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烹饪 

友邻说:激发烹饪热情的主要是(对他人的)奉献感。对我这样不是特别好吃的人挺适用的。

我有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对新鲜的事好奇,但一旦了解皮毛很少会去深入研究,因为世界上好玩的事太多了嘛,而时间太有限,总是不够用。我对烹饪的学习始于在德国留学,在食物上真的选择太少,对于当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说也太贵,不得不基本全部自己动手。后来就发现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力气,把一些基本原理弄明白,绝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自己做出来的。而且我的感觉不错,很难做得难吃。认识到这点,做到这个程度以后,我就对烹饪基本丧失兴趣了😅

在德国的时候我有个很大的感慨就是,德国人几乎很少花时间在做饭上。往往站在街边喝一杯咖啡,吃两片面包夹火腿酸黄瓜,就算一顿饭。吃一顿“热的”,相当于中国人说吃一顿“好的”。听说中国人顿顿吃热的,当时的同学同事非常惊讶,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奢侈了。想想谁说不是呢,他们一顿饭顶多十分钟解决,中国人前前后后没有一两个小时很难,这每天差了多少时间?花这么多时间在做饭吃饭收拾,谁说不是一种奢侈?但反过来我们又比他们少了很多花在其他事上的时间。

我有过奉献感爆棚的时候,每天做三四个菜不重样地做了三四个月,如果不是有事中断,还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想菜单大概是最不用费力气的事。但是全部按照我的好吃标准做出来太花时间和力气了。所谓的快手菜绝大部分挺糊弄的。所以我的奉献感过去以后就很少把心思力气花在这上面,我自己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简单。

学生时代之后,交往过的伴侣没有一个不会做菜的,只是有的和我差不多,会做但没那么爱做,有的因为爱吃,特别在国外自己做是最方便的满足口欲的方式,所以也很爱做。也有一开始不会做,后来学着做也做得不错的。

我觉得。良好的思考判断能力,决定了如何正确处理一道菜的工序,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创新制作。良好的味觉和对度量衡(包括调味品、时间、火候)的感觉,决定实际操作能力。这两方面都ok的,都有能力做出不错的菜。剩下的,就是有没有奉献感,或愿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件事上。
关注

关于烹饪 

@play 今早将其中德国那段单独转到豆瓣,下面好多转发讨论,还有嘲骂的……等你有空过去看看,然后就删掉。

看到了,科普了乙肝不会通过饮食传播😅 有人喜欢自己做挺正常的,但是某些人脆弱的自尊心让人无语😂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