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的武當玉蘭(Magnolia sprengeri,去年的記錄見:https://m.cmx.im/@galene/112073582024655234 )。 #植物
圖二的武當玉蘭前面是山茶花,每張後面的是甚麼先賣個關子。
不知道为什么课本里喜欢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喻成园丁和花朵,配图会有个园丁脖子挂着围巾,一边擦汗一边浇水。凡是做过园艺的都知道园丁是最不接受花朵自由生长的了,浇水和通风是最微不足道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施肥、打药和修剪,先天不足的苗会直接被放弃,直至它们全部开成一样的形态。一定程度上这个比喻也反应了现实吧。
听了一个播客,历史上的冷兵器时代战争归根到底可能是生物学的比拼……比如北宋跟大辽能勉强打个有来有回,跟西夏打就很吃力,跟女真打就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一触即溃。史书里的记载,辽军很少有重骑兵,有也是人单层甲,马是皮甲,宋军步兵方阵用弓箭还能火力压制。西夏已经有“铁鹞子”的披甲骑兵了,人马都有铁甲,宋军就打不动了,但是靠迂回啊地形啊还能打一打,因为铁鹞子续航不行,就冲锋那一锤子买卖。女真则是著名的“铁浮屠”,人马都是重甲,而且耐力还很强,骑兵全身三层重甲,头盔只露出眼睛,没有别的任何破绽,这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坦克,一般步兵上千人都不一定能拿下十几个这种重骑兵,平原战场上根本没有对抗的可能。
不是辽国、西夏不想要重骑兵,而是马的能力不支持,驮上这样的铁浮屠根本就跑不动了,更别提来回冲锋了。帝国的比拼,最后归结到了华北内蒙、河套、东北地区不同马种的比拼。 ![]()
往事如烟。一位年长的朋友1989年曾就读于北京某大学,家境贫寒,他会在校园里捡垃圾卖,也会给搞卫生的大爷帮忙。混熟之后,大爷带他来到校园的一个角落,停着许多落满灰尘的单车。他问大爷是怎么回事,大爷沉默半晌,小声对他说,这些车你推出去卖了吧,不会有人来骑走了。
多年以后,他与另一友人高谈阔论,谈及1989年的事,说此事若是能公开讨论,或许说明中国的民主有了希望。席间两位小妹妹听不明白,问,1989年有什么事吗?
他沉默半晌,最后说,没有什么事,只是北京的一些大学里,多了一些无人骑走的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