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隔离的下铺回来了。我早上收到了所在区的摸排短信。家里正在第五轮核酸。朋友居家隔离加班到凌晨。没有人幸免,不管是疫情本身,还是疫情带来的这些。

@onestone 好好学习!别刷毛象了!(以及两对引号中间不必用顿号

虽然在我的观念里,形式不仅仅是形式,形式本身就是内容,但偶尔也会被“仅有形式,没有内容”的行为噎住,转念一想,“仅有形式”大抵就是传递给我的内容吧。

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以自己效率高为傲,但是效率高的含义一定是积极的吗?当我们问某个事物为什么好时,如果答案是效率更高,似乎就不必再追问了,我们默认效率高就是最后的答案。

可是效率高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个小时,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能做更多的事,然后呢?做得多就好吗?我们又在为什么而做?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哪了?去做更多的事了吗?

高效的确带给了我很多,我不能否认。但是人大约不能一辈子都在狂奔。

高校关于女性主义的课程和讲座,或许可以再深入一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展示。我不知道这些内容对于男生来说是不是很陌生,但至少对于女大学生来说,这几乎是每天都在遭遇的事,尽管进行了一定的抽象概括,但仍旧显得太不够了。

之前知道下午这门课有一位很喜欢的老教授来,于是早就把这段时间空出来。到这才发现,是老师开腾讯会议和我们讲。也是我想多了,老师已经离开学校,封校期间哪里进得来,线上还有不少同学,所以我干嘛不在宿舍听呢。

朋友说确定要去隔离了,过了一个小时的现在我才意识到她是蚂蚁森林的能量大户,接下来两周我都收不到她每天坐地铁的能量了,悲从中来。

接触新事物就和冬天洗澡差不多,洗之前磨磨蹭蹭,开始洗了就不愿出来,可洗久了又觉得闷着难受,洗完了倒是觉得一身轻快。


下班后和姐妹一起分享了摸鱼心得,并一致表示这是一个自习的好地方,和老师熟了之后不知道能不能来这学习,顺道干点活也成。

我俩面试的时候都以为三个面试官是这里的众多老师之三,进来了才发现,这里就只有三个老师,其中一个是院长,我们甚至和院长在一个办公室。

今天赚了22*7=154。


新建楼还是很舒服的,工位的桌子十分宽敞,椅子柔软还能支撑到腰部,每个人都独享插座,有共用的抽纸和湿巾,老师总共就三个,学生也少,十分安静。

去送材料才发现我们学校还有这些犄角旮旯,看上去是危险的临时建筑 。

下午给小伙伴们分了巧克力。


早上来的时候,负责的老师还没来,我和一个男生坐在沙发上等,他拿出了平板开始看文献,我打开了蚂蚁森林收能量。

实习生报到标配是一杯茉莉花茶,想喝的时候特别烫,晾了一阵再想喝的时候又有点凉了。

本来以为是招五个人一个人值一天班,面试的大概有十个人,原来最后只招了四个,今天来报到的被忽悠以后每周来两天,昨天来报到的直接被忽悠到每天都来了。听老师画的饼感觉是能学到点东西,不是纯打杂。

没想到我的工作本质就是看论文。所谓打工也不忘学习。

昨天来报到的一个姐妹到下班时间了也不走,今天坐在一个屋里的三个人相约一下班就跑路。

第一天打工,穿了夜安裤依然从两边侧漏,遂又兵荒马乱洗短裤。

现在的记性大概就是稍微重要一点且距离自己还有几天的事都需要在日历上标注,有时候还会记性差到忘记标注。

各大新闻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不智能也就罢了,好歹也出一个能进行有效筛选的高级检索吧,人工筛得筛到啥时候。

这节课讲诺丁斯,讲到朋友关系的时候,老师设置了一个关于作弊的公正伦理情境。假设班上某个男生是个学霸,他后面坐着他心仪的女孩和他的死党,戳他问可不可以抄他的答案,问这个男生会怎么做。旁边一个女生幽幽发问,所以为什么这两个人会坐在一起?

全班爆笑。
老师说,你这个思考很诺丁斯。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