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状疫情浪潮来临,国内的朋友们可能会经历新一波的精神创伤——身体创伤我倒觉得可能性不大,毛象上年轻人占大多数,不展开说了。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你们,因为我自己经历的创伤也很多。但我一定要告诫自己,提醒大家的是:请大家相信,在被宏大叙事的浪潮埋没的,每个细小的角落里,我们还活着。世上还有许多心智健全的正常人。他们也许被堵了嘴,被炸了号,但心智健全的青年人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我们渴望自由,善良,和平,真诚。我们向往理解,宽容,试图用坦诚拥抱每一个渺小个体的一生。我们依旧保留着理想的生活愿景,我们还在渴望一个没有压榨,构陷,民粹,谎言的世界。我们在乱世中依旧试图坚持自己的本心,明是非,懂善恶。我们依旧在寻找真相和意义。
诚然,谁也没有自信自己将度过什么样的一生。也许事情会越来越坏,很多人会坚持不到最后。但是请不要过度沉浸在无意义的情绪里,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请尽量掌握生命的主动权,尽量延展镣铐下自己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活得长也是一种成功。
如果被关起来了,就请尽量阅读,学习,运动,清洁,做所有你在狭窄空间里能做到的最广阔,最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锻炼自己的思想,强健自己的身体,喝足够多的水。
政治抑郁中的你一定要知道,你从来都不是孤苦无依的。我是你,你也是我。也许很多人会失去勇气和信心,也许好的世界永远不会到来。但那也没关系-----事情永远在不停地运动,也许走向灭亡,也许走向天明。在此之前,希望大家务必各自珍重。
昨天看到那个“你出国是因为自己想出去,还是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出国只是借口”的问题觉得还蛮好笑的。一是因为这问题很明显的是社会学里最基本的结构/(主体)行动二分法,实际上这两个问题能彼此完全分开去谈吗?二是2022年了,当代你国除了习近平本人,谁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生活的定义是什么?不会以为能选择今天吃什么、在北上广租一个单间就等于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吧?我觉得这问题根本就是个假问题,很多人选择出国恰好是选择能掌控自己生活的土壤,这是主体和结构共同制造的行动。问出这类问题反而更像认同这地方的人才会有的一种惯性思维:反省一下你自己的生活,而看不到一种更结构性的束缚,即腐烂的土地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容纳年轻人去拥有自己的生活。
看过《量子力学揭秘》 🌕🌕🌕🌕🌕
https://neodb.social/movies/29150/
分上下集,两个多小时完美扫盲量子力学,今年诺奖相关部分在第一集结尾,第二集讲量子生物学,更神奇!
https://fluorescent-maxilla-d97.notion.site/75a1e2e29b6648c088e35e8270668bfe
整理了一份友邻们推荐的女性作家清单,未列出作品,按照使用语言粗糙地分类了一下
原嘟文串:https://pawoo.net/@overthemeadows/109071438933103468
#长毛象推荐大会 #长毛象分享大会 #长毛象安利大会 #长毛象安利交换大会
欢迎补充!可以在这条嘟文下或是在链接里评论告诉我 ![]()
#UXCoffee设计咖 - 『#37:「我最想做的事情,还是拿起笔,画出那个未必能实现、却触动心灵的产品」(Rokid 首席设计师姜公略 - 下)』
本期节目,我们将继续和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Rokid 的首席设计师姜公略来一起聊一聊他的设计人生。 上期节目中,公略和我们讲了讲他在学生时代的故事,尽管在哈佛的创业项目颇具起色,但他还是选择在毕业后加入 Google,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从一个创业者到一个巨型公司的初级设计师,公略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
纽约时报做了一个报道,探究李文亮医生得新冠肺炎后治疗、抢救、离世的过程。纽时拿到了李文亮的病例,也采访了到了李医生去世那晚参与抢救的一位医生。向他致敬。
纽时视频报道链接:https://www.nytimes.com/video/world/asia/100000008523311/li-wenliang-chinese-video-investigation.html
waiting for the day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