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微博上在炸各种偷着乐的tag,想起了豆瓣上的一段往事
网友梅花牛老师曾经建了个小组,叫“我们都想当皇上”,也不是什么反贼组,就是那种开脑洞的玩耍小组,类似马伯庸绰号亲王,小组平时里有三十多个备选皇上扯扯淡什么的
后来这个组被豆瓣炸了
梅花牛老师不服气,又建了个组,叫“我们都不想当皇上”,并且讲了皇上组被炸的事情,一时间我的首页很热闹,我就进组了,还申请了当管理员
也没干啥管理的事儿,就是管理员可以看后台,看豆瓣删了啥
就很妙不可言
比如,有人发帖说,你们不想当皇上不要紧,不要拦着别人当皇上啊
我说我们组就是不想当皇上组啊,那想当皇上的人肯定不在我们组啊我们怎么会拦
这时候我脑子里只是朴素的初中数学之交集子集知识点
但是豆瓣把这个贴炸了,意味就深长了起来,仿佛我在暗搓搓说谁……
诸如此类,妙趣横生
我每天都看管理后台看得乐不可支,还截了一些图给梅花牛老师看
有些是反贼发言,比如皇上年号庆丰什么的
有些则完全是豆瓣加戏导致的笑点
比如“想当皇上的都是猪”这种帖,居然被删了……
我那时候真的非常想给大家分享这些笑话,我就说作为管理员我建个楼哈让大家看看什么样的内容会被删哈咱们引以为戒好好遵守豆瓣规则哈……
但豆瓣管理员也不傻,我的整理楼也被删了
再后来,不想当皇上组也被炸了。
我手握一堆笑话,非常遗憾,有次在豆瓣晒了晒截图,被禁言了,梅花牛老师转发了一下也被禁言了,就没再晒了
今天看着偷着乐和明着乐,就想写出来让大家乐一乐
@Gnpink
@Thanatostiletto11
其实就是我们都不陌生的跟读。材料选择《老友记》或者其他贴近生活的对话类视频。我懒得找材料+之前没看过老友记就直接老友记省事了。
具体实践是:每句出来先听一遍然后读几遍,直到声调停顿节奏流畅度都和原句接近,不用背诵句子也不要死磕在相同的材料里,只要差不多了就过。
老友记一集时长在22分钟左右,跟读完将近3小时。我每天就这三小时,就一集的量,纯靠在读的时候下意识总结连读规律和语法,不刻意复习,不记句型和短语。也没有特别看中文翻译,但会确保自己理解在讲什么。然后第二天以我的习惯是会再看一遍看无字幕原片,可以很轻松听出来每个单词,甚至不会在脑袋里转换成中文。按那个网友的说法就是“可以读得出来=听得懂和会说”,我自测后表示
认可。
*怕描述得不详细造成误导,有小红书的话可以搜156973456这个号看原帖,然后根据自己情况改改学习计划。
*补充,TA还讲到“背单词是背声音”这点,所以我现在就很果断放弃了背拼写,只从原版英文书里摘生词,然后加到欧路词典里,想起来就去读一读看一看,看只看英译英。无痛增长词汇量,还记得特别牢^^
希望这个办法对你也有帮助 (反复编辑了几次错字对不起啊啊啊
链接手快有,大约半小时内就会消失吧,可以看图,保存
https://m.weibo.cn/status/4759691903894720?wm=3333_2001&from=10C4093010&sourcetype=weixin
@Kaitlyn
个人观点:
- 综合各方面,西欧移民荷兰是最好的。外国人就业、移民政策、英语普及程度、交通(国内及国际)、文化多样性、生活水平、生活便利程度、教育水平(荷兰的好大学很多)都在欧洲第一梯队
- 北欧
— 瑞典:好处是移民政策比较开放,英语普及程度高,教育水平高,生活水平和便利程度都比较高(除非你热爱饮酒)。北欧五国中瑞典的外国人就业和文化多样性应该也是最强的。瑞典有不少大企业,可选择的行业很多。大城市的国内国际交通都比较方便。坏处是,(我认为)瑞典工资低但生活成本高,两者之间不成比例,这一点造成了很多瑞典人住在瑞典但跑到丹麦上班,每天在马尔默和哥本哈根之间通勤(约1小时)的局面。
— 丹麦:好处是英语普及程度高,教育水平高,生活水平高,生活便利程度高。丹麦的数字化程度排在全世界前列,这一点我在和移民局打交道时体会最深(被意大利伤过的人都懂。丹麦是欧洲药国,对在制药行业有经验或者对制药行业有兴趣的朋友尤其推荐。同时因为丹麦是北欧五国中最南的国家,所以气候在北欧五国中最温和,同时因为与大陆相连,交通也是最方便的,比如从哥本哈根到德国汉堡只需要3-4小时火车。丹麦的平均工资水平比较高的同时也比较平等,税前平均月工资超过5000欧,处在欧盟头部位置。丹麦酒水比瑞典便宜,可以在大街上喝酒。
坏处:移民政策欧洲最严格之一,就算与当地人结婚,拿配偶签的过程依然困难重重。这一点造成了许多无法拿到丹麦工签的外国人被迫转移阵地到瑞典,以及无法拿到配偶签的伴侣去其他欧盟国家登记结婚然后再回丹麦这样的局面。如果不考虑瑞士、挪威、冰岛等非欧盟国家,丹麦物价大概是欧盟第一高,超过爱尔兰、卢森堡。在丹麦待久了,去哪里我都觉得东西便宜,以至于遭到朋友不少白眼。丹麦地貌单一,全国一块平地,除了与德国接壤的南边,三面全是海,冬天刮大风可以把你从自行车上刮下去(亲历者。丹麦语也是恶魔的语言,听着土了吧唧又费嘴。语法与英语相似所以还算好学。
但是,如果对丹麦感兴趣,我建议最好通过留学渠道过来,因为留学毕业后有两年establishment card可以用来找工作,只要下功夫找,在就业市场目前极度缺人的状况下一定可以找到。留学生可以申请奖学金,去年CBS(哥本哈根商学院)发了5个全奖给中国学生,丹麦奖学金一般包生活费,一个月能发6000克朗(左右,如果住学生公寓的话这些钱是绝对够食宿的。
— 挪威:了解不多。挪威这个国家产业比较单一,主要由渔业和能源业(石油)主导,如果非技术类人才,就业方向不太明朗。挪威很贵,比丹麦有过之而无不及。首都奥斯陆冬天可达零下二三十度,西岸则四季如春,同时地貌多样,有雪山、峡湾,美不胜收。挪威语在北欧语言中是最流畅好听的,如果你会英语,学挪威语是最简单的。学校方面,挪威的BI商学院我认识的人基本都拿了全奖。
— 芬兰:工资真的很低。苦寒之地。认识的人都是平静而自闭。aalto是个很酷的学校。
— 冰岛:真·真·苦寒之地。人太少了,而且生活非常不方便。
以上所有国家自然风景都不错。
有什么丹麦相关的问题可以问我。
报告一个纯搬运帐户
https://mastodon.social/@Sarah_J
该帐户与 @demi 报告的“你的大大的反贼”
https://donotban.com/@demi/108044236733275906
以及 @kantei 报告的 “MozillaCap”
https://m.cmx.im/@kantei/108091023815683089
有着诸多共同的特征:
- 帐户下绝大多数嘟文内容均搬运自推特等其它网站,同时从不注明来源
- 高频率发文
- 基本上不与其它用户互动
接下的嘟串是一系列具体的证据。
#抑郁自救
家庭方面,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写过一本《原生家庭》(Toxic Parents),推荐全书阅读。
另外两本她的书《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Obsessive Love)《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Men Who Hate Women and the Women Who Love Them: When Loving Hurts and You Don’t Know Why)也不错。
苏珊·福沃德写过一个方法叫「重塑父母」。(详见《执迷》第十二章)
父母是不会改变的,但你可以在心里塑造理想的父母形象。你是成年人了,可以在心理上成为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当爹当妈,照顾自己的感受。
至于现实中的父母,他们只不过是随机分配的带血缘关系的中老年室友。他们能满足你的需求,是因为你幸运。他们满足不了,那也很正常。
把自己的心理需求交给自己的心理父母吧!
想想看,如果你来当自己的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伤心痛苦的时候,你又会如何安慰自己呢?
出来之前学的是商科 工作了两年 通过芬兰UAS联合申请 现在在芬兰重读本科,专业it,之前一直没有分享过 因为芬兰一直不是中国人移民跑路的首选 但上海的形势太过不好 芬兰又刚调整了永居新政策,倒是可以讲讲 给大家提供个跑路的思路。
旧政策是学签每年或每两年都要申请,毕业后可申请1年工签,拿连续4年工签得永居,入籍是在永居基础上再加一年(好像是的记不清了)并且要芬兰语过关。新政策是学签可一次性在护照有效期内拿满读书时间(至少省下了每年180欧的申请费),毕业后人即使不在芬兰了5年内都可以申请2年工签,永居仍然是4年 但学签的时间计入,入籍没变。
出来前本来做好了将近十年不回国的打算,结果刚来一年就被幸运女神眷顾了,时间大大缩短,我想到之前没出来时看到有人说“你出来了,很多事情就有办法了” ,确实是的,出来了就有转机,谁也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芬兰会在此时出现政策的利好,而且还让我们给赶上了。对文件的细节我还有想要确认的地方,但这几天是复活节,只能等他们上班再说。
说读书。我读的不是university,是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英授课程。uas基本都不要求雅思SAT等成绩,他们在入学考试中考察你的英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没有这类学校,但在芬兰 这两类学校是不同路径但平等的,u 专注学术,uas 专注就业,所以这也就是我的很多同学 来Uas读it的原因,我们的课程设置确实非常就业导向。英语课一开始就教你写简历 模拟面试,后来是写学术文章的一些规则,之后是训练做pitch 与Java项目课联动做presentation,这学期是与法国学校的学生联动了解multiculture 以及企业里的跨文化团队等等。学语言的话 每个小学期都要团队合作做出一个项目来 培养你在团队中的感觉,因为我们学校认为 你在油管上也可以学怎么写代码 但你来到学校 我们就应该给到学校能给的不一样的东西。
说说钱,移民局给学生的建议是生活费一年6720欧元,学费要看学校,基本在一年8000欧-10000欧浮动(?不确定)每年录取时各个学校都会有早鸟优惠,可以省一点钱。在赫尔辛基生活 租房会比其他城市更贵一点。
关于找工作,学校是很鼓励大家找各种工作各种实习的,而且在我看来课程的时间很灵活,如果你真的一门心思要在大二边上课边实习(虽然你也可以利用每年的夏天或者大三时间做),在公司和学校两边你都是能够沟通得下来的,甚至有很多学生读着读着找到工作了也就不继续读了。anyway我才一年级,我也试着投了一些summer job的简历都被拒了,但我觉得可以接受,我也没能力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个二年级的中国学长 已经找到实习了 我跟他确实有点差距 但不是追不上的程度。
关于芬兰语,我不能理解大家都要跑路了还把芬兰语当个劝退的理由,你说你本身有抑郁症受不了冬天日照短,那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身体和心理健康很重要。但是一个芬兰语,真的不至于成为让你仍然留在粪坑的理由。芬兰语跟英语没有相通的地方,甚至跟德语法语也不是同一类语言,它的音调始终是往下的很特别,这种种或许是大家普遍觉得难的原因。学校非常鼓励大家学习芬兰语,并有开设奖学金,基础阶段的芬兰语课是每个学校的强制课程应该,(虽然在赫尔辛基生活,你只使用英语完全活得下去,但我们都想入籍,而且我也想跟芬兰人用芬兰语交流)我和朋友这一年也在学芬兰语,我们也会觉得芬兰语好难啊,big deal?! 我不可能说一辈子中文,都跑路了还计较个语言干啥。
天气。Yes冬天日照短,确实容易抑郁,Malliskuu十一月在芬兰语里就是死亡的意思,一天天看着天黑得越来越早,出门衣服上包上都要挂反光贴,否则车子看不到你会出事,下雪的日子真的很冷,雪硬生生往脸上砸也很不好受。不过我还好,我落地芬兰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芬兰了,我在中国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像个人,我为女性流泪为自己流泪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塞进绞肉机的恐惧流泪流到没有了眼泪,我看不了任何社会新闻,愤怒和麻木都是对我精神巨大的消耗,但芬兰给予我的是平静,我逐渐想起原来我小时候狂热的喜欢过意大利,现在意大利对我只是一张机票的事,甚至如果我喜欢 我也可以入籍后选择去意大利生活,谁知道呢?现在又逐渐重拾我的共情力重拾我人性的一面,这全都是芬兰的功劳,不仅是环境优美,我遇到的所有人都非常友好,他们每个人都跟我说如果我听不懂谁的英文那不是我的错,而如果我不会说芬兰语那芬兰人理应用英语跟我交流,非常包容非常愿意帮助人非常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啊 天气,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觉得冬天也还好,我从地狱里出来,这样的冬天并不会比中国的新闻更让我抑郁,夏天日照就会回来,而且芬兰的夏天非常甜美。我已经买好了夏天的裙子,终于不用担心安全不用担心被judge身材,可以自信的露身材了!
我的语文能力确实是在上大学后退化了很多,写的很多也不系统,只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或许漏掉了大家关心的内容,如果有其他想问的可以直接评论,我不知道长毛象该怎么私聊。如果想看政策原文,可以直接移民局官网4月14发的通知。如果想看自己能去什么学校,有哪些英授课程有什么要求,可以去studyinfo.fi ,芬兰所有的申请录取都在这个网站,我已经躺床上了就懒得贴网址了,嘻嘻。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跑路成功,无论是芬兰或是别的自由国度,我们总会在晴朗的蓝天下相遇。
『房间里的大象』
作者:刘瑜
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皇帝的新装”是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装”只是个隐喻。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地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成百上千个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但谁都明白这个会只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在那个会议厅里,同样站着一只大象。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囔“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只充气大象迅速地瘪下去。二战之后,德国人纷纷睁开闭上的眼睛;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人也纷纷从对斯大林的崇拜中“醒悟”过来;文革之后,曾经打得不亦乐乎的人们回头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会感到不可理喻。可惜,在众人眼睛的这一闭一睁之间,已经有无数人成了沉默的祭品。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只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读Elif Shafak的"The Island of Missing Trees"一书,被这段无花果树的自白打动,哭了很久。
「尽管这样,我还是花了七年时间才能再次结出果实。这就是漂泊和迁徙对我们的影响:当你离开你的家乡去到未知的远方,你没法简单地像以前一样继续下去;你内心的一部分得死去,这样另一部分才能重新开始。」
"Despite all this, it would take me seven years to be able to yield fruit again. Because that is what migrations and relocations do to us: when you leave your home for unknown shores, you don’t simply carry on as before; a part of you dies inside so that another part can start all over again."
@Jiangzibi telegram有个channel叫“润物细无声”,是一些跑路相关经验分享汇总,如果象友需要的话可以看看https://t.me/+juJ17u8rvR01NTU1
#长毛象安利大会
如果象友们因为疫情产生情绪困扰,可以试试来自暂停实验室的【情绪急救工具包】,公益即用
https://mp.weixin.qq.com/s/6YEyM3OTnSZYZbZzQ3KWhQ
通信严控时期,再次安利想要摆脱 #微信 的象友们使用 #Matrix 与亲友们安全 #聊天
以下列举一些由团体或组织运营的、隐私条款清晰、目前开放匿名注册、且在中国未被屏蔽的 #Matrix 服务:
Mozilla https://chat.mozilla.org
ENVS https://element.envs.net
Magaya https://magaya.org
Hingst https://hingst.net
Chatcloud https://www.chatcloud.net
Stuxhost https://chat.mstdn.social
当然,有能力的可以考虑自建!
桌面/手机客户端(Element): https://element.io
waiting for the day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