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解封又有什么用呢,从此生活里要面对48小时72小时核酸,处处扫码打卡,恐惧行程码带星,公交“三码合一”,恐惧随时因为不知道哪里发现的确诊病例导致封禁,恐惧自己感染covid-19。恐怕这些东西都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结束,就跟地铁里的安检一样,从简单的安检到一整套监控体系,人员,不是一天两天建设出来,当然不会因为没有需求而撤走,只有不停的加码。况且所谓“疫情”根部不会结束,病毒不会灭绝的。之前健康码推出之初就有人担忧,绿码会绑架人的生活,侵犯人的隐私,然后现在都实现了,越来越快速。

这个问题非常的实际。因为这些政策创造出来的企业、岗位、设施,要如何处理?在新冠之前,pcr的检测仅仅只是众多检测项目中间非常小众的一种,以前只是用于检测肝炎病毒之类的。现在大量购入pcr的机器,公立机构不够用了,私企大量入场。而且在有了场地和机器后,核酸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大量的流程都没有自动化,大量的岗位被创造出来。核酸检测的未来在哪里,更加像是一场政治赌博,更理性的思考的话,明明疫苗才是更加长久的生意,但是如果赌对了呢?这是一门非常非常赚钱的生意,而且比疫苗风险、门槛低得多。我看到一个数字:东吴证券按最极端的情况估算过,如果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按每48小时一次核酸计算,每个月费用约为1436亿元,一年的成本是1.7万亿。相当于2021年中国GDP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

不仅仅是资源被浪费这么简单,如果懂一点经济学的话,应该知道在这种政府政策完全忽略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去介入市场,生生创造一个如此庞大的行业会有多危险。在这样背景下诞生的核酸市场会伴随着很严重的投机心态,以逐利为导向,以抢占“渠道”为先,检测的规范程度,检测报告的正确性都是次要的,甚至看到有报道说因为急需检测机构上线,很多审核都简化了。也就是说原有的监管机制都可以不管不顾,只要增加核酸的检测数量就万事大吉。最后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有多少核酸检测报告是可以信赖的,我都要在心里打一个问号。但所有的管控都以这个报告结果作为判断标准,管控能有多正确有效呢。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