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说到这个(哪个,喂),前几天在书店找到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感觉当下拿来读十分合适,是爱尔斯坦的《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社会和政治思想中的女性》。
还没有开始看(因为还找到一本韩炳哲的书,难以抉择嘿嘿嘿嘿),所以给tl的大家摘一段介绍!
“爱尔斯坦在本书中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政治共同体和一种公民身份,这种政治共同体和公民身份既包含了公共和私人两个面向,也能容纳不同性别、不同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迈克尔•沃尔泽
看了前言和导论部分,爱尔斯坦说她的这本书不是能够给人即时行动的激励的那种书,而是一种“令人不安地打破官方那种无知的、人为的平静”,这本书是一次“举证,是一种不失坚决却比较温和的行动,它解开死结、去除混沌、冲刷迷层,并且沿途在每一点上提供道德和政治的判断。”爱尔斯坦希望她的书能成为“检验反思的试金石”,我希望我看完这本书以后也能反思到自己过去的反思XD
祝我阅读愉快!

#justabookmark

然后顺便再推荐几个手机上的自由开源的中文输入法,让百度和搜狗从你的手机里面爪巴

Trime/同文输入法

这个输入法应该是手机上最早的自由开源输入法之一了,以前我还在用安卓4.x的时候就用过这个输入法。这个输入法基于有名的rime框架,而这个框架也是自由软件界最重要的中文输入组件之一。rime允许你自己设计输入法,从拼音到双拼到注音(港澳台拼音)再到五笔 等等,Trime自然也不例外。但是非常可惜的一点是,虽然它是手机应用,但是它仍然和它的前辈一样,不自带任何输入方案,没法开箱即用。想用它的话建议进入app后点击右上角,选择寻求帮助-维基教程,然后去下载你的default,yaml和心仪的输入方案。但是目前由于上游开发的原因,软件还存在一定的bug,新手请谨慎使用,并且建议看到文章末尾

网上有一个双拼方案叫小鹤双拼(flypy)的,其开发者根据Trime改出了一个预装他们方案的版本,可以一试。

笔画输入法
一个名叫Conway(康威)的老外写就的输入法,是以前按键机上那种五笔输入法。没有按键声音和振动,打击感=0,但是能用。

OpenWnn
安卓1.x时期的远古输入法,只能在远古的4.x及以下版本的设备使用。

---下下下下下下下策---

!!专有软件警告!!

Gboard

来自谷歌的万能输入法,几乎这个世界上稍微有点排面的语言它都支持,在设置里添加中文后不用翻墙都能很快下好语言包。功能基本够用,可以自定义背景,打击感强,唯一的缺点是不开源,应该是基于AOSP的键盘制作的。这个键盘虽然不是自由开源软件,但是它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够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将隐私泄露降低到最小的级别的输入法。记得在设置底下的“高级”栏里面关闭数据收集(用户体验体验计划)



*Trime是一个优秀的输入法,但是之前已经很久没更新了。最近来了新的开发者,现在在疯狂跟进谷歌的设计风格并升级代码,这些开发导致软件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明明放了schema(输入方案)但是Trime却找不到的问题,这也是我不建议初学者直接就用Trime的原因:不希望留下不好的印象吧。。


#libre_bulletin

求问万友,最近英语课有个作业,是读一本 200 页以上的,2000 年之后出版的,英语母语者写的,非幻想题材的小说,大家有什么推荐吗

#捞书今天份
非平面(哥伦比亚大学首部漫画形式的博士论文,包揽多项国际大奖的天才奇书,一部人人都能读懂的学术著作。)
book4you.org/book/19145443/126

来自新世界(全2册)(1000年以后的"未来世界","恶意毕现"的奇幻恐怖小说神作)
book4you.org/book/19145496/a2c

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
book4you.org/book/19145503/8e4

地中海的衰落:文明的征程【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埃及四千年》《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均源起这部书】
book4you.org/book/19145440/6ec

租房搬家清单: 

主要是阐述思路供大家参考,列出的物品只是举例,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是以装箱(寄件)为主要形式来安排异地搬家的行李进度,但具体的分类方式应该也适用于同城搬家。
我的经验多半都在租房搬家,所以该清单不涉及任何大件电器。

A:随身携带的行李(1-2个大行李箱+床上用品收纳包)
说明:
这个行李箱最好在出发前12小时内装箱,一来从决定搬家到装这个箱子之前,你可以随时对它的内容进行添减;二来相应的物品不会因为提前装箱而影响你的日常使用。
它的功能是“到了目的地之后,即使只打开这个箱子,也能确保在有时间整理其他行李之前可以正常生活”。

1. 洗漱用品:牙膏牙刷漱口杯、毛巾&浴巾、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梳子和发圈、吹风机和干发帽
2. 衣物:至少1套睡衣、2套内衣&秋衣裤、3套日常衣物、1件当季外套(避免气温骤降)、三双鞋(功能不同,比如运动+通勤+拖鞋)、建议准备几个便携衣架
3. 日用品:口罩、化妆品、隐形眼镜用品、卷纸&纸巾、生理用品、纸笔书籍;
4. 电子设备及相关:手机、平板、充电宝、手机充电器和插头、自拍杆等;笔记本电脑、电脑充电器、键鼠、USB转接口等;
5. 证件和文件:身份证、驾照、护照、毕业证和学位证、工牌、银行卡、劳动合同等。
6. 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套、被子(新住处没有床和床垫的话得提前准备……)

精简思路:
牙膏牙刷等如果没有惯用品牌,可以临时购买,洗发水沐浴露可以灌旅行装,漱口杯可以在这几天暂时和喝水的杯子合并。住酒店的话酒店有的东西就都不用带。
但所有证件和文件类物品建议亲自携带。如果暂时用不上,决定放在后续的等,注意要提前扫描电子版备用。
自己需要随身照看的行李越少越好。如果拥有不止一套床上用品,就没必要随身携带一套了。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匀出一套备用的,放在B类行李里。

B:搬家后要尽快开始使用的行李(纸箱&编织袋)
这些东西最好在搬家前的一周内进行装箱,需求特殊的需要分类(比如保价或保温)。如果选择寄件,最好在出发前1-3天寄出(取决于具体时效),确保能在搬家当天就能开始使用。
这部分行李的功能是“用A类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能够尽快在短期内恢复搬家前的生活秩序”。

1. 当季的全部衣物和鞋、内衣、衣架(建议使用编织袋打包,如果用物流或快递寄件,最好在打包后在编织袋外套纸箱,防止运输过程中沾到水或脏污)、包和配饰等;
2. 其他电子设备,如外置光驱、手柄、蓝牙音箱、游戏机等
3. 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套、被子、毛绒玩具等
4. 厨房用品:锅碗瓢盆、腌菜和酱料、调味品和食材等(搬家前最好能把东西都吃完吧)
5. 近期兴趣所在的物件:三个月内你主要在玩的东西,如手账、皮革、缝纫、烹饪、烘焙用品等
6. 日用品:洗衣液、洗发水、沐浴露、搓澡刷之类的盥洗用品
7. 零食、书籍(注意书籍不要全都放在一个箱子里,会很沉,最好和衣服混着放,让重量更均匀的同时也能防止运输带来的磕角等问题)

精简思路:
三个月内没有用过或使用频率很低的东西,可以归类到C类行李里,减少你搬家后开箱所花费的精力。

C. 其他短期内不需要用的行李
一般来说,搬家后短期内不需要用的东西,在搬家之前也有一段时间没有用过了,所以从决定搬家的时候,或者更早,从隐约考虑起了搬家这件事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陆续装箱了。
这部分行李的功能是“搬家已经够累的了,我可以把这些东西一直放在角落,先松快一段时间,等有需要了再找”。
1. 衣物:其余所有衣物,下一个季节的要重点区分开
2. 备用的床上用品
3. 以前的兴趣用品(三个月以内很少再用的东西)
4. 纪念品
5. 房子里余下的所有不知道怎么分类的东西

精简思路:
半年内没有用过或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的物品,可以顺便考虑一下“我是否真的还需要它”,可以丢弃、赠送或转卖处理,无法舍弃但又确实占地方的可以寄回家(如果可以的话)。

D类:抵达新家后马上就要用的(如果带过去比较麻烦,也可以在新住处附近的超市购买)
清洁用品,如抹布、手套、清洁剂、消毒剂、扫帚、拖把等,擦玻璃可以适当准备旧报纸。
搬家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行李箱,而是打扫卫生。

此外,如果有宠物,建议提前把绝大部分囤的宠物用品寄去新家,只需从旧住处携带正在使用的宠物用品即可。但是正在用的猫砂没必要全带过去,如果猫的适应力和智商OK,猫砂和砂盆可以直接用新的,从旧的里舀一些用于混匀气味就行……(真的有见过朋友的傻猫吃猫砂)

#清洁工具推荐

卧槽盆友们!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我之前疯狂吐槽有的盘子有的杯子somehow用勺子一刮就出印子而且无法判断什么类型会出印子什么类型不会。

我最近看清洁小姐姐带货突然发现这个印子!居然能被擦掉!!!
惊为天人的买了回来一顿狂擦居然真的擦掉了!!!!
啊啊啊!!!

就是说我看爱情类漫画的时候,会把漫画和现实完全分开,但dark heaven的情侣描写太正常太好了,是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互动……我是真的很羡慕,也会有想谈恋爱的冲动。

@ziwendong 朋友,人格障碍或者精神疾病都有很复杂诊断方法,最好避免只凭一种现象或者行为猜测对方是否有人格障碍的行为。可以说很多人和精神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他人不行罢了

既然无法体察我的痛苦,也无法变成我过我的的人生,那么你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让我不要去死呢。

看到有人在自杀宣言底下评论类似 别死,活着,日子总会变得更好,我很想反问 你真的可以背负别人的重担和人生吗?你可以替他活吗?

死人在死前祝福他的爱人,这个祝福继承了死人的执念。从而它活过来,变成了一种诅咒。

红弦里的思考是浅而简单的,抛出几个大问题,用几种矛盾和词藻构建宏大的叙事风格。简而言之就是比较普通。但它仍然让我感到心痛,最后那杯失忆之酒将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束方法。一边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一面又让人知道他们两个的故事已经彻底终结。我曾幻想活下来的那个人成为爱情的坟墓,他将永远背负枷锁,可他选择去遗忘,世上再没有它存活过的证明。我开始悔恨为什么刚才不选我爱你,至少那是热烈地爱过,至少它存在过。

最后要从“我爱你我爱你我真的爱死你了”的告白和 告诉多诺万真相 里面选其中之一真是有够过分。我知道这是游戏的最后,社会的未来不会再被记录游玩,但我又如何劝说自己选择爱,而非未来呢。

已通关红弦俱乐部。最后多诺万会不会来到大厦下收集布兰迪斯的碎骨,聆听那句本应该存在的“我爱你,我爱你”。

有的时候我的语言系统会变得粉碎,说中文的时候会经常嘴瓢,而我的英语本来就很塑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搬运一下】每次讨论公共场所trans-inclusivie policy的争议点都会落到“没做手术还有penis的mtf进入女性空间会便利性侵”这个问题上,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是对性行为的阳具中心+heteronormative既有想象主导了这一话题,而忽视了【完善不限定性别、不限定参与器官和性姿势的性犯罪法律】这一路径。
但其实有trans-inclusive policy(即允许人们根据其性别认同进入相应的性别空间,以及建设无性别分化的公共设施)的地区,基本能满足的条件是:
1.法律上有对gender recognition做出明确规定,并且承认跨性别者的legal gender
2.性犯罪法的规定是性别中立的,而非局限于男对女的性犯罪行为。(也就是说哪怕一个mtf在法律上性别是女了,她性侵了其他女性,也算是犯了性侵罪,因为同性性侵也是性侵。又不像内地和港澳,默认rape仅限于男对女,所以如果一个人性别身份是女,她对另一女性实施rape不能按rape罪判……= =)
比如被热议的美国Virginia 州某中学male in skirt(信息显示其性别认同为gender-fluid)性侵女生而受到所谓的trans-inclusive policy包庇,得以脱罪。但实际上,这起案件发生在5月底,当时该学校所在的Loudoun County 地区尚未推广trans-inclusive bathroom policy,尽管后来允许学生根据ta们的gender identities来选择厕所,也未对非二元性别者做出明确说明。(但应该会设立第三卫生间)
但这个案子在庭审中的争议点不在于性侵者ta当时能不能进入女厕所,而在于法庭如何处理青少年之间的dating violence/sexual assault。当然在处理这一案件时,校方试图否认性侵事实的应对是不当的,发生在亲密关系中的非同意性接触、性暴力也应当得到惩戒。也就是说,这是完善性犯罪法律的议题,而不是模糊重点讨论trans-inclusive policy的话题。这个人后来被制裁的原因是违背当事人意愿试图发生性关系(哪怕二人之前曾经有过合意性行为,但这不代表这个性侵者与受害者发生的每一次性关系就都能自动获得性同意),而非ta能够进入女厕。
如果任由保守派把复杂的dating violence议题简化成“有penis的人能进女厕”的话题,不光会制约跨性别/性别非二元群体使用公共设施,还会阻碍性犯罪法的完善。就比如对女性同性性暴力议题的边缘化(特别是顺性别女性之间的),默认没有penis就是安全的,没有penis参与的性行为在法律上的有效性和危害性低于有penis参与的性行为。但如果动动手指搜索,会发现发生在女子监狱中的顺性别女性性暴力事件并不少见,其频率远远大于全网搜不出五个的所谓“跨女被关进女子监狱性侵顺女”案件。当然如果搜“跨性别/变性人 监狱”,出来更多的案例会是跨女被关进男子监狱惨遭群体性侵(这还是相对封闭滞后的简中媒体)……

另外在大陆担心啥mtf进单性厕所性侵能脱罪啊,是外宾吗?此地法律是不承认gender recognition的,一律按照性别重置手术完成态(即全套生殖系统重造)来确认性别身份。而且rape法仅限于男对女,只要rapist在法律上身份还是男,那无论在哪个空间犯下对女性的rape行为,穿裙子还是穿裤子进行的rape,都属于rape罪的管辖范畴。反倒是跨性别女性被rape后,只要法律上性别还是“男”,那就不能按照rape罪来制裁犯罪者。并且碍于此地广泛的排跨风气,跨性别群体由于担心hate crime,在遭遇性侵后更不敢报案。而且此地顺直男在性侵后想轻判、脱罪,根本不用多此一举假装成不被此地法律承认的跨性别女性,直接声称跟女方有过亲密关系、女方拒绝不明确、女方半推半就、女方事后收取了经济补偿、女方穿着过于暴露/行为有性暗示意味等等,按照此地rape culture的惯例,马上一通slut shame啊仙人跳啊诬告零成本组合拳就把锅推给受害人了,还用得着装成此地人人都能踩一脚的跨性别啊?
最后,挪用下Virginia案受害者父亲的话,“I don’t care if he’s homosexual, heterosexual, bisexual, transsexual. He’s a sexual predator.” 问题不在于性取向,不在于性别认同,而在于ta的性侵行为能不能得到合理的审判和制裁。这个人的性侵行为没有得到严厉制裁,不在于ta是gender fluid、ta穿裙子或ta能进入女厕,而是ta与当事人当时被认定为处在亲密关系/性关系中,且学校和法庭对青少年间的dating violence不够重视。男男同性性暴力的根源不在于男同性恋性取向,女女同性性暴力的根源也不在于女同性恋性取向,跨性别/性别非二元者对他人实施性侵的根源不在于ta们的性别认同或ta们可以进入某一场所,而在于【性侵行为】。

现实:一个操蛋的世界
极乐迪斯科:仍然是一个操蛋的世界,但是有金•曷城

看到大家都在讨论那个被丈夫用铁链锁在小屋,一共生了八个孩子的女人,这个事情唤醒了我埋在心底很多年的记忆,说忘记其实也从未忘,但每次想起又太压抑,从没和人提及(很长,但还是整理出来吧) 

那时我刚毕业,还和某一任ex在一起,第一次和他趁春节前的假期回他家乡。他家是农村的(避免地域歧视具体位置就不说了,但的确是会被猜到的几个省份之一),虽然还没到讨论结婚的阶段,可我也不介意去他家看看,因为想知道真正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很久了,那之前我却从未有机会在任何一个村子住过。我一直觉得自己肯定很喜欢乡村生活,更何况是他家乡。
我对物质条件很随便,所以刚开始时完全没有不适应。何况他父母家房子是新盖的,虽然是一层平房,但朴素干净,有小院子,房间不多,可也足够两个儿子回家时一起住,还有空房,平常放一些农具和粮食之类。冬天很冷,但他妈妈买了电热毯给我,白天在户外多穿几层衣服,加上每天阳光很好,也就都没问题了。最开始觉得好开心,除了要吃完他妈妈夹给我的太多肉菜,可以说毫无苦恼。
这样过了一周左右,有一天他和我说,要带我去看看奶奶,因为轮到他们给奶奶送饭了。奶奶还住在老房子里,离得不远,于是我们就带着饭菜穿过村子去老房子。路上遇到邻居打招呼,还以为我和他已经结婚了呢,他也没解释。
老房子院子更大,但很破败,记忆里好像还是土坯房。走进去院里没人,他带着我一直走到角落的一个小房间,掏出钥匙打开了一把挂锁,推开门,里面黑黑的,不知道内部的样子,因为紧接着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巨大的骚臭味,熏得我在原地站住了。他也没有进屋,而是先用手拦住我,再歪着身子对着屋里喊道“奶奶,吃东西了!”
然后这时,一个头发全白蓬乱披在肩头的老人的上半身从黑暗里浮现出来,她沿着靠在门边的炕沿,慢慢挪动到门口。我完全不记得她的脸,也不记得胖瘦,印象中只是黑乎乎的一团,或者也许她从未抬头。而我那时脑子一瞬间也几乎空白,能清晰记住的只有声音,她轻轻的呻吟,以及“哗啦 哗啦 哗啦”——是锁链的声音。紧接着看到一个灰色的桶——但也许不是灰色的,只是用太久太脏,所以才是那样的颜色,被从屋里的地面上推到门口阳光下。ex走过去,把带来的饭菜直接倒进了那个桶……
我不记得他后来和他奶奶说什么了,他们用方言对话时本来我就很难听懂。我只是站在那扇门对面,僵在那里,说不出话,就是看,看他又把饭盒盖好,把那个灰桶推回屋,“哗啦哗啦哗啦”,白色的头发没入暗处,然后是锁头的“咚”……
他转过身走向我时,表情有点儿严肃,但没有任何特别的情绪,说:“我奶已经糊涂了,得给她锁起来…不锁上她就乱走… 她又跟我说吃不饱,说我婶不给她饭吃,其实她都记不住吃过…她总想着要吃,能吃能拉… ”
我说“嗯”,他自顾自继续讲着他们家和他大伯家的矛盾,以及奶奶只能留在老房子里轮流送饭的情况,其他我都记不住了,好像也听不太懂,只是非常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一种真实的恐怖,恐惧让我把嘴闭得严严的,什么也不问,就仿佛可以“理解”一样,我也几乎努力去理解了,可还是不行,恐惧一旦出现就无法消除…
我又在他家住了两天,一切都和之前一样和睦平静。可是那两天里我开始怀疑我完全不懂这个人,即使他打了热水端着盆来让我洗脚。同样我也完全不懂他的爸爸妈妈,即使他们对我笑得很热情。他哥哥回家了带来了小女儿,还可爱,所有人欢声笑语聚在一起,小康的乡村家庭,什么都很不错的样子… 但是我知道自己再没办法像刚来时那么投入了,因为我总会想到那团白色的乱发,灰色的桶,哗啦哗啦… 那里没有端上桌的饭菜,估计也没有灯?而且当然更没有热洗脚水、电热毯,没有我们在吃的糖果,没有孩子的笑声,新年时没有其他人。
在他家用链子拴着的,还有另一样东西,是狗。那是一条灰色夹杂白毛的狗,不仅系着一条铁链,还关在一个铁笼子里。我刚进门时原本很开心,因为以为有狗玩,可是我逗狗时他却忽然说“不要理它,没什么好玩的,就是拴这里看个门”,我有些困惑,因为平日里他明明很喜欢逗猫猫狗狗,但以为是乡下狗没打疫苗吧,就算了。但每次进出,我还是会和狗打打招呼,逗几下,但发现它不再对我叫之后,也就一直不太理人了,只是趴着。
后来ex说,他们那边经常有狗肉贩子来偷狗,都是些混混,有时直接对着门里喊“把你家狗带走了啊,别出来,老实在屋里坐着就没你们的事”… 所以后来就用链子把狗拴起来,这样抢不走。在我住在他家的一个多星期里,狗连笼子都没出来过,一直在里面,旁边一个饭盆,吃喝拉撒都在笼子里,除了我没有人多看他一眼。
离开他家时,在长途大巴上本来一切都很正常,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忽然发现自己开始流泪,是那种自己都震惊的止不住的流泪。他当然很快发现了,觉得奇怪,也有点儿责备的意思,问“怎么了,你不是一直都挺开心吗?” 我说“我的确觉得挺好,不知道… 可能是因为那个电影吧(当时大巴车在放电影)… 但是好像忽然想到,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那和我从小想的不同… 可是好像只能那样生活了是不是…”他说“你在想什么啊?别人不也都这么活吗?” 我说“可是我以前想的活法不是这样的…你别担心,让我哭一下可能就好了…”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当然会飞快地意识到那样的人、那样的的生活,都原本是我应该远离的(要澄清的是,我不是说乡村,而是那样的为人,并不是所有乡村的人都如此)。所以不必再向我指出ex有多少“国蝻”特征。但是在刚刚大学毕业完全没有阅历的那个年纪,我确实无法马上看清楚,甚至连本能地感到的恐惧和痛苦,我都曾极力压制、自欺欺人,更不要说直接回一句“这很可怕”。
是和他彻底分手后(又过了一年),我才意识到曾经有过多么糟糕的事摆在眼前,自己却只是看着什么都没说……

之后这些年我一个人旅行时,总会试着再回到乡村看看。想做一点和乡村有关的事,也隐隐与此有关。只不过必须承认,我虽然试过,最后还是发现自己做不了什么。改变不了自己外人的身份,连某个人的准家人都不算,以路人身份看到和介入的只会更少,太多事根本没有人会跟我讲实话。

记得那一年春节过去后不久,ex忽然又说:“你记得你去我家时,那个特地跑来看你的邻居吗?就是也挺高的那个老太太?” 我说我有印象。他说“我妈和我说她死了。自杀,在家里上吊了。因为罚超生的查到她家,她儿子早躲了,但没想到大过年的还把她家电视拉走了,她老头被关起来,不交钱不放人。然后大过年的,她就上吊了,第二天才被人发现… ”
这就是目前为止我“最深入乡村”的一段经历,如果我可以用这么“客气”的词来总结的话。
所以,为什么人们看到那么多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有时人要成为彼此的地狱,即使是对自己的母亲、奶奶,也可以用链子拴在黑屋子里,用桶喂食?为什么人会在大过年的时候去死?又为什么有人非要生?
我不知道。或者我只是没资格回答。所以我也无法诅咒完那些人转头就安然入睡。我只是感到痛苦和耻辱,为所有泥潭中的人,包括站在边上的自己,可是我只哭过那一次,如今眼泪已经干了很久了。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