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考NYT的这篇报道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20301/covid-virus-wuhan-origins/ 和这篇science论文 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bp8715#sec-1 ,基本已经锁定在华南海鲜市场西南角一个出售貉的摊位,由貉传播至人类。
@board
深宵冷知识。
有一个小众网站,叫「十二英尺」(12ft.io)。据 https://weibo.com/1812166904/NmXmuqOps 所述,一位外国程序员受不了充满付费高墙的互联网,于是他索性撸了一个 “12 英尺”的高梯来帮助读者们翻越各种付费围墙。这梯子指的就是这个网站。它不能翻越 GFW,却可以轻松越过 Paywall。
现在这玩意也有自由前端了。Github Repo:https://github.com/kubero-dev/ladder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
首页刷到这条和学英文有关的博文,感觉真的说到心里了,朋友一直问学习英文的方法(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习得),这条微博的每一点都是我从高中以来到现在的学习方法,每!一!点!
比如高中在学校,即使查单词,就是用那本贼厚贼大贼贵的牛津词典,我喜欢学里面的各种短语。虽然现在有很方便的电子词典,我仍然最爱the bulky one,高中很爱翻那本字典当成书看,以至于封面的硬壳被我翻脱线裂开了。
第三点也一样,因为高中没法上网,我当时买了一本书叫看电影学英文,好像是个加拿大的华裔设计的,我把里面的电影有关的录音都下载到ipod带去学校,早饭后听完跟读,中午午睡的时候也放当bgm听,以至于随机放到一个门嘎吱声我都知道下一句台词是什么。到高二因为想考雅思更是每天就听雅思听力,然后当时好像晚上睡觉的时候广播还能收到一个广州的英文电台,不过应该是个中国男的,英文念的很做作很难听😅就这么持续听了三年,大学更是戴着耳机就听英文新闻和podcast,比听歌好玩多了。
第四点我也做到了,不过我还加上一条重复朗读和背诵外刊,感觉对写作的帮助也很大。
哦对了最后一点,我刚接触真实的英语材料是在b站上看了搬运的英文视频,是个做冰淇淋的外国up(叫Jemma),当时觉得哇好厉害原来冰淇淋居然也可以自己做的吗,然后疯狂看烘焙相关的视频,而且烘焙类视频大都是外国人,当时正好放假,一看就看一天,现在厨房用具和烘焙材料的专业词汇算是最熟的,后来是对Travel vlog上头,日常用语应该也是看这类视频熟练起来的。
睡醒还是觉得非常难受,这一整件事都让我觉得好恶心。
昨晚听说此事第一秒懵了不敢信,第二秒就忍不住想到卡琳娜的处境,而后打开互联网,满眼开香槟好死,很难描述这种精神冲击,就是在你觉得人总还能留点善良之心的时候被一口咬住喉咙的感觉。
在黄嘉伟事件小三自杀后,互联网在一次证明了人类永远走在重复的路上。
时至今日我已经很难分辨,到底是互联网的过度社交属性凌驾于人类的承受能力之上,还是因为男权的压迫矛盾大到需要抛弃人性的地步。
哪怕这两个人你都讨厌,在这样的意外事件面前,闭个嘴很难吗?一定要抖这个机灵来彰显你的恶毒吗?
我的确对卡琳娜有怜悯的情绪,在俄乌战争刚爆发的时候,中文互联网上全是欢庆俄爹好好教训美国走狗,我就想起她。后来仲尼也说,她家乡被轰炸,和父母家人时常无法直接联系。人精神非常紧绷和脆弱。
不管仲尼是个大人渣也好是所谓的利用捆绑卡琳娜也好,他确实是卡琳娜身边最亲密的情感支柱。
这也是我不理解她被骂的原因,只是因为她有感情需求?一如我不能理解审判婚姻就是背叛女权的行为,女人也是母亲生的,并且截止目前为止离不开男性参与。不是所有婚姻都是向男权投诚,对,那其中甚至是有爱的。有爱不是过错,世界很复杂,人的坚强、软弱、正确、过错,都可以同时存在。就算她是被pua,那么引导她走出来绝对不是祝福你丈夫死了,就像狗头萝莉事件里那样,心理复健是漫长的,甚至对多方都痛苦反复的事。
人生也不是爽文,不是网友的阅读消遣。
那些说死了就死了以后卡琳娜至少可以一个人好好带大孩子过幸福生活的,觉得女性单身带崽是个福报吗?养大一个孩子需要多少付出多少精力?
他们没想过她同样经历了风暴,亲眼看见亲密的人去世,家乡还在动荡,而互联网上不是骂她国家的就是骂她亲人的。
我不理解卡琳娜做了多大恶事才需要遭受这些,是因为她觉得被误解说了几句话还是她点赞了lisa?如果说她命运注定如此,至少这些她不该承受,她的孩子也不该。
出事前说她敬业温柔,给粉丝提供了情绪价值,出事就她赚了多少有什么好可伶的。
而我甚至不是他们的粉丝,不过路过看了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