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看到那个男比女多3237万的新闻。印象里这个数字好几年前就有了,怎么又炒冷饭。另外很好笑的是 这是个再明显不过的统计学花招——通过隐藏或模糊关键组数据来美化自身情况。
众所周知,男性比女性寿命短,因此这个男比女多三千万的数据对现实的作用不会大于一个屁。哪怕在老中,一旦上了60岁,男女比例也会出现逆转,真的能对现实做出有效预测、真的和生育率走向高正相关的数据你知我知他们更知,是育龄阶段(childbearing period)的男女比例,我不喜欢育龄这个词,就用数据代替吧,老中划分的标准是15-49岁,上限浮动在49-51岁。
这个15-49岁男女数量的数据统计精度很低,尤其是近年来统计局自保型摆烂,但可以肯定,15-49岁男性和女性的数量差早已超过3000万,后来的新闻里一度出现了7000万,直到前两年,有人从人口普查里悄悄计算出15-49岁女性为3亿,男性为3.9亿,也就是说,在这一数据中,男的能比女的多出整整9000万,我数理逻辑很差所以至今没弄懂她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同期看过新闻和评论的uu应该有印象!
那3000万或9000万是个什么概念?如图。
3000万意味着一百次南京大屠杀一百次,9000万意味着再打一次二战。
这是我在豆瓣上发过的内容 当然,没过几小时就被ban了,我也没保存,截图还是在逛Reddit时眼熟才抢救下来的。同样内容发在扣扣空间里则美美收获了一段超长禁言💅期间还有小吊男来问我“怎么看待一女子将男童抱摔下楼”,我把当年男性强奸和故意伤害未成年女孩的事件一股脑发给他让他评价然后把他删了。
痛骟汝爹!你问我怎么看?
我❤️想❤️在❤️你❤️身❤️上❤️和❤️阴❤️茎❤️上❤️捅❤️九❤️千❤️万❤️刀❤️呗❤️
我在这事后对生育相关话题的参与热情降至冰点,这里没有未来,这里只配亡国灭种,看到各种专家出损招我都只有一句话,哪怕你直接撕下伪装的皮,把现行所有女的拉去强制生育我们也堵不上你们靠杀人杀出来的血窟窿。虽然宏观来说,生育率降低的根本原因是女性逐渐找回生育主体的尊严,但这里的规律总是有悖于人间常理,生育率低迷的主因真的单纯只是把能生的人杀光了而已,你们找不到主因或耻于承认,生死存亡之际还想欲盖弥彰,就算女人是菩萨,大自然也不留情面。
Femicide现象并不罕见,但屠杀到这个量级,以至于“自我种族灭绝”的实属罕见,我甚至想给这种Femicide取一个专有名词——selfcide。
别挣扎了,你不灭亡天理难容呀宝宝!
@[email protected] 好文,看完不禁想到传统的儒家叙事中几千年阴魂不散的「奸邪叙事」是否也是一种宏大叙事讲不下去之后的「前」网信办逻辑:只要删(杀)掉奸人,留下的都是善人,就能应对安全威胁和道德恐慌。
让一个人挣不到钱,是一个国家最无耻的处罚手段
春夏是我没怎么关注的一位女演员。对她的了解大概仅限于几年前,朋友向我安利「踏雪寻梅」,说她作为女主角演的不错。但这部电影我一直没来的及看。
刚刚得知,她由于在11月时声援白纸运动,微博言论被翻出来,遭到秋后算账,今后演艺事业会就此止步,恐怕未来无法再出演更多角色了。
我去翻了翻她的豆瓣影人资料,92年12月的女生,现在正是事业上升期。我也看了那些所谓的「支持言论」。老实讲,我觉得她表达的都是一个心地善良且正直的普通人想表达的观点,若换做是非明星账号发出来,可能就是禁言、销号,最多网警叫过去喝次茶,接受个训诫,写悔过书也就到头了。
作为前影视行业从业者,我深知「遭到封杀」的严重性,对于一个演员,是比训诫、罚款、行政处罚、坐牢、甚至遣送出境更加严重的结果。
影视制作公司、艺人经纪团队、院线上下游、视频/影视平台,统统会进入黑名单。作为演员,无法演戏,不会在影视行业里留下任何姓名,甚至,连转行做一个网红的机会也没有。
不让你说话的结果,是让你没有谋生、没有挣钱的机会。
让一个人挣不到钱,是一个国家最无耻的处罚手段
https://twitter.com/whyyoutouzhele/status/1619316658610339843
@francois exactly true 封控三年,困囿于人类丑陋狭小的时间,正常出游投入大自然的机会被极度压缩甚至剥夺,丧失与自然山川的连接和能量交换,就感觉躯体是瘫烂肉,精神也萎靡成烂泥
@kaidinoke 不阴阳怪气的下场
既然出来了,讲一件之前不方便说的事情。
坐标苏南某城市,今年6月初的时候,我参加了某区级宣传部门组织的内部培训会议,辖区内所有乡镇、街道的宣传人员都有参加。
这种比较大型的培训会议开场一般都会由大领导进行一次动员讲话,这次讲话他主动提到了丰县铁链女事件:“大家都知道,我们江苏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又出名了。“然后他说,这次事件是当地宣传部门的重大失职,并要求在场的各位吸取教训,认真反思。他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那边被炎上的宣传文章,他的看法是当地宣传部门稿件选择有问题,原话:如果我是他们的领导,我绝对不会允许这篇文章发出来。
2、事件发酵的一周正好是春节,当地领导因为担心影响省领导过年,没有及时上报,因此“给了舆论发酵的时间”。
3、要做好网络评论管理。
所有的反思中一句都没提到这次事件发酵的根本原因——人口买卖,说明组织内部认为如果当地男人娶不到老婆,就花钱从别的地方买是很正常的行为,反而是不断溢出的民意才是破坏稳定的源头,需要不惜代价遏制。
人民在等待组织的反思,希望人口买卖、监禁、家暴等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不要再次发生;但是组织经过反思,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件反应会更加迅速,让人民没法好好讨论事情本身。
在场的绝大部分宣传部门工作人员都是女性,不知道她们当时的心情如何?
@wotan 疫苗其实远水不解近渴,最最最让我恶心的是,布洛芬扑热息痛抗原你国产量惊人的玩意儿,一方面老百姓抢断货,官方不管不问装死,另一方面火速派人驻守到各大药厂抗原厂把其当作“战略物资”跟老百姓抢药,拿到之后发给自家各路狗腿子和什么烂红十字会。。。大家都知道现在药晚买到一天是什么后果!!!全世界真这么邪恶的政府真是世界第一了。
看了几版网友写的十大年度大事,我有几个感想:
1. 十大事件根本记录不下2022年冲击公众的恶劣事件和灾难事件。
新疆大火,贵州大巴,四月之声,东航坠机,富士康徒步返乡,铁链女,唐山烧烤店打人,河南乡镇银行暴雷就已经占了八件了。
加上二十大,白纸革命,突然解封就十一件,超过十件了。
2. 恶劣事件几乎没有追责。政府的处理不能让网友平息愤怒。
3. 大约网友多数为年轻人。房地产烂尾没有上版。
4. 四通桥事件意义重大,几乎评论区都提到,和几十百人死亡,或者上万人遭难的灾难对比,“不得不”落选。
5. 新闻事件和传播力影响力高度关联。
部分省市遭遇了比上海有过之无不及的灾难,但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
(在自己选择中,我有意不选上海)
6. 河南省同时乡镇银行暴雷,富士康徒步,占了两项重大事故。
(我在四川地震和限电中,也犹豫究竟选死亡人数更多的地震,还是人员范围大的限电事件。)
7. 网友的关注还是主要集中在民生。
冬奥会,佩洛西事件,俄乌网络论战虽是大事,离民生远一些,更少被上版。
8. 墙外的网友更少关心持续一个月,被广泛收看的冬奥会,以及其他中国取得的进步。
9. 慢性长期事件难以作为新闻上版。比如变态封楼核酸关方舱防疫,最惨毕业季,生育率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