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东亚小孩(仅限我自己和朋友和接触到的同类网友样本)后天需要建构的信念
1. 我已经足够好了
2. 我现在已经值得爱和被爱了
3. 我已经可以休息了
4. 我可以寻求帮助
5. 犯错也没关系,是成长中的必要过程
6. 做不到也没关系
7. 我不需要为自己的存在、外貌、身体和自然的行为感到羞耻
8. 我不欠父母的债

@catsama 日本高龄者住宅财团出了一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 twitter.com/gttnnn/status/1362 主要是讲日式一户建,也有公寓相关的,非常细致了。在国内能落地多少另当别论。

网上刷到一条,说控制型家长下,小孩是感受不到爱意的,因为人之所以是人类,ta是有自我意识的,ta不是木偶,而控制型家长只需要一个像机器一样的孩子,听从他们的安排,不管错误与否,或者子女是否认同。
沙漠里快渴死的人类,不会因为你给了块面包就感谢你的,因为这个他根本不需要。

以防大家不知道毛毛象现在搜索
自己发的嘟嘟“检索词 from:me”
互动过的嘟嘟“检索词 in:library”

买了 loop 耳塞日间版(图1)给网友们随手测评一下子。我本来也用这个的夜间版(图2)做睡觉耳塞小一年了,一直都不错。日间版就是降噪效果弱一点,宣传上是过滤更多高频而能通过中频人声 所以讲话也可以听清楚,具体效果要上两天班再看啦。一个直观的区别是夜间版是全硅胶的材质,包括那个圈儿,而日间版的这个圈儿是硬质塑料、亚克力那种感觉。目前已经可以感觉到的是日间版耳塞塞着喝水的时候在自己脑子里的回音没有这么大,虽然还是有,但是还可以。这个牌子其实按照降噪等级出了三款,还有一款比日间 engage 款更降噪一丢丢的,叫eperience, 主打一个去演唱会的时候可以戴。我也是服了,想蹦迪但太吵所以塞着耳塞蹦吗??我没买这个experience主要是因为颜色……它给这个圈儿做了个金属光泽啊!啊?!虽然我很想要这多的两分贝,但是哪个好人家塞这个金属粉去上班啊!
硅胶耳塞我觉得更习惯一点,因为耳机也是硅胶耳塞,用海绵的反而有点闷,而且会有耳垢糊在海绵上感觉有点恶心!会需要这个是因为咱的上班环境底噪太大了,空调、空气过滤器、真空泵etc都很吵,然后蓝牙耳机要充电,精神不好的时候也听不下去 podcast 所以耳塞就比较合适
缺点是贵!这完全就是上班带来的精神损失啊!还要我自己掏钱付精神损失费!——那为什么没找个平替买呢?因为懒得做功课,太费精神了,多付的钱还是精神损失费。另一方面 早买早享受!

英国博士奖学金(ukri)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经常有个问题:要补学费差额 

理论上,英国奖学金ukri给的是本地生标准的学费+生活费,因此,国际学生就会面临要补本地生和国际生差额的问题
比如,伯明翰某专业ukri标准,本地生学费4700英镑,国际学生22000英镑,生活补贴19000英镑,如果让学生自行补足差额,这份奖学金几乎就等于只是学费全免,生活费只剩下1700英镑一年,不够吃饭租房的,还要学生自己去找其它资金来源
不过,很大一部分高校会自己掏钱帮学生补足这部分差额,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费全免的前提下,正常领到足额生活费
比较烦的是,这个基本上都不会写在官网上,都要学生自己发邮件去问
人文学科会补差额的情况(据我所知的)包括:
牛剑的OOC
ucl的LAHP少数专业
kcl的LAHP多数专业
玛丽女王的LAHP
格拉和爱丁堡的SGSAH
埃克塞特和布里斯托的SWW
伯明翰,考文垂,华威和诺丁汉的M4C
白玫瑰WRoCH的所有院校
这些学校的校奖的话看校奖页面说明,有的补差额,有的不补
比如伯明翰的Stanley Ray奖学金,一年一万英镑,给三年,是小额校奖(不算全奖),不补差额,如果给英国学生,相当于学费全免,每年给5000+英镑生活费,如果给国际学生,相当于学费减免一半,生活费自己想办法。
CSC的话学费是真正全免,英国非伦敦地区14400英镑生活费一年,伦敦地区16200英镑一年(对比之下,英国全奖非伦敦地区的生活费标准19237英镑一年)

前几天跟mentor聊天我才意识到,原来从学习进入工作是需要一个很长的transition的…… 

在学校里有一个确凿的外界评价体系存在,我知道我去认真学就能得到更好的成绩,或者就能学到有意思的东西,让我有一定成就感。现在刚刚开始工作,我不清楚外界对我的期待是什么,失去了外界的评价标准,不知道自己做得好还是不好,还有很多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需要你去“完成”的任务。同时,因为自己并不清楚“工作”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对自己的评价体系,所以就无论做什么都觉得“不够好”,失去了成就感。
在学校里时间也更自由,每天专注在一个任务上的时间可能和工作时差不多,但时间是我自己分配的,我可以选择在ddl前跑出去跟朋友喝酒再回来熬夜写(甚至边喝边写……)工作后不管我今天活多不多都要雷打不动坐在办公室朝九晚五(有时还要加班,不管你愿不愿意工作都入侵你的私人时间)……每天要固定时间起床穿衣服、通勤去办公室、见到办公室里的人,这对我来说其实是压力很大的一件事。我会觉得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
mentor跟我说,所有的工作都会有让你讨厌的地方。选工作时重要的其实是 了解自己的工作pattern,了解自己的需求,保证自己在这份工作里喜欢的东西比讨厌的东西更多,或者讨厌的部分你可以忍受。你要考虑:你是更愿意work from home但可能周末需要加班,还是固定周一到周五跑办公室,还是你更需要hybrid的环境。你愿不愿意relocate、想住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愿不愿意出差;办公室的氛围、公司的理念、食堂、假期、员工福利对你来说有多重要。你更愿意当leader还是collaborate,喜欢lead your own project还是做别人给你的活or work in a team,更喜欢做哪些task……
像这些具体的工作习惯问题,是需要你去一次次试错、做了不同的工作以后才能搞清楚的。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容易忽视这些细节,结果工作里讨厌的部分占比更高,每天就会很累、压力很大。可以写一份清单,把自己在工作中喜欢和讨厌的事情、自己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一条条写下来,在下次找工作的时候,试着更多地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虽然工作日常就是西西弗斯推石头,但是可以想办法给自己多找一点喘息的机会……
其实感觉学习和工作都各有各的自由与不自由,重要的是,尽量找到,能让自己的每一天好过一些的工作(找戴起来稍微舒服些的枷锁……

这周上了一个名为conscious leadership的线上workshop,我大受震撼受益匪浅。

对中文里「领导力」这个词我的理解就是「如何指挥人干活」。workshop的一开始主讲人就说「leadership is to listen to people」,是如何倾听的艺术。所以第一组练习就是关于倾听的,分为三个部分:
1. A不间断说两分钟,B专心听,然后B复述A说过的内容
2. A不间断说两分钟,但是把自己mute,B专心「听」/看,然后B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神态动作)以及自己对A叙述时的状态的猜测
3. B根据前两轮的内容猜测什么是对A来说是最重要的values(价值观?),并一起讨论

第一个练习结束,有很多人反馈说被人专心听自己说话的感觉非常好,听到别人的复述也加强了这种感觉。我觉得神奇的点是,这么简单(一个人说的时候另一个人专心听)就能给人带来这么积极的感受。

第二个练习大家的反馈是原来语言以外的表达能够传达这么多信息。联想到我自己「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我肯定遗漏了非常多的信息。

我自己在每次听完然后要说的时候都很紧张,因为害怕自己说错了或者误会了对方。实际上我确实有没说对的地方,和我搭档的同事都非常温柔地补充了我没想到的部分。我联想到自己在生活里,反而是对亲近的人很难有这种宽容,如果说错了会有「你怎么能这么想我」的想法。但再亲近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啊。

而且我意识到我非常不擅长「复述」别人说过的话,准确来说我没有做这件事的意识,我经常就接过话头开始说自己的事/想法了。我潜意识里好像觉得这种ACK很没有效率是浪费时间,但这其实跟TCP三次握手是一个道理吧,缺了这个步骤,你其实无法确认对方是不是在和你沟通。

最近听说了一种流行的青少年犯罪:“爆破手”。

13-15岁的青少年,自称“爆破手”,组织成犯罪团体,多次跨省作案,开车撞入烟酒行等商铺抢劫,每人每晚的犯罪所得都能上万。

未满16使得他们无法被追究刑事责任,也无法被拘留超过24小时,小孩们有恃无恐。受损失的商家如果要起诉,还需要跨省抓人,一般就因为成本太高而放弃了。据刑警说,最高记录,一个小孩被拘留过一百多次,法律和警察依然无可奈何。

这种团伙作案一开始只在一个中专学校的学生中有,但很快蔓延开来,几个省份都出现了。小孩们抖音直播抢劫现场,茅台洗头,评论区全是“求入伙”。一个区域内,居然有五十多个爆破手的帮派,帮派之间还会因为抢人而发生冲突。

小孩们的目的和态度都很明确:这辈子靠读书是混不出头了,打工又苦又穷又不稳定,不如在16岁前攒够一百万,金盆洗手做点小生意。被抓了就求饶:警察叔叔你别打我,我什么都交待。放出来立马重操旧业。偶尔能收缴到他们的银行卡,基本都存了二三十万。

这些小孩基本上就读于中专、技校或者职高。父母普遍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他们无一例外和父母关系淡漠,缺乏陪伴和管教。有的经历过严重的家庭暴力。

一个切片里能看到好多缩影。对未来彻底失望,进厂打工不再是选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抖音和网络媒体的转播和串联作用。

xiaoyuzhoufm.com/episode/65afa

#不同的冬天

推荐给拥有“可以连麦关系的好友”的人一起玩的双人联机游戏。游戏推荐时常3-4小时,实际玩大概6小时左右。是讲离家出走的孩子们在山里发现了鹿的尸体,继而来到了不同的世界,一起冒险、成长、走到出口的故事。

优点:
1 像素美术做得很出色,不管哪个世界都别有一番趣味。
2 难度适中,不会在某个关卡卡太久。
3 自带中文,联机还算流畅(实测国内不开加速器裸连加拿大没有问题)
4 有多周目要素。
5 算个人私心?这部很明显捏他了电影《伴我同行》,从鹿尸到stand by us的主题曲。喜欢伴我同行风味的男孩成长故事可能会觉得更有趣。

缺点:
1 纯粹的2D横版解谜,不排除有人不好这口会觉得枯燥乏味。
2 必须连麦,不连麦没有办法推进中间的某些章节。
3 只有自动保存,如果是相同玩家继续游戏的话会按照上次的存档点继续,不能返回到之前玩过的部分(除非你自己走一遍),目前我还不清楚换人玩存档会不会覆盖。

(附图为统一建筑在不同视角的呈现效果,一边是深秋的童话森林,一边是荒废的机械迷城。)

紧急通知
目前公安部正在我的160万追随者列表和评论区逐个排查关注我的人,一经确认身份就会通知地方警察打电话叫人喝茶,因此请所有身在国内的朋友阅读下列注意事项:
1.普通人:我建议所有感到害怕的人直接取关我,收藏我的一条推文或者以后搜索我的名字查阅当天新闻。
2.博主:身处国内,但是需要使用和国内社媒同样名称在推特上活动的博主们请立即取关我,因为你们更容易被定位。
3.所有人:检查自己的名字和ID,尤其是ID(你名字后面的那一串字母)不要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拼音以及QQ号微信号等
账号,头像,内容与国内的社媒账号做切割,不要有相同的内容。
不要在新闻下方透露自己是当地人。
不要在同城黄推下面暴露自己是当地人。
不要在黄推下面留自己的微信号
4.如果只看不说话,建议把账号设置成私密。
5.被电话通知喝茶不用紧张,警察只会要求你取消对我的关注,以及你的评论和推文内容。但是会提问题诈你,让你自己透露自己的更多其他行为。如果没有看到警方提供的纸面证据,只是口头询问的话,不要主动透露自己的其他软件内容信息。
目前他们的侦测手段非常粗糙,只能通过上述社会工程学的方式对每个账号逐个确认,因此不用过于担心,你完全有时间做上面的准备。
6.如果你热衷于在外网冲浪,并且经常发表言论,建议避免使用近年生产的国产手机,尤其避免使用华为的产品,不限于手机,还包括路由器(被喝茶的人强调)等。
7.更多更复杂的安全上网技巧,在推特和网上都有很多教程,视个人需求和技术水平去进行,量力而行,不要焦虑。
最后,至暗时刻,愿你我进退也共鸣。

看过 首尔之春 🌕🌕🌕🌕🌗
这个春天好短暂。现在越来越能看懂韩国历史了,因为在十几年前无法亲身体验。

我有一种感觉:随着“情绪治疗”专业化、发展为付费的行业,大部分有情绪问题的普通人,处境反而变得更糟。当一个有情绪问题的人试图向别人倾诉、试图寻求帮助的时候,他周围的人不再愿意去倾听和安抚,反而会认为,对方的道德品质和经济能力都有问题——这个讨厌的lose巨婴,付不起咨询师的钱,还想把我当免费的情绪垃圾桶,快滚开。

在鲁镇,祥林嫂的哭诉,至少还能获得一些女人的倾听(尽管她们往往是怀有无聊杀时间+标榜自我善良的目的);但在这个情绪问题可以付费搞定的美丽新世界,当祥林嫂再次试图向别人倾诉她的失子之痛,人们只会冷漠地怼她:你该去找个心理咨询师了,别浪费我的时间。

PS:我并不想强迫每个人去听别人的倾诉,但我们至少应该确定一点:别人有情绪问题而想要倾诉,这行为本身并不坏,在道德上不是、也不该被形容成一个糟糕缺理的事儿。
正如,我们当然有权拒绝乞丐的讨要(尤其是,我们自己也还没吃饱的时候),但如果我们因此认为,乞丐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是错的、坏的,那么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个真的地狱。

通过听作家Hami Nguyen 的播客,我才了解到1992年在德国Rostock发生的大规模针对越南裔难民的种族歧视事件。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最大规模的种族主义恐怖袭击。

1992年8月22日至26日,在庇护者中央接待中心(ZAst)和位于罗斯托克-利希滕哈根的“向日葵之家”的越南前合同工人宿舍,数百名部分极右翼分子和3000名的围观者参与了攻击。

警察和消防队的部署非常有限。24号,有人向宿舍楼纵火。100多名越南住民和一个来自ZDF的电视团队被困在起火的大楼里。在冲突高峰期,警察完全撤离,被困在着火了的房子里的人手无寸铁,无力反抗,不得不逃往屋顶避难,有一些人三天后才被解救出来。

然而这件事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德国政府收紧了难民庇护政策。

1992年12月6日,德国联邦议院以CDU、CSU、FDP和SPD的赞成票,修改了基本法(现在的第16a条)和庇护程序法,限制了难民庇护权。

以下是德国难民庇护申请的数量变化:

1992 438.191
1993 322.599
1994 127.210

听完这期播客,我只能说,Wahnsinn,太疯狂了。

看步步的视频解说,很多up主都会说十三曦是因为拥有现代思想的人所以变成知己。但是仔细看它们的的思想是人人平等,没有等级观念,并且崇尚自由,真实的人生。这是现代人的思想吗?在现代也是少数派吧,我们只不过从原来由一人定天下的权力变成了权力分解到生活各处,公司、家庭、性别、种族等,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在现代社会也并不是主流。

大家已经知道用merlin鉴别小鸟了吧。
今天我试用了一下配套的ebird,不仅可以自动读取别人的checklist方便计数,围观别人看到了什么鸟,还可以把自己观鸟的路径记录下来诶。
两个app一起真是观鸟利器!

#假装国家地理

分享房东的移民故事。
房东说,他大学其实想读建筑,但是没考上,读了法律。毕业之后去了广州,买了房子,工作了八年,就这样到了三十岁。那年他想,可能这个职业发展也就到这儿了,想在广州做点别的,或者出国。后来他花了一年来到了nz,读了一直想读的建筑。
他本科学校很不错,但没什么名校情结,想的也很清楚,来了之后读的unitec(小红书华人对该校定位技校专科),就是想着学费便宜学制短,能赶紧上手工作。
他说第一次来的时候,飞机要降落的时候心情很平静,想到以后要一直在这里生活,也没什么大的心情波动,不害怕,也不兴奋,没太多期待,也不会刻意和国内的生活对比。这种平静在他的讲述里出现过好几次,出国、在这里买房子、开公司。
他不会刻意为了融入去看英语新闻、交外国朋友,他喜欢看国内综艺,爱吃中餐,连在ins上看帅哥都是只看华人哈!
无可否认,80后(哥比我大一轮好像)的时代运气比后出生的人好上很多,不管是毕业能赶在房价彻底起飞之前在一线城市买房,还是拿nz身份,那时候身份好拿很多。但是他也吃过很多苦。
比如他来nz上学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卡里的钱都不够下一周的房租了,就跟同学一起去工地搬砖。就是真的工地真的搬砖那种。一周上三天课,搬三天砖,一天搬12小时,周日休息。就这样干了半年,年底还攒出了一张回国的机票。他说“我没觉得来这边上学还得去工地干苦力赚生活费有什么丢人的,国内的朋友问起来,我也实话实说是真累。”
毕业之后他进了一家专业相关的洋人公司,干了五六年,有一天觉得可以自己开公司了,就辞职和朋友一起开了公司。
去年年初,他又有了那种感觉,就是这公司也一眼能看到头,往后20年都是这样他觉得有点没意思。所以他又申了data science的本科,想学点新东西。他说“我不聪明,但是也没笨到学不会东西的地步,无非是多花点时间。”但是offer下来了他没去,一个觉得自己年龄确实大了,第二个是选课之前他稍微学了一点ds,发现确实不感兴趣哈哈哈。
他说自己做事情不会考虑那么详细,很多时候不会反复反刍,甚至也没有很长远一定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在我的观察里,他不会一直吆喝,他要做的就会自己想办法,去执行。

@bluegrass 我们第一场发布会就要开始啦!欢迎大家参与,可以体验段老师带领的冥想和身体放松。

报名链接:zeffy.com/en-US/ticketing/4595

如果有链接不对的话,可以回复这条。

显示全部对话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