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人要赶快去见还是arashi教给我的,现在我也有机会见arashi了。

@ichigoichie 前几天同事结婚思来想去给了200,,,,

现在我在路上看到中小学生穿着校服、拖着箱子去学校(寄宿)都会应激。我没法理解在中国生小孩的人。他们是不是中小学生活没留下创伤,所以想让自己和子女一起体验一遍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制度。

笑啦,已经看到有人总结怎么选医生啦 :ageblobcat: 老🀄️智慧就是不断从各种社会事件里做攻略只求一个活下来,这些不计费的生活成本什么时候会压垮所有人,我不知道。
已经没有“干净”的医生啦!懂吗?首先,医生也要活,不赚钱科室就会倒闭,自己生活也成问题,宰病人是手轻手重的问题;其次带量采购的药要尽量用完,不用完医院亏钱科室账面不好看,手下医生开回报高的药不太过分主任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使唤不动事没人做。此地医务工作者若是职业道德不低的话,怕是一天都干不下去,当然,所有人都麻木干事不直接死人就没问题是常态。职业道德对所有行业谈起来都近乎奢侈,每个行业都以不顾职业道德才好讲究一个活下来,临床为什么会是例外?就因为ta直接沾人命吗?

疫情期间生的孩子今年已经四岁了,接触了一下四岁的孩子,突然就有点理解为什么生孩子还是主流了,生养孩子再怎么不容易,其实也还是最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无数的前人走过的路,再苦再累都有人理解你,即便人生在学业事业及其其他方面没有任何起色或是突出的成就,但如果生了个孩子,一个活生生的、能说会道能蹦能跳的孩子,就等于拥有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创造、一份经得住自我拷问的答案、一种极大的安慰和可靠的精神寄托。一个不完全反主流的普通人要经受住对抗主流的压力没那么容易,生孩子是摆脱这种压力最便捷的选项,而且生孩子也不完全是为了迎合社会期待而生的,再怎么也有跟自己深度绑定的血缘关系,为什么不呢?反过来,若是不生孩子,身边理解你的人其实并不多,你经常要一遍遍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想生、不愿生,而且即便解释了别人还是不能接受你的价值观和他们不一样,再者,漫长的人生总需要有一点爱好或者追求作为支撑的,“人生体验派”偶尔也是会被“人生意义”“存在焦虑”以及对衰老死亡的恐惧这种问题困扰的,毕竟人不会一直积极乐观豁达,简言之,现在觉得这辈子其实根本不存在一条好走的路了,但无论如何我确实不想走那条绝大多数人会选的路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