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首页上有人转上海大学后勤阿姨吃不饱、没地儿住的消息。我想起几年前我还在北京某语言技校读本科的时候,经常去教学楼的地下自习室上自习,地下自习室有两层,但往下更幽深的地方还有楼梯,我试探着往下走,看到的保卫处和后勤保洁的年轻女孩子们在楼梯扶手上晾晒(哪里有太阳可晒呢)的制服,后来偶尔碰到她们从那里上楼出入,我才知道她们住在那。全校最大最漂亮的一栋楼,往来出入繁忙,从她们住的地方垂直往上数,是自习室、自习室、宽敞得随便打滚的大厅、然后是有着漂亮舞台和宽敞座椅的会议室,开过数不清次数的迎新晚会才艺比赛,更高楼层里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来来往往。住在地下三层的人,安静地消失在这栋大楼的回响里。
其实她们也不是总不见太阳,她们工作时见了太多。十字路口的繁忙时段站在中间维持交通的是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穿及膝的军靴,制服大衣扎腰带,帽子下面是一张很年轻的脸。没有平行时空吗?我们不就是活在平行时空里吗,你、我,我们每一个。
#对女神营销的应激反应
想说,祝女人妇女节快乐
就从承认这个社会存在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开始;
从正视那些针对妇女和女童的犯罪开始;
从拒绝一切形式的性暴力开始;
从尊重女性有权为自己的身体和子宫做决定开始;
从拒绝处女情结开始;
从不规训女人应以伟大母职作为终生使命开始;
从不将育儿和家务视为女性义务劳动开始;
从明白弱势群体拥有争取自身权益的诉求开始;
从理解人都有表达情感的需要开始;
从不要看到表达这些的女性就叫人家女拳开始;
从欣赏女性创作、女性书写、女性故事开始;
从不要看到这些文化就说人家政治正确开始;
从不对女同学身材羞辱和月经羞辱开始;
从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职场开始;
从拒绝二元固化的性别本质主义开始;
从尊重不同性取向及性别认同的个体开始;
从欣赏多元的美和个性开始;
从留意身边小事破除性别刻板印象开始;
从不用标签把女性分成三六九等开始;
从不羞辱“铁T”“婚女”“荡妇”开始;
从尊重、聆听、学习开始;
从上面未提到的方方面面开始;
都是些小小的观念转变和举手之劳,
不难,
今天没做到明天还可以继续做,
比每年到节祝一千句“女神快乐”更有用。
#妇女节,从尊重女性开始
转:木兰是硕果仅存的几个服务流动女工的草根机构之一,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面临筹款困境。
这是她们的公众号,目前在为木兰花开项目筹款。愿意关注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谢谢大家!
我真的很搞不明白,这个地方缺人吗?明明这个地方都已经人多到没有把人当人了,还他妈要生,生生生,生出来继续过不被当成人的日子。这里的什么东西都不够用啊!!!资源不够钱不够福利什么都不够,还他妈要三胎三胎三胎三胎。让人生,但不让人自由地生,不能真的为了想要生孩子去生孩子,甚至你真的生了孩子也没有保障。
之前讨论宠物问题说此地宠物福利。仔细看看此地的基本共识是人非人,哪里还有空给你搞什么宠物福利?人是不值钱的,畜生当然也是不值钱的。你说太平洋那边遗弃宠物要坐牢,好消息,这里连遗弃小孩都是不用坐牢的。有人遗弃小孩不用坐牢,当然也有人马路上捡女人不用坐牢。因为都不是人,小孩不是人,女人当然也不是人。
其实男人也不是人,黑煤窑里砸死一个赔个几万块,你甚至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这个人,钱是不是这个钱。老人是人吗,老人也不是人,反正就整天拿着什么手机支付扫码炫耀科技发展有多厉害,明明离开了人本核心的科技可以说是一文不值。残障人士当然不是人,盲道停车算什么,有些地方的盲道直接就是贴纸。LGBTQ+直接不可以出现,不存在的群体当然不是人。
故,此地根本没有人,走来走去的不是人,会哭会笑的不是人,没有人也没有人会被当成人。所以为什么还要生,为什么还要养,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咱也是不明白。
born this way🏳️🌈对女权主义性少数平权都有兴趣/一往无前地生活/读书锻炼睡觉是充电的三种方式/可以和平沟通不接受举报和仇恨语言/一个姬佬的碎碎念/偶尔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