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an @board 坐标法国。我有相似的感受,但同时觉得这里的文化是很多元的,很多不同文化的小圈圈。比如我认识一个同龄的朋友他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感觉的皮衣皮鞋,戴那种老电影里人物的帽子,兜里揣张报纸,日程都拿钢笔写本子上。这种人并不少见,更重要的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我有一个同事,到现在还在用他的翻盖手机,联系他只能靠短信和邮件,他也很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规则里,没感觉他有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我的看法是,只要一个人是主观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那么都是值得尊重的,同理也适用于主观选择拥抱技术和时尚的人。大多数人被一种大众文化所裹挟,他们并不是主观的选择,而是被动的顺从,并且时常感到自己追不上潮流,这种状态我觉得不好。在一个文化相对多元的环境,有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你追不上的是哪个潮流,因为潮流太多了,所以不得已要训练自己的喜好,形成自己的个性。好像跑题了但就这样吧 :ablobeyes:

装过屎的大肠有人吃💔💔💔
装过屎的碗,洗干净却没有人用🖤
洗脚水不能用来洗脸💔💔💔
但游泳池的水里面却有很多只脚🖤
虚伪的社会,残酷的人类🖤💔💔💔 ​​​

读到了英国人戈登的故事,人家本来是参加八国联军,看到英军的暴行之后决定反水,转而为清朝服务,组建了洋枪队,科学治军,在剿太平天国的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号称“常胜将军”,此时他已经威胁到了李鸿章的地位,在李率军围困苏州城的时候,城里的太平军将领决定投降,条件是让清军放掉剩下的数万士兵,双方密约,请戈登在旁见证。结果城破以后,李鸿章不守信用,授意手下把数万降兵全杀了,戈登因此大怒,提着枪找李鸿章算帐,被李鸿章跑掉了,后又找人斡旋,但是戈登就此辞职。后来他去非洲,在苏丹革命中被当地人用长矛刺死,还把头砍下来,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结果后来中国访苏丹,说欠苏丹一个人情,是他们帮忙杀掉了英国刽子手戈登………………………………
刽子手????你说谁是刽子手????

@iklein @LXXJ 中人对于戈登在苏丹的身份和事迹基本上一无所知,只知道他被马赫迪杀了所以叫好。
苏丹当时不是英国殖民地,而是处于埃及的直接统治之下。埃及政府延请戈登去当苏丹总督,就像大清皇帝延请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一样。结果戈登到了那里之后干了两件让埃及人十分不满的事,一是打击奴隶贸易,二是铲除政府腐败,这让开罗政府很不喜欢他,迫于压力他在1880年辞职了,1881年马赫迪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已经离开苏丹。埃及政府向英国政府求救,要求派一个英国军官过来救火,英国政府就把戈登又派了过去,给他的命令不是镇压革命,而是安全地把埃及人撤出苏丹。撤退工作进行得很缓慢,喀土穆有27000埃及平民需要撤离,戈登本人随时可以走,但是他为了撤退工作一直留在喀土穆,直到城破被杀,马赫迪军屠杀了4000平民,剩下的人卖作奴隶。

上世纪90 年代到2000年代初,德国警方在全国范围内追捕一名高效率到令人发指的的女连环杀手。她的 DNA 在 40 多个犯罪现场被发现,其中包括多起谋杀、盗窃和抢劫案。

直到2009年,他们终于发现原来他们棉签全部被巴伐利亚工厂的一名工人意外污染。江湖从此没有了姐的传说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