大了它。
请把镜头对准「哪里不对劲」的地方,观察它、记录它、谈论它、思考它、解决它。
既然敏感可以放大痛苦,那它也一定可以放大幸福。
一个相对神经大条的姐姐有次和我感叹,她说:你们敏感的人看到的世界真的不一样。朋友感谢我关心她,说了很细节的一些事情,而我自己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她的事,是她说了以后我才意识到的。
你可以选择把敏感变成幸福的源泉。至于痛苦,那只是敏感在提醒「这里有个不对劲的东西需要你解决」。
明年这时候我要做你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