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学校领导也没太为难他们,说只要你们考上研究生就可以离开,如果没考上就老老实实回来当孩子王。两口子一听有戏,加班加点备战备考,后来男的顺利考上,女的落榜。男的回上海时鼓励女方来年再战,「再苦也不会有没法回上海苦」,女方哭得不行,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男方坐上东归的绿皮车。
第二年,女方顺利超分,却在面试中遭遇重大挫折,原因很简单——女的。搁现在绝对被冲爆,但在当时,由于招生章程不透明规范完善,院校「自由量裁权」高(没错,「自由」伤害「平等」)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像这位老知青被横刀卡脖的事情并不鲜见。当然,他们遭遇的也不止这样的「不平」。
第三年,她仔细研究政策三战考研,这次名落孙山。一方面是由于前情导致她确实有些不自信,考「疲」了;另一方面,参与的高手开始多起来,她曾经的优势也荡然无存。领导给了她三次机会,因为各种原因她都没有把握住,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最后「只能留下来」,一直干到本世纪初退休。
他男人回到上海读研后顺风顺水,后来还出国深造。开始的时候他俩一个月一封信,而后变成三个月一封,再往后推迟到半年一封,最后男人来信说「分手吧」,人到中年,女方哭得死去活来,分手却没有犹豫,「离就离」

俩人的孩子都十多岁,记事、懂事以及开始遇事的年纪。女方担心的不是自己有没有上海身份,而是孩子们,所以她在离婚协议书上只加了一个条件,「给孩子解决户口问题,否则不签」,男方答应了。
孩子们顺利拿到上海身份,在当地参加高考,都成功考进教会学校。后来又都陆续出国,成了🇺🇸👴🏻🇨🇦👴🏻的爹妈。他们的父亲则定居🇬🇧,后来死于新冠。只有她,来到东突后,除了看望亲人,一辈子没离开第二故乡,哪怕孩子表示给她搞个永居易如反掌。一家四口,五个国家,属实diasporic family。
她从来没后悔过。有着上海人的精明却不自私,人间清醒却一次次失去离岸上岸的机会,努力一生却两手空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她很喜欢这句话,却表示自己不是佛教徒,「我其实很在乎,但并不想过多计较。如果当时回去,那亲戚们肯定不是现在这副脸色,我也不可能住这么大的房子」顿了顿,「至于婚姻,我不了解男人,还不了解上海人吗?所以我根本来不及伤心难过」「那为什么不出国呢」「出国?那不等于再演再看一次我身上发生过的事?脑子瓦特才当这种戆鸠」。我也沉默,她那么上海却又那么不上海,她到底是时代悲剧的注脚还是含泪微笑的楷模?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的英文媒体对中国几篇的长篇报道,一个Ian Johnson的新书星火,题材和受访人选的超好,里面细节错误很多,先按下不表;一个欧逸文的纽约客文章China’s age of malaise,中规中矩,一个日常看欧美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并且可以看中文新闻的人其实在里面找不到太多新的东西。真正让我感到有极大附加价值,下了大力气的调查新闻是纽约客10月16日那期,Ian Urbina发表的长篇报道影子舰队,写中国远洋渔业及其对世界海洋环境特别是对世界人权带来的影响。这半个多月懒惰的我一直等着别人推,至少在我时间线上至今没看到,只好赤膊上阵简单搬运一下。

远洋渔业
中国的估算,中资公司大约拥有2700艘远洋渔船,卫星数据估算大约6500艘,对比美国与欧盟各自少于300艘
中国远洋渔船每年捕获约50亿磅海货(250万吨),其中主要是管鱿目,鱿鱼墨斗鱼章鱼之类

外交军事
中资公司在中国以外拥有95个港口,2017年斯里兰卡债务危机,把中资建造的一个港口交给中国接管99年。
中国很多远洋渔船兼有海上民兵的功能,经常几百艘船协同捕鱼,也会协同作战。
中国政府会给某些渔船支付每天4500美元要求它们停留在一些有争议的水域,他们的想法似乎是,我们的船越多停的越久,这片海域慢慢就会变成我们的领海(类似海上考古挖出荷兰船载的中国瓷器就可以证明这里历史上属于中国)
中国政府每年补助远洋船队超过70亿美元,并另外提供后勤安保和情报服务

海洋环境
中国近海海洋生物总量从八十年代以来已下降百分之九十
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底拖网渔船,因为海洋沉积物中有大量碳,底拖网捕鱼每年释放的碳与全世界航空业相当

船上生活
中国远洋渔船为提高捕鱼效率,经常一次出海一两年不靠岸,以现在的技术他们完全可以保证生活,特别是可以与其他船只在海上对接把捕获及时运走,
船长住最上层,中国管理层在下一层,中国船员再下层,外国船员(大多东南亚,特别以印尼居多)住最下层船舱
印尼船员一年薪水三千美元,外加每捕一吨鱿鱼20美元奖金,每周每人捕鱼总吨数排名张榜公布
中国船员一年薪水一万美元,但请一天病假扣两天钱(捕鱼危险,受伤是常事)
大部分船员的手机无法在外国上网,大部分时间船也在没有信号的地方,要与陆上亲友联系需要用船上卫星电话,但大部分船员,特别是外国船员,是不允许使用的
伙食以白饭拌碎鱼片为主,辅以方便面,咖啡,烟酒。长期大量吃单调碳水化合物加重体力劳动会造成维生素B1缺乏,鱼、咖啡和茶加大消耗维生素B1,加重病情。
这个病非常好治,静脉注射维生素B1,24小时内可以完全康复,但作者团队掌握的资料,2013到2021年二三十例中国渔船上的维生素B1缺乏症中至少15人死亡,一般都是因为船长不愿靠岸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经常在不允许捕鱼的地方非法作业,要关掉自己的定位,如果寻求其他船只来帮忙运走生病船员就会透露自己的地点。
Jesica Reyes 是一位生活在乌拉圭的印尼语翻译,经常为乌拉圭收治的中国渔船上的印尼船员服务,据她说,2013到2021年,在他们那里停靠的中国渔船大约每一个半月就会留下一具尸体。
底层船员经常挨打,特别是外国船员。所有船员,上船前不知会在海上多久,上船前收护照,上了船就相当于失去人身自由,工作时间,饮食全不由自己。
2014年一艘中国渔船上28名非洲船员在乌拉圭下船,身上有挨打的伤痕,手腕有镣铐痕迹。

海鲜产品
北韩政府过去三十年送了很多劳工到中俄在严格监管中劳动,把百分之九十工资寄回国,这其中很多人在鱼厂处理远洋渔船送来的海鲜。中国政府近年清除了这些人在网上的痕迹,但作者的调查团队通过“北韩美女”等搜索词在抖音上找到很多在鱼厂工作的北韩女工视频。
同样有至少几千维族人在内地鱼厂工作,同样没有人身自由。
美国法律禁止进口有强迫劳工的渔船或鱼厂出产的海鲜,但这些海鲜产品往往没有标签,几经转手可以轻易流入美国市场,Costco, Kroger, Safeway等大超市都有大量中国远洋渔船非法捕捞的海鲜。

新闻调查
这个作者Ian Urbina自己创办了一个非政府机构叫Outlaw Ocean Project,他的团队过去四年中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追踪调查远洋渔船侵犯环境法规和侵犯人权事件。文章中有更多细节。

局部:宋·黄庭坚(传)「洛阳雨霁风尘息,残星散落天一碧」

显示全部对话

局部:南宋·朱熹行草城南唱和诗卷「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显示全部对话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喊自己的导师叫做老板,然而没有一个是有正规劳动合同和导师形成雇佣关系的,干的往往却是比996打工人还苦的活,更可笑的是有些导师自己在外面开公司赚钱也是薅自己学生过去干活,不需要交社保,不需要额外发工资,一个月人力成本几百块钱(是的,几百块,有的抠门的组甚至连几百块都不用出)就获得了任劳任怨的高素质超低成本劳动力,把你国低人权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更糟糕的是没有劳动合同所以根本没有任何权利保障,生死前途任凭导师拿捏,导师让你一天工作十小时无防护泡在有毒实验试剂里上下班打卡六次也只能乖乖认命,因为能不能毕业离开这鬼地方也是导师一句话的事,不合他心意他只要不给你提交学位申请需要的材料签字就行了。真正的雇员劳资关系再差至少可以走劳动仲裁,而学生是完全没有任何可以申诉的地方,学校一定是站在导师这一边的,是的学生就是纯耗材,是杰青,长江学者,院士黄金路上的垫脚石。

👇比转嘟更离谱的事都有
我还记得实验课老师吐槽学生太浪费,乳胶手套用得飞快。某次提供的是吃炸鸡那种透明手套,从那之后我都自己买了带过去…
据说化学实验楼厕所特别干净,因为各种浓x酸直接倒下水道,结果有一年实验楼管道腐蚀破了。新来的研究生乱扔试剂到常规垃圾桶,导致保洁阿姨的手臂被浓硫酸腐蚀到能看到骨头什么的,这种层出不穷…

@CaramelTaste 想起来以前大学的木作工作室。

大一入学的时候,老师会教大家怎么用建院的木工工具,包括各种电动木锯台、电动刨台、打磨器具等等,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大一的老师很自豪地说,这些设备都是买的德国原装,很贵,让大家一定小心爱护多用用。

但是每次几个同学在里面切木头的时候,整个工作室里全是木屑的烟尘,大家根本没法在里面待很久,只能干一会就出来透一会气,后来不记得什么场合问起老师,他才说了隐藏的后半段话:

原来这一批的完整设备,是由切割器具和吸尘循环风管两部分组成,吸尘的风管一端连接着平台面,另一端连着一个收集袋,当有人操作切割或打磨木头的时候,产生的碎屑会立刻吸入风管里,然后收集到袋子中。但是,当时学校领导采购的时候,发现这套循环系统的价格甚至比器具本身还要贵,于是果断只买了工具,取消了吸尘系统,“反正做模型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自己口罩戴好,问题不大”。

所以工作室地上成山的粉末堆,不知道有多少已经被学生们吸进去,反正这些都不关领导的事,他们还觉得,买了这套工具,是多么有恩德的事。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