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点心的最新消息。
另据可靠信源,今天广州至少有3位朋友已经顺利释放。

美国心理学会期刊《心理学评论》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结论是过好一生(good life)并不意味着 1. 富足、舒适和活跃的社交,也并非 2. 寻找人生使命与实现价值,而是做到精神丰富(psychologically rich)。精神丰富的人生要有精彩的体验,在或新奇或曲折的经历中人的观念也会发生深刻的改变(interesting experiences in which novelty and/or complexity are accompanied by profound changes in perspective)。

这些体验包括出国留学、选择一条更难的职业道路、体验前卫的艺术(论文所举的例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更重要的一个发现是,这种体验不一定要是愉快体验。战乱、自然灾害、膝下无孩、慢性病痛、失业(or出生在洼地)……即使备受煎熬,也可从中收获价值,重塑自己对于自我和世界的理解。

把精神丰富纳入对美好生活的构想,挑战和困难也就有了意义。一帆风顺并非生活本义,山重水复疑无路也有它的价值。(Adding psychological richness to our conceptions of what a good life can look like, Westgate says,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makes room for challenge and difficulty. It’s not just about ‘everything going well and smoothly.’ Stretching and going through uncomfortable experiences, there is value in that.”)

qz.com/2049935/what-does-a-goo

#PoliticoChinaWatcher 对23年中国情况(和中美关系)的预测和分析,在这里整理比较重要的7条翻译一下。

1. 新冠:国内事务走向决定习近平国际事务政策
来自Al-Jazeera的Chan认为,23年美中关系的决定因素将取决于北京。随着中国相当突然地从清零到共存,很难预测具体多少人将死于新冠,公众舆论和恐慌可能也因此变化。中美关系将取决于习近平新的新冠政策的管理成效。如果死亡过多,可能会出现新的封锁(注:我个人认为政策回头可能性极小);也有可能非常多的中国人感染,但其中较少的人死亡。无论怎样,国内发生的事情将决定习近平如何参与国际事务。

2. 台湾
来自Stimson Center的Sun认为,23年中美关系有更多的改善可能,因为中美两国23年都没有重大国内政治事件(如中期选举/二十大)。然而关系的改善仍然有难以估摸的因素,比如新任众议院议长Kevin McCarthy预计将访问台湾。中美领导人如何处理此事值得关注。

3. 中美关系dynamic和可能发展趋势
来自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的Singleton认为,习正以更务实的方式来稳定中美关系,希望确保中国的持续增长和崛起,逐步削弱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国的外交重点将是扩大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在第三世界;但中国同时也会着力于欧洲,以破坏拜登政府行为通过加强欧洲联盟重建美国力量的努力。虽然在台湾、科技和贸易问题上的分歧将主导局势,但拜登政府将重点从遏制转向维护稳定,这给习近平带来了很大的喘息空间。

4. 11-12月抗议的后续影响
来自Trinity University的Tam认为:抗议严苛清零政策活动可能已经暂时结束,#白纸革命 触及了影响中国年轻人的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包括虚高的工资、更少的工作机会以及可接受的娱乐方式的减少。虽然难以预料年轻人后续会如何行动,但社会运动往往有深刻的历史记忆——22年11月和12月看到的那种行动主义,将影响到年轻人继续发声的方式。

5. 人权问题
来自Human Rights Watch的Richardson说,23年美国会着力于调查和追究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和其他中国人,犯下的严重国际人权罪行。

6. 环境问题
来自Georgetown University的Lewis认为,中美会继续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进行合作。

7. 知识产权问题:创新vs. 反间谍
来自Seton Hall University的Lewis说,美国会继续加强将加强对中国研究人员的审查,并加大对研究违规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TextNotes #CN时评

politico.com/newsletters/polit

买完东西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听见了一个女人嚎啕的声音。夜色中,两个人抱在一起,向我的方向走来,其中一个在不断地嚎啕

喝这么多啊,我觉得有点好笑。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其中一个的裤子已经掉了下来,屁股露在外面。难道精神失常了?他们走到马路边,等红绿灯。马路对面是医院。我站在路边,看着红灯变绿,他们跌跌撞撞地过马路。马路很宽,斑马线分成两段,中间是个交通岛。即将抵达交通岛的时候,被搀扶者突然倒了下去,搀扶者也没了力气,两人一起倒在地上。听不出具体内容的嚎叫在夜空里回响

要不要上前帮忙呢,我有点犹豫,因为担心惹上彭宇案那样的官司,也担心精神失常的人会伤到我。绿灯在我犹豫期间又变红,还好路上车不多,零星几辆开过来,都准确地绕过了他们。一家四口走到了我身边,看长相应该是维吾尔族人。男的立刻不顾红灯穿过马路去帮忙,我受到鼓舞,在绿灯亮起后也快步赶了过去

走近才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不是酒鬼也不是精神病人,是一个青年女人扶着老父亲去求医。老人的腿突然不听使唤了,硬挺着朝医院走,到这里走不动了,摔在地上。我们一起把老人搀了起来,我提醒女人帮老人重新穿好裤子。来帮忙的男人脱下外套交给他妻子,他汉语很差,比比画画的,表示要背老人往医院走。我问,可以吗,会不会太重,他的妻子生硬地重复了一遍我的话,又说了几句维语。老人无法配合,最后没有背成,但有了男人帮忙架着,很顺利地度过了第二段斑马线,坐上了医院工作人员推来的轮椅

一边走,女人一边拖着哭腔打着电话,对着电话喊,人死了你们才管是吗,你们有没有人性?医生从医院快步走出来,伸出一只手,做出安抚的姿势:你冷静一下,病人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女人哭喊着,我爸爸吃晚饭的时候,突然腿动不了了,手也动不了了。医生让老人抬手脚,只有一只手能动。医生很利落地说,这是脑梗,四个半小时内必须做溶栓治疗,我们医院做不了,从他发病到现在多长时间了?现在是九点半,从几点开始的?两个小时,那还来得及,你们马上去X院的脑梗中心

女人哭喊,去不了,我们怎么去啊,救护车前面排队300多人,我怎么叫都叫不到,我爸是硬挺着走过来的啊,你们不是医院吗,怎么治不了

警察来了。原来刚刚电话那头的人是警察。见到警察来了,那一家维吾尔族人立即离开了。我目送他们穿过马路,消失在夜色里。在经历了系统性的种族灭绝罪行之后,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汉人。而我到了这一刻才意识到,我连一句维吾尔族语也不会说,我不会说谢谢,也不会说对不起

警察问怎么回事,女人已经情绪崩溃,语无伦次。我代为回答了一下,问是否能帮忙送老人过去。警察表示不行,他们不能随意离开辖区,而且去X院路上要穿过好几个辖区,需要和领导请示

医院工作人员偷偷抱怨,什么时候了还讲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但他自己也得追着女人要轮椅的押金,办理轮椅租借手续。都是规定,没得办法

请示完毕,领导当然不许。警察又说,其实我们自己也阳了,如果开车送老人,说不定更危险。我们跟120是两个系统,不是我们叫了他们就会来的,不然我们帮你们拦出租车吧

对啊,还可以叫网约车。我赶紧问女人有没有试过叫网约车,女人问我,我不会,你能不能教我?我说算了,我帮你叫吧。好在立即有了应答,距离我们不到两公里。警察说,那我们帮你们盯着

女人加了我微信,要给我钱,我说不用不用,没有多少钱。我想,我是第一个发现你们需要帮助的路人,却没有立刻施以援手,我很惭愧

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你快给X院打电话,就说有脑梗病人马上过去,让他们做准备。说完转过身,去接待另一对来求医的老夫妻。网约车抵达,警察们把老人抬起来,艰难地挪到后座上。车子疾驰而去,我和警察互相向对方道了谢,感谢彼此对陌生人的善意

那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时刻

在听北大的政治学概论公开课,是由三位老师合讲:icourse163.org/learn/PKU-10025

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也准备跟着参考书单读一读(douban.com/note/657948692 )。其实政治学的书已经读过不少了,但是没有系统搭建过知识体系,这次下定决心好好跟,完成一些自我启蒙。

刚看了第一节课,久违地收获了知识带来的愉悦感。我个人对理想公民社会的信念早已崩塌,也随着近年来媒体和各方面环境的恶化,变得信仰虚无。当听到视频课中老师提到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言说的力量时,真的恍若隔世,也产生了一点动摇或者说算是希望的东西。

英国是怎么逐步放开的:
1.英国的“必要设施”,医院、超市、加油站,一天都没有关闭过。
超市曾下架“非必要用品”,只售生活必需品,以免人们在内逗留。但是关门?超市不会关门。封小区?英国人不住小区,家家户户门朝大街开着,你封也封不住。国内“封小区”的行为让我反思:选择入住小区,好像确实意味着你让渡一部分自由,把自己的决定权交给了小区的围墙、防盗门和物业,躲进一个安全的假象。
2.中小学第一批开放,教职工成为“关键工作者”。
小孩长期封锁在家会引发心理问题、造成社交、认知等障碍,因此中小学早早放开,保障一代人健康成长,免得以后出现一代从小缺管教的疯批。
3.封控期间政府为人民的损失买单。
中小企业减免税,给个体户补偿。小商户只要遵守规定封控期间不开业,就可以去政府那里按天领英镑。英国封控期间,多项税款免缴,连房产交易税都免税。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第一人民不会绝望,人人得到救济;第二,解封之后经济迅速回升,逐步恢复真正的正常。
4.保护弱势群体。
两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事:一是BBC电视台以封控期间妇女遭受家暴的现象做了一起新闻,并以此要求尽快解除封控,并为受害妇女提供庇护。二是封控期间,房东不得驱逐房客,即使房客无法按时交付房租。我所住的郡,水电费可延迟两个月缴交,即使过期欠费也不会被停水停电。Covid期间经济衰退,房客交不上房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房东经济上有损失,但不至于损害生命安全,房客如果被驱逐流落街头,他们有可能会死,这就是人道悲剧。
我说这些,不是想赞美英国政府做得多么好,它只是做到了在一个文明国家执政的基本:讲科学,科学不为政治让道(你现在让政治抢科学的道,明天科学就反手给你一大逼兜);讲人性,救济工作细致从未躺平。它不是滴水不漏,它也有很多漏洞,它可能是个漏勺,但它至少不是个废物。

我不止一次说过自己非常喜欢河合隼雄先生。真正的慈父之魂。他的言语、治疗方式和艺术的关系比和科学心理学的关系亲近得多。他跟文学艺术家们的对谈集也很好看。
“能够理解那个世界的人会渐渐聚集。所谓理解,并不是用脑袋理解,而是用身体体会,这一点很重要。咨询师必须具备感动的才华,如果缺乏感动,绝对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真实的故事。”
推荐一下这本。

刚看到北京抓人的消息,就看到了朋友的一条朋友圈。也请大家多多关注转发。

据知情者说,近日北京抓了十多位当时的抗议者。

疫情冲击下的女性们:记录一些身边故事 

60多岁的姨妈,为了保护90岁高龄的外公外婆,加班加点把乡下另一套空房10天装修好,让老人能隔离,自己累倒了然后迎面遇上新冠,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倒下的人,至今20天仍未康复,已发展为肺炎,幸而姨妈本身就是退休医护人员,得到了妥善的治疗,但是元气大伤。
50多岁的妈妈,帮已经倒下的姨妈完成了两位老人的跨城搬家,并接力照看老人,每天消杀还是没能幸免,因为买菜取快递拿药送饭这些琐事,移动距离过长,接触场所太多,成为了家里第二个倒下的人。她无视我平躺休息的建议,还是在两地奔波,现在虽然人退烧但还是咳嗽,也有往肺炎发展的趋势。
但最后外公外婆还是没能防住,至今已经出现症状7天。主要在靠姨夫送饭照顾。是的,在所有女人倒下后,最后才轮到家里的男人,外公外婆有事问,有东西要买,还是在群里@两个女儿,两位女婿仿佛隐形,我还买了血氧仪给外公外婆,我哥甚至连微信群里一句问候都没有。以及我爸在3天就康复回去上班后,还在怪至今身体不适的我妈没有给他按时做饭。今天中午我妈也没吃午饭,去很远的地方给我爸办年货、做缠蹄。“因为他一直喊着想吃”。
这就是我身边妈妈们的感染现状。

我奶奶前一周多阳的,本身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病,阳了之后没有一直发烧,说是有见好。现在出现胸闷气短,喘不上气的情况。医院的熟人说医院现在爆满,氧气管都紧缺,叫买个制氧机,现在买最快也要三天才能到。现在很担心老人这样的身体状况,三天能不能行。事情很突发,搞得我很慌张。请问有无有相关医学知识或经验贴收藏之类的可以分享一下吗?非常感谢!#万能的长毛象

贼他妈恐怖,今年翻译硕士考试跟被夺舍了一样,政治的鬼魂附身在了翻译考试上。

就说说我考了啥吧,我拆开信封掏出试卷,翻开一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再看第二题,第三题,都长这样,彻底慌张,翻面一看后面还有,翻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打响脱贫攻坚战”……
操你妈!我说操你妈你听见没有!

我报的学校以前从来不考这个的,走的就是很中规中矩的文学路线。
我说以前从来不考日语写作的,昨天怎么上来就两大篇600字呢。
可能是那帮老师最后的挣扎。

先说结论:明后年经济只会更困难,不会更好。
中小企业的全面萧条是最大的困境,中小企业、商户贡献了中国80%的就业,60%的GDP,50%的税收,三年重伤,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

所以那些上来就说相信经济会马上反弹,却给不出任何客观、合理数据与证据来论证自己的,你上去就直接打嘴巴抽丫的,没有一个人你会抽错了。

真傻逼啊,我奶奶和外婆八十多岁在老家的县城,放开前后都没有让他们去补疫苗,离上一次疫苗早就超过6个月了,她们本身也不会主动去让打,因为相信政府所以等着通知去打,谁知道真的就完全不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也什么措施都没有,就等着她们自己自救是吧。傻逼政府啊,这么无能还在那天天宣传自己多么有成效,成你🐎,现在奶奶已经感染了,只能靠自己了。

@board 身边已经有好几个年轻朋友确诊细菌性肺炎了,就是新冠病毒感染后,抵抗力下降,继发又感染了细菌,细菌沿着上呼吸道感染,一直走到了下呼吸道也就是肺里。症状都是退烧后偶有咳嗽,有咳痰,一直好不了但也不严重,后期伴或不伴胸痛,发展严重时气短,喘不上气。希望大家有类似症状去呼吸内科排肺部ct。

显示全部对话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