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pink 那山东作为酒桌文化之最应该是全中国最性压抑的省份
@nagisa_16
可能因为酒精是抑制剂,会降低中枢神经本身的抑制水平,相当于把平常一直有的束缚解开了,所以能让人感到放松和飘飘然…(大麻的作用机制好像更复杂一点,不同剂量效果不一样)(放一个我喜爱的药物活性图谱在这里)
@LEtranger 也可能记住的结果是努力爬到主流并且向其他弱者施暴,并且洋洋自得自己通过努力获得了施暴的资格,不再被施暴,而弱者被施暴是自己不够努力,活该🙃
我知道这不是所有人都会关心的事情但我真的烦了,你在简中网络解释为什么这件事里罗琳是错的,你需要盘点emma的历史立场,你需要讲罗琳在德普家暴案中的诡异立场,你需要讲罗琳点赞过塔利班推文。以上所有办法都比向所有人解释跨性别者是什么,罗琳的恐跨观点到底不对在哪里,一个跨儿在现实中有多少遭遇歧视霸凌甚至死亡威胁的可能,要有用。
我可以接受,活在这个时代要被迫接受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我感到疲惫。
回到主流中文社群讨论JK罗琳和反跨议题对我非常创伤,最让我应激的实际上并不是跨性别议题,而是一旦严肃地讨论JK罗琳、厘清简体中文社区对跨性别群体或处于无知或出于恶意的歧视和仇恨中包含了多少虚假信念,我就必须讨论中国的政治参与现状,性少数群体在中国的生存现状。JK罗琳最被误解的地方不是她个人的品行(在政治议题上把全部聚光灯引向意见领袖的个人品质很可能会模糊矛盾的严肃性,模糊社会的责任,变成中庸又谁也不得罪的人性故事),而是简体中文网络完全不熟悉JK罗琳是如何借助跨性别议题参与右翼意识形态的宣传,成为这一更大政治矛盾的传声筒。简体中文网络也不熟悉政治参与如何落实为具体的政策,近些年以JK罗琳为例的意见领袖如何影响地方政策、国家政策、干预选举。大陆的民众也完全不了解所谓的政治正确,即多样性、包容性、平等性方面的政策法规如何落实成具体的公共服务,例如无障碍厕所,例如就业保障,针对职场性骚扰的防治措施,这其中需要怎样的专业人士、机构、规定、设备。但反而是因为政治参与被剥夺而对具体保障失去想象的民众,按照议论文式的逻辑推理想象,忽略真实存在的性少数体验,编出稻草人来打倒,将身份平等化政治实践和政治讨论视作“空想主义”。如果我要认真讨论JK罗琳,我绝不会从创作者和改编作品演员的人情债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去驳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中式文化情结,和看到违背纲常者被反批的儒家爽感,尽管这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且有趣的话题。我更想聊的是JK罗琳和查理科克同为右翼意见领袖结合流行文化、社交媒体的政治宣传方式,右翼政治宣传在新的传媒时代的变迁;同时具有反跨和女权意识认同的人如何在这两套意识形态间进行内在和对外的negotiate,回避其中自相矛盾之处;英国的跨性别群体在获得gender affirmative support的过程中要经历怎么样的医疗、社交、行政、法律阻碍;JK罗琳促进的反跨政策实施如何改变着跨性别者和顺性别女性的生活体验。但是这些都意味着对我来说更沉痛更不可说的讨论前提:公民对政治有参与权,政治讨论不只是奇葩说辩论、社交媒体吵架、师徒拌嘴,右翼意识形态抬头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世界,但受到间接影响的中国民众依然用一种撒娇的,缺少政治权利的角度理解它。
@board 这几天某品牌联合知名艺术家在喜马拉雅山搞“爆炸”的事情在网上被大规模批评。不由得想起我读大学时所听见的旧闻,分享给香油们。
在一门关于自然灾害的课上,老师提到过,中国的高层和科学界曾有讨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炸开一个口子,以引入印度洋暖湿气流缓解西北干旱问题。
当时我在课上听老师说完,由于过分震惊,不由得脱口而出了一句“这也太扯了,怎么可能做得到呢”。结果老师凉凉看了我一眼,继续补充道其实这也是有可行之处的云云。
这会儿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还真找到了一些相关资料:
https://www.cas.cn/xw/cmsm/200610/t20061008_2696311.s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87988536
第一篇是06年的,里面报道的是科学家高登义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爆破喜马拉雅山的做法无益于引进雨水,这才令相关讨论偃旗息鼓。而第二篇的知乎文章将前因叙述得更为详尽,原来第一篇中提到的,提议爆破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位科学界泰斗,正是钱学森和钱伟长两人。而冯小刚也在听闻这个想法后振奋不已,将其编入自己的电影《不见不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